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李春玲 《阵地与熔炉》2002,(3):56-58,68
1978年以来实施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阶层分化是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及其趋势正在和将要重塑当代中国社会模型。阶层分化不仅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在利益格局大调整中的秩序变动。涉及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以及人生观等方面的变动,而且也影响到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应认真思考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执政党建设的关系,采取措施,处理好社会阶层分化中的矛盾。有效地推进执政党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至今,我们一直跟踪研究中国特定社会阶层的发展状况,并特别关注了贫困阶层问题。显然,包括“贫二代”在内的所有“二代”群体,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二代”现象终究会淡去。但是,这些现象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刘林平  沈宫阁 《人民论坛》2014,(1):18-19,256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的代际绝对流动率不高,两代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总体是积极、合理的。代际流动的阶层固化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尤其是子代下层中超过83%来自于父代下层,表明“贫二代”的真实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破和体制区隔,将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国民,使社会中的阶层迅速壮大,社会向上流动渠道更公平、通畅。  相似文献   

5.
作为浙江省首家县级以上新阶层人士统战团体组织——黄岩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以“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为立会之本,注重“内外兼修”,已成为黄岩9万多新阶层人士的浓缩写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以阶层结构的变革为例。30年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特征:第一,阶层化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结构化或者阶层化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显著,"新阶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社会阶层的八大特征"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  相似文献   

8.
阶层协调是社会和谐的轴心。中国的阶层分布怎么样?社会少不了分层,阶层是执政党的第一政治资源。阶层之间的矛盾在执政党面前,是考验执政能力,检验执政理念,优化执政方式的难得机遇,也是可贵的执政资源。一般说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布以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为佳,可我们的情况怎么样?有观点认为,“中国现阶段的中间阶层的规模大约只占就业人口的15%”,  相似文献   

9.
仲逸智 《前沿》2006,(11):205-208
和谐社会是一台交响乐。其“音符”说到底,是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效应。本文从化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负面效应,优化社会结构、引导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调整阶层关系、调适政治系统、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提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嬗变中建构和谐社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四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这四种观点表面上看起来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但通过对其整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是指向未来的,在对中国阶层结构现状的看法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在考察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更像一个洋葱头型,而其未来发展趋势则有可能朝着金字塔型和橄榄球型两种方向发展。至于其最终的结果究竟是金字塔型还是橄榄球型,关键取决于社会分配这个变量。如果社会分配朝着两极分化的格局演变,则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未来将可能由现在的洋葱头型转化为金字塔型甚至出现“断裂”的结果;如果能使社会分配朝着比较均衡的方向发展,让广大农业劳动者尤其是流动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到能确保其在城镇社会“安营扎寨”的程度,则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才有可能向橄榄球型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客观阶层差异为不同阶层创造各自的认知模式,并影响具体的社会认知表现。本研究试图关注寒门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发现社会阶层如何影响其认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N大学21名寒门大学生作为样本,另访谈9名非寒门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基于情境主义社会认知,寒门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消极倾向,社会环境感知中的“情境归因”“情绪感染”具有消极特征,人际关系策略中的“不信任感”可能是阶段性的;而社会环境感知中的“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相信社会阶层可以流动”以及人际关系策略中的“高人际敏感度”体现他们相信或寄希望于社会阶层可以实现流动。贫穷限制想象具有阶层性、主观性及情境性。他们的社会认知有实现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浅析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新阶层的社会地位作出的科学论断。新社会阶层以其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正在崛起,并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成为有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阶层、阶层流动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社会阶层和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阶层流动对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并不显著。从交互效应来看,社会阶层没有产生调节效应;阶层的向上流动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本对当代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影响。同时,从“先附—后致”视角对青年社会治理效能感的现实分析认为,在青年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后致性因素不断强化,青年群体社会资本水平不断提升,其社会治理效能感得到提高,而效能感的提高反过来促进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行为,两者之间产生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中产阶级与文化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产阶级大多来自更低的社会阶层,他们是文化资本的获益者,很重视自身的文化资本获得,在传承文化资本的时候也比其他阶层要更用心。可以说,当今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成,是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体现。但是社会阶层分化逐渐形成以后,文化资本具有再生产的取向。要让当今丧失发展先机的低下阶层的子女有机会沿着教育渠道实现社会的向上流动,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5.
论促进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的公共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阶层流动是现代化的一个趋向。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将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值,增强人们奋斗的信心,促进社会的进步。良性流动的标志包括:阶层流动机制合乎公平正义、阶层流动路径开放有序、阶层流动的自致因素占主导地位、阶层流动过程理性平和。促进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需要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社会流动中贫困群体的固化问题,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阶层的流动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资料表明,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由机构接触因子、人际接触因子和意见表达因子构成;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表现出“非正式渠道多,正式渠道少,象征性参与多,实质性参与少”的特征。社会资本各因素对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影响具有复杂性;社会资本有可能成为政治参与者的逆向束缚,抑制政治参与。在实践中应采取拓宽与抑制相结合的策略,建设公民社会,培养理性政治文化,使社会资本在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中扮演更为积极角色,引导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和谐阶层关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阶层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本文从构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出发,深入探讨“阶层关系和谐”的政策建树和实践成效,认为收入分配制度深刻变革、户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对于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者阶层为主的“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同舟共进》2008,(1):10-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原来泾渭分明的工人、农民两大阶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分化出不同的阶层,多元化社会雏形显现。亿万农民进城成了"农民工",并被纳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新社会阶层崛起,"老板"、"白领"、"金领"等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中;知识分子像"散了一地的珠子,滚落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去了"。金字塔形、M型、倒丁字形……无论中国目前是何种社会结构,都指向一个问题:社会结构失衡,而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形成共识:让各个阶层、群体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平等博弈,社会才有可能达致真正的和谐。如果有人问:"你属于哪个阶层?"被问者也许会一时语塞。不过没有关系,阶层也罢,群体也罢,其实都是动态的、过渡的、可变的,种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可讨论可争议的。——题记  相似文献   

19.
防止“阶层固化” 促进社会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嘉宾:辛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杨继绳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 刘精明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廉思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习文 近来,“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引发媒体热议:农家子弟还能“鲤鱼跃龙门”吗?就业晋升,拼个人能力还是“拼爹”?如果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个人是否能凭借后天的努力改变命运?……“社会阶层固化”意味着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受阻,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被堵塞,人们看不到未来向上发展的希望,容易;1发社会矛盾。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态势如何?如何防止“社会阶层固化”?需要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新型社会阶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学艺 《前进》2002,(5):44-45
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按新标准把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它们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层、中下、底层等。该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陆学艺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一些重大问题作了解答,现选编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