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宣布正式终止“国统会”与“国统纲领”的运作与适用,“台独”活动进一步升级。美国虽表示反对“废统”,布什政府也多次对台施压,但陈水扁仍一意孤行。美国约束“台独”举措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相矛盾的对台政策。未来两年,陈水扁将把“宪改”作为其政策主轴,在“法理台独”上越走越远。美国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放任“台独”活动导致台海危机甚至中美对抗,要么采取清晰战略遏制“台独”、防止其冲击中美关系的基础。美应立足中美合作与维护亚太安全的战略高度,以新的思路调整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2.
1949年到2007年的近60年中,中国涉台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演变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涉台外交工作在整体外交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有所变化,为整体对台工作服务的重要性增强;涉台外交政策的内容不断丰富,灵活性和务实性增强o涉台外交政策演变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我国国际环境及其变化和整体外交政策及其变化、海峡两岸关系及其变化和整体对台政策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敢于不顾美国反对而坚持"入联公投",是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断对其发出错误的或自相矛盾的信息,对其"台独"言行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或惩罚措施以及不断加强美台军事关系、提升美台协防能力的结果;其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一中"政策的思想政治基础和法律基础决定的。维护台海局势稳定、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决心和实力。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台独"分子为首的"台湾当局"不仅在本岛内肆意搞"去中国化"活动,在国际上也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大搞所谓的"务实外交",制造"实质台独"的国际影响,这给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造成暂时的困难.基于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遏制"台独"势力的蔓延:加强对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利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制衡台湾的"务实外交";积极支持我国台湾同胞在非洲国家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提高中国的整体综合国力;处理好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不支持台独”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政策的双重性非常明显,即美国一方面堵塞“法理台独”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怂恿“渐进台独”逐步发展。这种双重性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政策议程所需,一是布什总统在政策调整上获得了国会支持。未来三年,美国“不支持台独”政策的双重性特点将更趋明显,这虽然对中美合作遏制“法理台独”较为有利,但对遏制“渐进台独”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中美互动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新的互动态势.两国在维持台海现状方面形成了共识,都认为台独势力谋求"法理台独"是对台海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挑战,并为维护台海稳定展开了积极互动.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积极互动是两国利益博弈的结果.在可预见的将来,出于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和台海地区稳定的需要,中美两国有望继续保持在台湾问题上的正面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中国"涉台外交"稳步推进,主导能力越来越强,交往成果越来越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巩固"一个中国格局"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明显加快了台海政策调整力度,其突出表现是"双重清晰"趋向与"双向遏制"战略更加明显,注重以直接影响台湾民意的方式压缩"台独"操弄空间.这些调整既源于美国战略关注重点的转移及对华政策的变化,也受到两岸不同政策取向的影响,且反映出布什总统本人对陈水扁的反感.在两岸关系出现新局、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全面展开的背景下,未来美国台海政策的走向虽然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但防止两岸关系"过热"、避免台湾向大陆"倾斜"有可能成为其新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亚无核区问题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中亚无核区是保障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大举措.它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务虚和务实两个阶段,现已开始实际操作.建立中亚无核区有利于中亚国家免遭核武器的威胁、防止毒品走私、防止武器贩运、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中亚国家在建立无核区问题上立场基本一致,5个核大国对此亦持支持态度,中亚无核区条约有望签署,但条约的贯彻落实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亚无核区最终会建立起来,从而为中亚的安全与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遏制战略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冷战起源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一书试图打破上述两大学科门类之间的藩篱,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冷战史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提出遏制战略的基本理论假设,归纳出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框架,并通过解读"长电"和NSC-68号文件等档案文献,对遏制战略理论假设加以检验.该书发展了当代冷战史研究的四大学派--"传统派"、"修正派"、"调和派"和"国际派",成为哲学和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12.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兰经>树立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之根,塑立教义教法与教理学理之本,确立穆斯林伦理道德与行为纲常之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因语言障碍没有得以全方位展现.于是,穆斯林学界基于<古兰经>和圣训的创制原理与基本精神,严格遵循<古兰经>注释学学理原则,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古兰经>译注解读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知识,使<古兰经>真正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丰富了伊斯兰文化,使之成为世界范围的一大文化系统;加速了伊斯兰教植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步伐,使之顺应所在国的国情,并不同程度地实现本土化与学说化;增进了伊斯兰文明同其他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认同与交流,对于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8.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9.
资源战略历来是全球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安全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在当前,石油不仅象征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具有政治特性,能够产生种种政治效应,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正是由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