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指出,人口是“全部经济社会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人口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不断创新人口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谭会乐  许兵 《传承》2012,(4):38-39,77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四个动力论是一个前后相继、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实践上看,这是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所作出的积极的判断和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不断深入演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包含了民富国强、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富强、人民物质精神的共同繁荣和和平崛起下的富强等五个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判断时代特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牢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提出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富强"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应当端正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还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充分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也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取得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学习和借鉴价值的"四个统一"经验: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保持革命本色,使党性与阶级性相统一;在革命前途教育上,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使得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在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上,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民为师,以"人民解放"为己任,使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改造世界教育上,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不仅"昂首望天",而且"眼睛向下",使党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历史观这一问题上,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完全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主体、规律等方面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逻辑支配的,其动力是"话语"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其主体是多元主体而不是工人阶级。实质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实践命题,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在思想理论层面丰富拓展了"人民"话语体系;从社会生活领域深化拓展人民主体地位;在治国理政活动中充分拓展人民主体作用;在新的历史规定性内容中具体拓展人民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9.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群众基础黄守权,刘兰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方式发展和更迭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人民群众就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它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先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张好勤 《前沿》2006,(11):24-2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创造了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理应是社会的主人、服务人民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1.
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庄严宣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创建的重要理论,涵盖了"发展目的为了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发展动力源自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创造性积极性""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发展战略围绕人民,保障人民群众切身权利与利益"等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是围绕人民主体性这一核心问题构建的哲学思想,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轨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第五次飞跃的"中国模式"发展指南,科学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指导思想,充实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纵向上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横向上有人类终极关怀的倡导和贡献。"两山"理论再次实现了天人关系的一体化,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升级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认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改革"与"开放",完整描绘"复兴"与"梦想",持续深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等"三个规律";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当前中国发展历史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代替"多极化政治格局"确定未来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为整体系统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推进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其历史主动精神。这种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体现在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历史道路,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等方面,而且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精神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生出的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对资本主义文明实现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从逻辑关系来看,历史主动精神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远大目标和崇高信仰、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从实践路径来看,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精神纽带和价值引领,为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文明道路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以其特有的思辨形式充分展示了对人的主体性创造能力的无限信任和对人的主体解放的不懈追求等思想因子,将人的主体性价值彰显和生存解放融会于社会发展前进的思辨有机系统中。其中以莱布尼茨单子论社会有机体思想、康德的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中关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其主要代表。他们力求用思辨的有机体理论视角来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思辨的有机体理论中内蕴的有益思想因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新的探索和总结,是中国道路内在逻辑的历史呈现。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思想,是指导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五大发展理念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诉求,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指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需要统筹协调地解决好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改革发展的社会功能,显示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真理,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照亮了人类自身解放道路,成功地说服了人,得到了人民的信服;真正为人民大众谋自由和解放,确实打动了人,赢得了人民的拥护;随着实践变化而开放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发现、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提出的时代问题,确实地吸引了人,成为了人民的信仰。  相似文献   

18.
"解放生产力"与"解放生产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性使命的双重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历史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求索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它不仅将成功的实践凝练为现代性的理论,而且指向现实的批判与改造,并通过制度构建与文化改造推进中国人的自由与解放,进一步实践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他们认为,作为历史创造主体的人民群众,也应当成为人类价值或幸福的主体。一言以蔽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现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涵摄三个基本的层面:在动力论层面,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并高度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价值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并着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方法论层面,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和建设依靠人民并充分发挥其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刘勇 《群众》2022,(13):34-3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党的百年历史重大成就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明演进理论,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眼人类前途命运,兼具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和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是对人类文明演进问题的深刻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