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5年12月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急剧下跌,至1986年4月初,其降幅超过60%。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每桶跌至八年来最低点——十点四二美元。英国布伦特油每桶跌到九点一五美元。阿拉伯轻油每桶价格也低于十五美元。这种形势不能不殃及拉美。拉美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墨西哥每桶油价跌到十四点四六美元;委内瑞拉每桶下跌到十四点三零美元;厄瓜多尔油每桶跌至十点三一美元。油价暴跌正在形成一次新的石油冲击,使拉美经济面临新的动荡。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60—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4%,1970—1980年为7.8%。1981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算)达到1819.39亿美元,其中印尼占42.5%,菲律宾与泰国分别占19.1%和18.4%,马来西亚占13.2%,新加坡占6.8%。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新加坡最高,为5045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167美元,菲律宾与泰国分别为703美元和694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4美元。  相似文献   

3.
一、燃油津贴的由来印尼是OPEC13个成员国之一,是世界上原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之一。自印尼独立后,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和出口成为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印尼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80%。进入90年代后,虽然石油与天然气的出口有所下降,但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994年,印尼石油与天然气出口为105.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石油与天然气销售成为印尼国家财政预算的主要财源,2002年约占政府总收入300万亿印尼盾(以下称盾,约合331.7亿美元)的29 % ①。虽然印尼是世界上原油生产和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尼西亚国营石油公司即将进入设立第二十六周年之际,石油输出国组织于1983年12月10日一致商定:石油价格依然保持在每桶29美元,产量限额仍为日产原油1,750万吨。这一安排是1983年12月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部长们在日内瓦举行会议的决定。按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配额,印度尼西亚将保持日产原油130万桶(1983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做出了石油价格每桶29美元的决定)。而在此之前,即在1982年11月11日,印度尼西亚原油价格为每桶34美元。  相似文献   

5.
东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1961—197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5%,1971—1980年为7.5%。1983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按1980年价格计标)达到1,597.87亿美元,其中印尼占36.3%,泰国占21.8%,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分别占16.7%和16.1%,新加坡占9%。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1983年新加坡最高,为6,658美元,马来西亚次之,为1,956美元,泰国与菲律宾分别为815美元和660美元,人口最多的印度尼西亚也达到了510美元。 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新加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商港,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三大炼  相似文献   

6.
石油生产在墨西哥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石油出口繁荣的80年代,石油出口一度占70%,随着墨西哥经济发展,外贸出口呈现多元化趋势,石油出口比重逐步减少,1990年占37%,1995年仍占总出口的17.3%。1996年墨经济得以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大量出口。全年原油产量比1995年增加10%,平均每天接近286万桶,达到1982年石油繁荣时期的水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使出口收入猛增,1996年9月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上升到20.85美元,全年出口达到105亿美元,1995年为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末以来,印度尼西亚经济取得了较为稳定、快速的发展。以1993年价格计算,1988至1991年,经济年均增长9.0%,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7.3%。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造工业的发展。1988至1991年制造业年均增长11.1%,1991至1994年年均增长10.7%。与此同时,制造工业品取代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1995年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从1981年的10.6%上升至64.6%。但是,自1993年以来,印尼制造工业品的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86至1992年年增长率曾达30%,1993年降至19%,1994年再降至8%,1995年回升至10%。印尼制造工业品出口主要靠纺织、成衣、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出口连年下降或增长放慢,导致了整个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率的下降。这一趋势的出现固然有国际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是印尼制造工业本身的竞争力相对下降是个重要原因。本文拟着重分析阻碍印尼制造业竞争力提高的国内诸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印尼经济的学者(印尼的及外国的)一直在争论着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对印尼经济发展前景的影响。自六十年代后期到1981年,印尼从原油、石油产品及天然气的出口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长,到了1981年,这些出口收入已超过200亿美元;1982年下降了20多亿美元,这一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也显著下降,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是1967年以来年增长率最低的一年。人们普遍担心,七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率已经一去不复返,它在八十年代更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是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当第四个五年建设计划(1984年4月至1989年3月)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计划指标为5%时,许多人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尽管七十年代印尼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相似文献   

9.
泰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有着优越条件。 (一)对外贸易泰国出口值的年平均增长率,1973—1978年达到24.8%,虽然在1979—1984年的萧条期,出口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为13.2%,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是比较高的。 1985年出口值增长9.5%,这主要是由于按美元计算的出口价格降低了9%。此外,由于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了出口竞争的加剧,世界贸易量也下降了。在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中,玉米、大米、木薯制品和橡胶的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10年中,印尼每年出口4.1万吨胡椒,占全球需求量的30%。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胡椒生产国,而黑胡椒的产量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楠榜省是印尼重要的黑胡椒产地,1997年该省出口黑胡椒1.12万吨,价值4120万美元。去年增加到2.3万吨,价值1亿美元。今年头5个月,楠榜省已经出口了2365吨黑胡椒。楠榜省去年出口黑胡椒创汇高的原因除了出口量上升外,还因为国际市场黑胡椒价格上扬。印尼工商业部希望楠榜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胡椒质量,更好地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印尼胡椒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30%@社…  相似文献   

