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去年10月访美,使正处于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实现了方向性转折。今年6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访华,是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美国对华政策侧重点出现新变化,在最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也随之有了微妙变化。美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安全战略思想出现重大变化和中国全球战略地位上升等。中美关系前景:美将继续实施“全面接触政策”,对反华势力予以遏制;不会放弃对中国采取防范和遏制举措,具体问题上会有碰撞;美国内政策可能继续产生负面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中美两国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就能把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带入新世纪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春在美国内掀起反华逆流的形势下,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等的指示精神,朱基总理如期访美,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就中国加入WTO问题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抑制了反华逆流,维护和加强了中美关系。近三年来,美国内连续发生三次反华逆流,同时中美又进行了两国国家元首和领导人的三次重要国事访问,这一现象同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美国实力相对增强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分不开,也同美国内确实存在一股反华势力和美国内政治斗争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密不可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野蛮袭击,当前中美关系又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内反华态势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变量。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挑战,因此前者是相对稳定的;而美国内反华态势是一个容易因偶然因素发生转折的变量,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突发事件,美国内掀起反华浪潮的可能性就不大。中美关系可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利益集团是美国新近兴起的一股政治力量,代表高科技产业界利益诉求.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超的政治传播技巧,该集团已经快速成为美国政治生态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开始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并在本次大选中表现积极.高科技利益集团已经并将长期在中美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小心应对其对华诉求与利益矛盾,将它逐步发展成中美关系中的新一股稳定力量.  相似文献   

5.
2000年大选后,美国内政治和对外战略都有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积极的是,中美经济的相互利益关系可望得到进一步加深;消极的是,布什政府更强调中美关系中有分歧的一面,增加了中美两国在台湾、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宗教等问题上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外交出现新动向,中美关系也面临新的变数.特朗普政府对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认知和排序有了新的调整,这和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排序与认知形成新的互动.以利益变化为基础,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将出现五大领域的角色转换,预示着中美关系在中短期内的双边互动模式.长期而言,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均衡.特朗普当选可能是加速了中美关系均衡时代的到来.中美两国在实力大致接近的均衡阶段,要尽快形成彼此认同和接受的秩序安排,共同促成权力的共处或者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新变化与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其对中国带来的新挑战。本文认为,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涵和实质却正出现重大变化,包括中美关系的背景和主题发生变化、战略重要性上升、深度和广度同步增强及美国对华战略正在形成新的框架等。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动因是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中美两国战略观的转变及国际大背景的变化。中国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今后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将面临如何适应美国对华战略的新变化、如何面对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如何把握美国国内政治社会生态的新变化等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是行政部门和立法机构之外的第三大权力中心。1990年代,围绕中国最惠国待遇和永久正常贸易关系问题,相互竞争的两大涉华利益集团各自结成联盟,进行了纵横捭阖、声势浩大的游说活动,曾极大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美国涉华利益集团在中美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利益发生了变化,原有两大利益集团联盟出现分化重组,对华持负面态度的利益集团联盟有所扩大,而对华鸽派利益集团活动虽然较为低调,但实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种主要力量张中义美国政府和国会是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处于制定对华政策的内层。但是,随着中美关系的拓展和加深,关心及参与制定美国对华政策者越来越多。这些参与者主要有:利益集团、新闻媒介、中国问题专家及一些研究机构、公众舆论。最终出...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性:一方面,中美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共同安全利益,因而安全因素对中美关系的维系和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美国仍沿用冷战思维,视中国为威胁,对中国采取了一些遏制政策,从而使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摩擦和冲突。今后,这种双重性会继续存在,因此,未来的中美关系将在合作与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拥华 《东南亚》2005,(4):17-22
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从国际体系内的霸权国家与国际体系外的相对较弱国家之间的关系,演变为国际体系内的守成强国与崛起强国之间的关系。这种变化导致中美关系告别了过去四十余年的"接触—融入"战略框架。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后,两国需要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新的战略稳定框架,以确保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国迄今尚未能形成可以为两国关系实践提供战略指导的新框架与新论述。美国方面出现了以亚太政策代替中国政策等问题;中国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也未能获得美方很好地理解与接受。因此,过去几年中美关系进入一个缺乏宏观战略共识指引的新时期。这是过去几年中美关系中的竞争面、消极面日益凸显的重要原因。让人鼓舞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危机管控、全球议题合作等领域,正在以逐案处理的方式,为两国摸索新的利益边界。这种探索或许能够导致中美两国形成新的稳定框架,其产生的"正能量"与中美结构性矛盾自然产生的"负能量"之间的"竞赛"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移动方向。不过,两国领导人的这种尝试未来也将面临美国政治周期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结构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问题不断 ,这是偶然因素、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撞机事件是偶然因素 ,尽管这个偶发事件也有其必然性———只要美国持续进行这种挑衅性的军事行动 ,类似事件的发生就难以避免。不过我们在考虑目前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时对此不必给予太多的注意。短期因素是指任何一届美国政府上台初始都有一个学习处理外交事务的过程 ,其政策可能发生一些非理性的摇摆 ,布什政府亦不例外。真正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长期因素。近年来中美关系难以顺畅发展的根本原因 ,最主要的不在中美两国本身 ,而在中美两国所处…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美关系 ,总的感觉是 ,布什政府上台以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为稳定这种关系所作的努力一再受到干扰 ,目前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利害甚大 ,因此 ,中国重视对美关系 ,美国同样也有稳定这种关系的内在利益需求与压力。可以认为 ,在政策层面 ,中美双方都不希望目前的这种状况一直僵下去。当然 ,美对华政策服从并服务于其对华战略 ,有些政策动作已反映出美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政策有可变性与表层性 ,不是我们担心的主要方面 ;而战略则具长远性和本质性 ,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战略认识与定位将决定一种关系的长期特征。从中…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白宫与国会的共识。国会多数议员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支持发展中美关系,但由于国会制衡行政当局的特性,以及建交以来白宫总体上主张加强中美关系,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 要威胁和对手;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 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 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 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最惠国待遇这一独特的角度来看待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首先,选举政治和集团政治表现了其政治体制多元、开放和分权的特征和背景;其次,总统权力的自身矛盾性、国会的变化和利益集团、媒体、政策因素等分别构成了影响最惠国待遇的国内政治的内因和外因.对这些变量的探究对研究冷战后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喜忧参半的中美关系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克林顿对华政策改弦更张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随着美国国内各界反华声浪的骤起及对华经济制裁的实行,中美关系出现了倒退的迹象,尤其是自以主张对华持强硬态度为竞选纲领的克林顿政府上台以来,在其第一任期的头三年中,中美关系更是进一步恶化。克林顿为首的美国政府先是以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的作法对中国施压,然后又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更有甚者,在台湾问题上置中美联合公报于不顾,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派贸易代表西尔斯访台,允许李登辉访美,最后乃至公然派出航空母舰入侵台湾海峡。然而克林顿这一系列对华强硬政策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不仅中国没有因其政策而屈服,就连美国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也纷纷  相似文献   

20.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