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枝孢样枝孢霉弱毒株突变体的诱变方法,研究枝孢样枝孢霉及其突变体生物特性和致病力,用不同浓度的亚硝基胍和微波诱变野生型枝孢样枝孢霉,经小鼠致病性试验筛选,得到1株菌落颜色明显变浅,表型改变,产孢期短,产孢量明显减少,对小鼠致病力减弱的毒株Zt。确定了枝孢样枝孢霉突变体的诱变条件,得到了预期突变样本。  相似文献   

2.
应用不同诱导剂和不同营养组成的液体培养基诱导培养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产生发酵液,经浓缩处理后,对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酶活性以及相关的生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和相关诱导剂能够显著影响少孢节丛孢菌的代谢过程;而且秀丽新杆线虫刺激少孢节丛孢菌产生的培养基滤液和氨基酸刺激所产生的发酵液内含成分不同;蛋白酶活性越高的滤液中,磷酸酶活性越低;产生胞外蛋白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3.
(一)溶血性 枝原体一般都有溶解豚鼠血球的性质,特别是肺炎枝原体有很强的溶血能力。在含3%血球的琼脂培养后,于冰箱中放置一夜,即在菌落周围出现溶血。肺炎枝原体和肺枝原体等为B型完全溶血,其他型枝原体溶血反应迟缓,而且是d型不完全溶血。使用的血球以豚鼠的最好,家兔的最差。溶血素是向琼脂扩散的毒素,是能通过透析膜的低分子物质。在氧分压下降和菌量生长过多时不能发生溶血反应,因此,氧化反应与溶血反应是有某些关联的。经56℃加热或用紫外线杀死的枝原体无溶血能力。最近弄清了溶血球就是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是禾本科类干草、玉米等谷物以及一些水果的腐生真菌。据费里曼(Freeman,1949、1959)、菲什曼(Fishman,1960)和戈德费森(Godfecdson,1965)等人的研究证明,以玉米浆蔡-斗氏培养基培养粉红单端孢霉,可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单端孢霉素(Trichothecin)和单端孢霉烯酮(Trichothecolon)等有毒化合物。但该菌引起家畜自然的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青海省东部土壤的产纤维素酶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ngii) 0 14 3p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T .koningii 0 14 3p菌株在麦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起始 pH值为 7.0、2 8℃培养 6d的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此产酶优化条件下 ,0 14 3p菌株的湿固体发酵物滤纸酶活力 (FPA)可达 32 μmol/min ,为原产酶条件的 1.6倍 ;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5 0~ 5 5℃ ,最适 pH 4 .8。T .koningii 0 14 3p菌株可作为纤维素酶解饲料的酶源菌 ,具有良好的饲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结果显示,少孢节丛孢菌属于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黏性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比较观察了空肠弯杆菌分离培养中微需氧法、培养时间、采样时机、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法以及噻孢霉素和头孢哌酮钠等因素对该菌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0mL/LCO2 气体环境中微需氧培养比烛缸内培养空肠弯杆菌检出率高 13 .0 % ,即显示 10 0mL/LCO2 法明显优于烛缸法 (P <0 .0 1) ;空肠弯杆菌分离培养时间以 48h即可 ,无须延长培养时间 ;产蛋鸡采样时机为产蛋前 ;检样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和增菌培养后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不明显(P >0 .0 5 ) ,用单一的一种分离培养方法不能反映动物的实际带菌水平 ;噻孢霉素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和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 ,噻孢霉素不能替代头孢霉素Ⅰ ,而头孢哌酮钠可取代Camp BAP琼脂中的头孢霉素Ⅰ。  相似文献   

8.
土霉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对土霉素具有降解活性的细菌,在建立无机盐培养基中土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从某土霉素生产厂污水池底泥中分离能够高效降解土霉素的菌株,建立了土霉素高效降解菌的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降解菌株降解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株能高效降解土霉素的菌株(Oxy2),经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最高可降解200 mg/L土霉素,对土霉素降解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5℃,pH 7.0,土霉素浓度50 mg/L,装液量80 mL。此外,添加不同的碳源或氮源均有利于细菌对土霉素的降解,其中加入5 g/L可溶性淀粉或酵母浸液影响更显著。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土霉素的速率亦有影响,其中添加1 g/L的Fe3+和Zn2+时可提高Oxy2菌株对土霉素的降解率,而Co3+,Pb2+,Cr3+可明显抑制细菌对土霉素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9.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山东威海某养殖场发病水貂的病原菌,从发病水貂肺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结果及PCR鉴定,确定其为铜绿假单孢菌。致病性试验中,将8.0×1010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感染60日龄健康昆明系小鼠,半数致死量和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4×107 CFU/mL和8.0×106 CFU/mL。剖检死亡小鼠可见皮下和肺出血,并能从死亡小鼠的肺中分离出与感染菌株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头孢哌酮等较为敏感,而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与从小麦中分离的铜绿假单孢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据此怀疑该发病水貂有可能是食用了污染的饲料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