11.
一自1997年年底以来,由于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原油价格一路下滑,由1997年10月的每桶21美元一度跌至1998年6月的每桶8.55美元,为1973年以来原油最低价格。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不仅...  相似文献   

12.
1月1日一九七六年印尼与台湾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四亿美元,比一九七五年的总额二亿九千万美元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去年印尼对台湾的出口达一亿八千万美元,进口为二亿二千万美元。《印度尼西亚日报》(下简称《印尼日报》)1.5.澳大利亚《太阳报》报道印尼人杀死了十万东帝汶人。印尼军队不断迂到东帝汶人民的广泛的抵抗,有百分之八十的地方不在印尼军队的直接控制之下。报告提到了印尼军队作恶行为,指控他们“偷盗抢劫,放火奸淫。”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形势下,印尼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据世界银行估计,1992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5.2%,而印尼本国专家估计则为5.6%左右,虽低于1991年的6.7%,但整个经济形势看好: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9%,为7年来最低;外汇储备1992年底为116亿美元,比上年多17亿美元,可比较从容地应付近5个月的进口费用;贸易额约600多亿美元,比1991年的546亿美元增长近10%,并略有顺差;1992年工业增长10%以上,工业产品出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非石油、天然气产品出口总值的85%。在出口的工业产品中,纺织品出口增长最快,达50亿美元,大部分输往  相似文献   

14.
引言 自新秩序政府于1966年上台以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了7%,这导致了其按1983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收入急剧增长,即从1966年的60美元增至1993年的700美元以上。按1993年的价格计算,其人均收入从1973年的344美元增至1995年的946美元。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导致该经济发生了巨大的结构与社会变化。在1973年,其制造业产值占国  相似文献   

15.
詹姆士·哥尔德:《在苏门答腊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Sumatra),是一本介绍1874年至1961年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专著.这里发表的,是该书第三章,其中很有系统地阐述美国在苏门答腊橡胶业方面的活动经过,对于研究美国如何掠夺印尼橡胶资源,为了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其他活动,以及对于当前印度尼西亚人民没收美帝国主义企业的重大意义,都有可供参考的一些资料.哥尔德曾任美国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付领事和领事多年,为美国对印尼经济、政治、文化等侵略政策的一个实际执行者,因此在本文中他极力吹嘘和宣扬美帝及其垄断集团对印尼橡胶业所作出的所谓的"成就"和"贡献",来掩盖它们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6.
印尼贸易盈余增加 据印尼统计局资料,印尼2002年贸易盈余增加。全年的出口总额是570亿美元,比2001年的563亿美元增加1.2%。进口总额是312亿美元,比2001年的309亿美元稍微增加。贸易顺差达2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一)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东亚金融危机对其经济影响有限。这是因为,(1)澳对亚洲的主要出口是制成品及食品,这些商品价格无弹性,即价格再高也必须买。(2)1996—1997年度澳对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出口仅占其出口总值的10%,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由于以上国家发生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其出口更具竞争力,澳向以上国家出口食品,并从以上国家出口强劲中获益;而货币贬值为外国公司降低不动产和营业费,又有利于澳公司以本小利大的方式进入亚洲地区。(3)澳对东北亚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43%,主要出口初级产品。金融危机虽然已波及韩国和日本,但澳财政部长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570亿美元贷款能缓解韩国的金融危机,因此澳经济不至受太大影响。但他承认亚洲金融危机将影响澳今后两年经济增长的速度。(4)澳的旅游业受到一些损失。澳服务业对亚洲地区出口为其出口总值的30%,对亚洲以外地区为70%。1996—1997年度澳服务业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0%,其中旅游业占的45%,按地区划分亚洲地区(不包括日本)仅占20%。澳政府已将1998年旅游重点转向欧洲、中国、印度等地区。因此对澳主体经济损失有限。  相似文献   

18.
从13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扎根,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前,印尼群岛基本上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印度尼西亚等岛国的主体居民都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建国初期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95%以上的居民是穆斯林。目前,在印尼2.3亿人口当中,87%的居民仍是穆斯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不仅体现了印尼当代文化的特征,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一八十年代开始,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连年下跌,1985年上半年跌为七年来最低水平,工业制成品出口停滞,经济增长率1981年4.8%、1982年3.6%、1983年6.4%、1984年5.5%、1985年3%,工业增长率1981年6.4%、1982年4.4%、1983年7.3%、1984年6.7%、1985年—0.6%,1983年出口负增长。第五个五年计划(1982—1986年)目标没有达到,原计划年增6.6%,结果只增长5.3%。投资减少,政府与私人投资原计划分别增长  相似文献   

20.
1981年是印尼政府实施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1979—80年度——1983—84年度)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印尼经济发展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问题的严重挑战。这主要是印尼的对外经济受到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石油价格除外),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急剧萎缩;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节能运动和实行能源多元化政策,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使印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量下降;工业发达国家的高通货膨胀率,促使印尼来自它们的进口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增加了印尼的进口负担;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外汇储备下降。国内问题主要是罢工日益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