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翀 《东南亚》2011,(1):28-31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环境的现状和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提出我国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唐翀  周玉渊 《东南亚研究》2023,(4):132-153+157-158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等制造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迷雾”。这不仅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的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东南亚国家的地区合作决策。然而,较之“债务陷阱论”及大量关于中国融资的负面论述,关于东南亚债务问题以及中国角色的专业研究明显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当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融资认知的基础上,对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根源、债务水平和议题化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债务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除了老挝,东南亚国家并不存在严峻的债务问题,地区国家的债务负担被严重夸大。虽然中国在向东南亚国家提供融资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融资支持并没有大幅增加,相反在一些国家出现了明显下降。因而,除了老挝和缅甸,事实上中国融资在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外债构成中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是否接受中国融资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议程设置能力,也表明中国融资的意愿与实际落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软实力"逐渐成为了中国一个时髦的话语,它甚至超越了学术的范畴。本文将对比并分析中美两国学者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唐翀 《当代亚太》2008,(1):153-155
2007年4月,鲁特兰奇(Routledge)公司出版了汤泽武(Takeshi Yuzawa)的专著--<日本的安全政策与东盟地区论坛:寻求亚太地区多边安全>(Japan's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Search for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作者以日本对东盟地区论坛(ARF)政策的缘起、演变为案例,分析了日本的地区安全政策以及对多边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从1993年公司法颁布,到2005年公司法大规模修改,十二年磨一剑。 根本目标在于理念上将国家本位的公司法改造为公司本位的公司法,更多 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而非政府管制,建立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 公司设立制度、一人公司制度、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制度、股东权保 护制度,同时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强化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7.
唐翀  李志斐 《东南亚》2012,(3):6-12
马六甲海峡正面临着来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双重挑战。新马印尼三个沿岸国除了通过加强巡逻与监管来增强安全系数外,还根据马六甲海峡的地缘特点和安全问题性质,主导性地推动了多层面的安全合作。中国在面对马六甲海峡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时,应从战略高度来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努力降低马六甲海峡通道使用上可能存在的脆弱性,实现海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8.
一月: 2003年1月1日,经过10年准备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东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分水岭。同 日,东盟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3年1月6日,新加坡人王景荣(Ong Keng Yong)担任东盟秘书长,在任职庆祝会上他指出东盟10 国在区内贸易与投资以及内部的经济整合上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笔者以马来西亚的<新海峡时报>2002-2003年中关于中国的新闻作为分析的样本,试图从中分析出马来西亚如何看待正在崛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印尼自贸区最早是由美国倡议建设的,现在开始逐步走向实践。本文介绍了其目前状况,分析了其实现的动力机制与前景。文章认为美印自贸区是东南亚地区双边自贸区浪潮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寄托了美国与印尼各自的战略与政治经济考虑。对美国而言,它的出台是为了争取伊斯兰世界的温和国家对反恐战争的支持,并且掌控东南亚地区事务的领导权;对印尼而言,则有意借助自贸区建设推进国内经济改革、实现平稳的民主转型。然而,从两国现有的政治经济现实来看,自贸区不可能一蹴而就,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解决具体问题,将会为自贸区的建设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