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005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美日两国大选折射出其民众与世界各国人民观念上的反差;美国精于算计的对外政策得出事与愿违的结果;霸权主义的指挥棒失灵;布什主义不得不在策略上进行调整“;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机遇论”交锋激烈。  相似文献   

2.
中日经济关系及其走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日建交30年来,经济关系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日趋紧密,不断跃升新台阶。中日之间良好而强有力的经济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展望未来,中日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日本某些势力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是制约中日经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总体看来,未来中日经济关系机遇大于挑战,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复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历史长河中,尽管一再出现曲折、低谷、令人不愉快的历史时 期,但周恩来、邓小平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中日两国领导人所缔造的中日友好关系为未来长远 的中日关系指明了历史大方向。1979 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在“脱苏入欧”的同时并未“脱亚 入欧”,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身旁出现了一个从战败废墟上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值得我们关 注和学习的日本。在邓小平的提议下,始于1981 年的“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迄今已举行了31 届年会,成为中国学习日本发展经验和中日相互交流发展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从1979 年到2006年,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等对华经济援助对中国和日本都有利,是一项双赢的事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二战后日本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重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日本人的“民族优越感”受到挑战应该说是好事,这会促使日本人平等地对待中国,但日本人也不必 因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被中国超过,而使它的感情文化从“希望”变成“恐惧”,日本国民应以理性态度对待邻国与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安全关系不仅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制约中日关系整体改善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自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安全互信持续走低,两国安全关系一路下滑.中日安全关系态势主要表现为钓鱼岛争端上中日安全关系仍持续紧张、日本的各种举动加剧了中日安全互信的缺失以及中日安全对话迟滞等.由钓鱼岛争端而来的中日安全关系之态势演进显然已超出钓鱼岛争端的互动范围,具有深刻的内外原因.从近期前景看,中日安全关系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应该采取措施,包括加强两国政治安全互信,对日本施加必要压力促其调整,争取周边国家,不给日本留介入地区问题的“抓手”,以及加强两国民间的沟通理解来推动中日安全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试论印度与美国日本的外交战略互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 ,印度与美国日本之间有了明显的战略互动。印度与美国、印度与日本的关系较前有了明显提升。印美日三方互动的基础是“中国威胁论”及其它因素。但三方的战略合作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中日文学虽然同属东方文化圈,而且日本文学从古至今深受中国文学影响,表面看上去十分相似、相近,但是,两国的文学观念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表?在“三言二拍”与“好色物”的文学作品里,同时也影响了两国作家的经历与命运。  相似文献   

7.
论俄中两国之间的人文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年半到两年期间,俄罗斯和中国的学术界都在认真地讨论俄中两国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问题。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俄中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学者们和某些政治家都强调了其重要性,然而该问题并未得到广泛的共识。两国的大部分政府官员、政治家、大众传媒、实业界人士以及广大居民群众尚未走出以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阴影,也没有摆脱在对中俄关系、世界政治和区域政策理解中所存在的误区。这里指的是,在俄罗斯仍流传着“中国威胁论”、“黄祸论”,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沙俄侵略成性”,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赫鲁晓夫)则对中国采…  相似文献   

8.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日台关系逐渐升级,究其实质,既有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又有其历史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日本亲台的真正意图是,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企图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防止台湾在经济方面脱离日本;继续为李登辉保驾护航;强化日美安保体制的需要。日本对台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在隋唐时期显得格外频繁,远远超过了前代。隋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朝代,隋文帝统一中国南北后,国威大盛;而唐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稳定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吸引了不少海外商人来华进行贸易。日本统治者为了学习当时中国的文物制度和优秀文化,不断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国,这在当时已成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日本史上称之“为祖先之贻谋”,亦称为“祖法”‘”。这些遣隋使、遣唐使的频繁来华,既繁荣了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又增进了文化交流。(一)在隋朝建立之时,日本亦进入飞鸟时代,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华援助是在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要促进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背景下产生的,20多年来,日本对华“援助”在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谱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变化,中日关系在逐步倒退。日本开始改变初衷,即对华援助从过去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转向以政治利益为目的。日本对华ODA政策作了大幅调整,“援助”金额逐渐减少,而且,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对华经援“总有一天要毕业”。日本方面出现了与初衷不同的做法,给两国关系正常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绑架问题”虽然发生在20世纪70-80年代,但其提出和演变始终与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进程相伴随,并成为两国建交谈判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朝间虽然就“绑架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在事件的处理上双方却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日本热炒“绑架问题”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利益,“绑架问题”不仅是日本与朝鲜博弈的重要筹码,也是日本介入朝鲜半岛事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交流》2010,(2):26-28
3月9日,应日本霞山会邀请,李成仁常务副会长率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六人赴日参加交流协会与霞山会共同举办的“针对东亚共同体多角度研讨会”。中日两国学者齐聚一堂,开诚布公地研讨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双方并不回避分歧、矛盾和问题,而是坦诚交流,听众积极参与,问答互动活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两国各界纷纷在不同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为此还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日本浮世绘艺术珍品展”。但最高潮莫过于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会,中日双方各界人士数百人与会。29日,两国总理互致贺电,温总理在贺电中说: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以来中俄关系继续健康稳步发展,双方分别通过了两国于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国经贸合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文化和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日益加深,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还存在某些消极因素,特别是在俄国内所谓“中国威胁论”还有一定市场,人为地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俄高层对华决策。本文所介绍的资料信息主要是2002年以来俄当局对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决议及其著名人士的言论。  相似文献   

18.
俄国自17世纪以来交替对中日两国进行扩张,但是他对日本的扩张举动总是遭到日本政府的强烈抵制,而在中国的蚕食扩张屡屡得手。中日在国际体系转换中角色定位的不同是出现这种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而中日两国地缘位置不同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深刻影响了两国对俄国东扩的反应;同时,中日两国对国际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差异也是两国对俄国东扩出现不同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明显特征是彼此力求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并不断探索解决敏感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近年来,“中国机遇论”上扬,“中国威胁论”下降。但应该看到,东盟对中国硬实力的发展仍具戒备心理。“中国威胁论”有其客观基础和影响力,消除“中国威胁论”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一、“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伴随中国发展,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相同。(一)“中国战略威胁论”首先,东盟国家担心中国强大后会采取扩张战略。冷战结束后,美苏撤出该地区,东南亚国家即担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19~20日,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学者在北京举行了名为“中俄社会科学论坛”的学术研讨会。这次“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就是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04年10月商定的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次活动中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唯一一次高层次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