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余展洪 《前沿》2012,(10):91-92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强调指出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而思政课课外社会实践教学是教改难点。本文以民办高校为研究着手点,客观分析了其存在问题,构建了普适于不同层次高校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由指导思想、运行元素和工作方法三部分组成,对我国高校思政课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教学将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适应时代环境的和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自助式实践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种新途径、新形式,它不仅让实践教学回归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且可以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互动,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校园、社会、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来开展自助式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也能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大学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政治性应寓于思想性之中,思想性应以政治性为前提。有政治无思想容易走向空洞的政治说教,有思想无政治容易导致自由主义泛滥。大学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性与政治性相脱节的现象,既有思政课教师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客观因素。使大学思政课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政治性,需要教师个人、高校及高校思政课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思想组织观念、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利用多种机制与载体,对受教育的主体积极施加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良好影响,而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组织进行的各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实践活动。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育警"更要"育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蒙学读物,更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积极探索与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学习贯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实推进新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努力办好思政课的切实举措。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思政课程建设的紧迫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担当,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和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觉悟、专业素质、创新意识、道德品格。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需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特性的理解,进而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路径。以评选出的30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素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师生关系、个性特质等方面分析思政课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专业认同、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等几方面的素质修炼提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出了一些名牌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同时高校存在的“精英实践”组织方式、管理的不规范、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对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利影响,限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组织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服务青年学生的重要方式,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稳定的工作职能和一个富有特色的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8.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底召开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把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需要树立新思政观,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思政育人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听、愿意想、愿意信?这就需要告诉学生或者引导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施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完善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需要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一起努力,共同推进,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正>"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课程思政"十分重要,应将其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和践行,明确所有课程的思政要素和每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①公安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梳理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认为现在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融合滞后和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就业创业思想高度、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思政协同育人等策略,旨在为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及辅导员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参考,进而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实际工作中,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前提。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是保障党的领导、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加强新时代高校管理干部思政教育工作,要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先进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构建高校思政工作联合体,从而保障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契合时代发展特点,强化学科之间的交互设计,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行动力。因此,综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育人元素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意义及对教育模式的冲击,并分析了两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但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却仍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其中,没有好的实践模式作为抓手是影响实践教学落地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单一、课程安排困难、风险难控和组织实施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德育的实践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和依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中国古代的力行教育理论以及西方的实践教育理论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宣传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思政课教师应秉承"学生在哪里,教育宣传就跟进在哪里"的理念,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进课堂、进班级、进社团、进宿舍、进网络"五进"专题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力量。虽然都从事德育工作,但两者的交集并不多。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尝试实行书院制模式改革,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机制,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五人工作小组"平台、科研合作交流、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实现两支队伍的同向融合建设,从而发挥两支队伍的最大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被虚化和弱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缺乏清晰认识,资源匮乏、现有资源缺乏整合,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受美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的启发,分别从加强理论研究,科学确定实践教学内涵;结合课程特点,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点面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整合资源,发挥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艳芳 《思想战线》2011,(Z1):428-430
研究以提高西部地区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分析了当前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正常环节、校外社会实践教育点和校内活动基地相结合、设置科学的社会实践方案和合理的考评体系的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以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适应新形势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