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对外文化要有效传播,需要对自身文化有准确认识和定位,注重异质文化的可对话性以及重视传播渠道中的非均衡性因素.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应当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塑造"和平开放"的文化内核,通过文化外交,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整合公共外交——国家形象构建的战略沟通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塑造是衡量整合公共外交绩效的坐标,整合公共外交的实施效能要在国家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得到体现.以战略沟通为核心的整合公共外交分析框架,集中对国家形象战略沟通行为层面进行探讨.对于国家形象的构建和重塑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唐翀 《东南亚》2011,(1):28-31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翟崑 《东南亚纵横》2010,(11):28-30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不断提升,东南亚成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和谐周边"建设的重地和示范区。一方面,中国成功地从"威胁者"转变为"合作者",负责任大国形象日益鲜明突出,并有进一步拓展深化的可能;但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中国快速崛起,各种制衡和挑战因素不断增加,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被国际舆论再次塑造为"挑战者"甚至于"威胁者"的可能。今后五年,中国应制定针对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战略,在继续保持"合作者"形象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形象。  相似文献   

5.
邢丽菊  赵婧 《东北亚论坛》2021,30(3):111-126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某一特定国家的总体感知、评价与情感,它的具体内容在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建构中稳定、变化和更新.提升并运用国际话语权是主权国家塑造和建设国家形象的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海外认知情况较为复杂,积极与消极评价共存.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的国家形象被不同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人密集讨论,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现象凸显出来,维护国家形象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紧迫课题.在国际话语权相比过去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西强中弱”的国际话语权力结构的制约,以及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和学术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等.未来,基于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以维护和完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具体路径可参考:以舆论性话语权加强公共危机中的国家形象管理,以制度性话语权在国际治理机制的议程、规则和话语中嵌入理想的国家形象,以学术性话语权为国家形象提供更多的价值来源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家对外战略环境时,只有从以实力为核心的国际格局、以国际制度为核心的 国际秩序和以主导文化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才能对国际战略的背景与条件做出 科学和全面的评估。国际战略环境是国家形象战略的外部大环境,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战略 环境之外,还应注意对国家形象有特殊意义的环境因素——国际传播环境。它是国际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包含国际传播格局、国际传播秩序和国际舆论环境三个方面,是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和 国际体系文化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反映,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要解决多种"中国威胁论"的现实挑战,而和平发展有利于国家形象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可以说也是对各种"中国威胁论"的战略性回应,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外传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可以和技巧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而为建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蓉 《国际观察》2008,3(2):53-59
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过程中,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正在成为两大相互影响的核心因素,不同时期国家的安全利益会随着安全威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而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与塑造则有助于确立良好的国家整体形象,在利益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中谋求中国国家安全是对国家发展新型模式和道路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有助于中国塑造和传播绿色发展以及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通过机制建设、理念共享和合作实践,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取得了积极实效,发展中国家对华好感上升,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积极评价中国的气候行动。尽管如此,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挑战以及自身气候传播能力的不足仍然制约着中国形象的传播效果。中国应从传播节点、传播内容和传播平台三个方面着力,精选空间和时间节点,在内容上做到以我为主、因地制宜和协同增效,充分挖掘专业渠道和大众传播的平台功能,优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安全利益.在政治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可以赢得国际威望,提高国际地位;在经济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在文化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和"免疫力";在安全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有助于构筑安全互信机制,缓解安全困境,有效地维护国家的非传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大国成长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大国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国崛起给现存国际秩序带来震荡性影响的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形象塑造正在经受源自认知惯性、政治文化差异与社会心理失衡等方面的社会性压力。基于此,在无法根本改变现存规则情况下,需要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战略进行整体反思:以弥合中西政治文化分歧、创造共同话语空间为基础,尽可能培育民间组织与个人参与国家形象塑造;学会提供更加多元的国际公共物品,尝试进行价值观导向的文化扩散,并理性、冷静对待各种批评、偏见或赞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为谋求“正常国家”待遇、实现向政治大国的转变而努力。然而,日本要想真正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注重软权力的巩固,尤其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而要做到这一点,日本应该首先在二战侵略罪行上反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产业既有文化特性,也有经济特性。文化产品通过产业化运作,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多种传播方式在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发挥着比政府主导的文化外交更大的作用。中国和拉美都有璀璨的文化及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双方都有发展文化产业合作的战略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强中拉文化产业合作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现实可能性。但由于中拉双方在世界文化产业中的竞争力都不强,加之受语言限制和巨大的文化差异制约,中拉文化产业合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借助公共外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拉斯韦尔传播过程模式,从信源、信息、媒介、受众及效果五个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这一个案的公共外交效用进行较为系统客观的评析。在此基础上,主张从主体、客体、内容、形式、体系等几个层面着手积极建构未来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也是中国国家形象"他塑"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中俄互为近邻,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俄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分析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三家主流媒体2011年有关中国的报道,总结报道中体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商品形象等特点,指出俄罗斯区域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际形象及两国联合声明/公报中所描述的存有一定距离,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建构是服务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需要,受中俄两国关系、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提出在俄中国形象塑造的若干思考,以缩短中国国家形象自我认知与外界解读之间的差距,有效减少外媒对中国认知的不足与误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的建构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为中国外交实践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外交形象由建立在国家实力与地位基础上的刚性形象与建立在吸引力与亲和力基础上的柔性形象所构成,从主客体塑造的角度存在“自塑”与“他塑”形象之分,从国内外公众认知的角度存在内外形象之分。建立在跨学科多元理论基础上的“实力—身份—话语”三维是外交形象生成的关键环节,彼此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与相互转化的紧密关系。实力外交、国家身份与话语传播分别是外交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方向依托与桥梁媒介。建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象,需要加强“外交形象学”的学科建设和系统研究,掌握对实力外交、大国身份的叙事主动权,以“柔实力”概念超越西方软硬实力二元区分的困境,以大国和平负责任社会性内涵超越单一的权力性内涵,大力发展媒介化公共外交,建构融通中外的外交话语体系与战略传播体系。只有充分把握与协调好“实力—身份—话语”的三维互动机理,以实力为基础,以身份为依托,以话语为媒介,从“三维一体”的联系性与整体性视角出发,才能更好地塑造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目标在于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国际话语权在议题设置力、传播辐射力、理念引领力、形象影响力、方案贡献力以及制度创设力上取得重要成就。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西方霸权话语、跨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冲突、外交理论体系建设滞后以及国际传播能力不足等方面的挑战,需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加强复合型多元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俄罗斯明确把媒体国际传播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列政策和措施,提升了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在国际社会传播了俄罗斯声音,维护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但是,由于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深刻矛盾,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俄罗斯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制裁和打压,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发展严重受阻,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斗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年来开展公共外交,全面展示了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发展理念,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年轻人以特有的活力朝气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出谋划策,是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重要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