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半年的情况表明,冷却的中日关系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迹象,主要表现在:中日首脑会晤,打破了中日关系“坚冰”;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国民在不断增加;中日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改善中日关系成为日本舆论主流。这些有利因素将进一步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盛欣 《亚非纵横》2006,(6):11-14,62
近年来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大致经历了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从幕后到前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应对的过程,日本干预台海冲突的内在动因和战略企图值得关注,台湾问题可能成为未来中日之间对抗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日本新安保法的实施,日本对外作战的动向凸显,中日之间从对抗演变为战争的可能性难以排除。如果说过去中国是日本的潜在对手,如今中国业已成为日本备战的主要目标。日本内外环境的种种变化表明,合作与对抗并存,对抗大于合作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超级第三者",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要高度重视日本变量。日本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防范与顾忌心理,将之更多解释为中美军事新型大国关系。日本的悲观派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危及日美同盟和日本对钓鱼岛的占领,但是乐观派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日美关系、日俄、日英关系。日本强调发展新的外交智慧,改善中日关系,呼吁中美关注日本第三方立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加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管理,建立三边对话机制,以实现中美日在亚太地区的良性平衡互动关系。在三边关系中,充分发挥日本"超级第三者"作用,让其成为中美两国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蔡亮 《现代国际关系》2012,(7):11-16,22
日本"新国家主义"从一种政治思潮发展成为民主党政权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是对日本政坛保守主义路线的继承,但也受美国战略东移、南海局势不稳及中日关系变化等背景因素影响。作为野田内阁对外战略的主流理念,"新国家主义"将加强日美同盟视为维护日本利益、追求大国化目标的唯一手段,并主观臆造出"日美联合对抗中国威胁"的结构。它在对华关系中采取单惠主义方针,既奉行"政经分离"政策,又加大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有意将之与东海问题挂钩,图谋在对华战略围堵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这样的对外战略构想将使日本丧失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回旋余地,加剧东亚地区的局势动荡,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并最终损害日本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构想以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中日关系近年来的走势以及日本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冷淡态度来看,在中日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根本性冲突没有解决之前,日本不会加入有我国参与的任何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因此,日本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我国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中日四份政治文件代表着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脉络,两国从结束敌对状态、建立邦交关系发展到战略互惠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从第四份政治文件的签署到现在已有十多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美国从“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的调整、日本追求战略性外交的努力等,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格局、国家能力和心态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基础,根据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现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从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来解析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得出当今国际社会已经具备了升级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时代契机和因素。中日关系的深化、合作领域的拓展、合作程度的加深将是中日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对东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战略与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日两国间呈现的"政冷"、"经热"现象,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中日政治关系长期低迷的症结在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日本对华战略偏差。日本只有改变对华战略,抛弃对华"威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日经济关系才能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日两国冲突与纷争的历史问题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恶化是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在对外关系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历史问题"成为中日两国冲突和纷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不加反省的"肯定"和翻案,演化为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下悍然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政治右倾化行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大有破坏中日关系、毒化日本社会及外交政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但由于日本对钓鱼岛的长期实际控制,以及日方得陇望蜀的野心不断膨胀,使钓鱼岛问题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复杂、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正值各界期待以此为契机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迈上新台阶之际,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主权底线,意图“购买”和“国有化”钓鱼岛.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 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 年9 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 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 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 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 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 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战后日本历届内阁对华一直遵从"政经分离"原则。"政经分离"原则虽然形成于吉田茂内阁时期,但这一原则并不是吉田或某一个政治家的主观设计,而是战后冷战体制,尤其是"日美台体"作用于日本对华关系的自然结果。把握"政经分离"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根源,可以为正确理解战后中日关系或是改善或是恶化的历史表象提供一个可诠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日本之间围绕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矛盾,从日本角度看是因为日本政界存在“亲台派”.日本“亲台派”源于反共意识形态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感恩”情结,伴随着日本对自身的安全战略考量而不断强调重视“台湾的安全”,而不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存在.其间,台湾的民进党实力壮大之后,日本“亲台派”逐渐蜕化为支持“台独”的政治势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其家族传承、所属政治派阀以及自身政治理念来说,都属于“亲台派”.日本“亲台派”的主政意味着右翼势力会寻机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扩大踩踏中日关系底线的活动,通过打“台湾牌”来牵制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日美同盟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日本曾经与英国、德国结盟,远交近攻,中国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二战后,日本与美国结盟,远交近防,曾经造成中日关系的疏远和紧张.21世纪初,伴随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日美同盟出现一种"历史回归性变化"的趋势,这很可能引发和加深中日之间的战略矛盾.展望未来,如果日本能在美亚之间促进协调与合作,远交近和,中日关系也有可能与日美关系并行不悖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东亚地区局势变化、日本拓展海外市场的诉求增强、"一带一路"先期成果显著的情况下,2017年春季以来中日关系呈现改善势头,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变化。中日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对接合作的氛围升温,开始进入务实性探讨和初步合作阶段。2018年10月,安倍首相正式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五十多项有关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金融、物流、能源环保、产业升级、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将逐步开展合作。今后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过程中,将面临一些挑战,如美国因素干扰、中日关系不稳固、中日制度性差异、第三方市场不确定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需要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和阻力,促进中日关系良性运行,在合作中求同存异,携手共促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日关系持续低迷,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东海问题等,磨擦与争议不断。学者们称中日关系“政冷经热”或“政冷经凉”者有之,称中日关系“恶化”者也有之。如何评估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与症结何在?中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但事涉中日两国,也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有鉴于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2006年3月23日举办了“当前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研讨会,邀请在京十多位国际问题及日本问题专家就中日关系现状、前景与症结及中国对日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