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别属于扇头蜱属、牛蜱属、血蜱属、革蜱属和璃眼蜱属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西藏血蜱(Haemaphysalis tibetensis)、微形血蜱(H.wellingtoni)、青海血蜱(H.qinghaiensis)、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银盾革蜱(D.niveus)、麻点璃眼蜱(Hyalomma ruf-ipes)、亚东璃眼蜱(H.asiaticum)等9种硬蜱成虫的哈氏器。在这5个属间,哈氏器在囊孔形状、前窝的形状和深浅、感毛的数目、孔毛的位置和形状及长短、锥毛的位置、基盘的数目、远端毛的数目和位置上存在着区别。在同一属内,哈氏器结构也存在着区别。西藏血蜱、微形血蜱、青海血蜱的哈氏器在前窝形状、孔毛的长短和形状以及位置、锥毛的位置、远端毛的位置和数目上存在着区别。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的哈氏器在前窝形状和深浅上存在着区别。麻点璃眼蜱和亚东璃眼蜱的哈氏器在锥毛的位置上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亚东璃眼蜱(H.asiaticum)、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森林革蜱(D.silvarum)成虫的多孔区、哈氏器、气门板在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比较。这4种硬蜱多孔区的刚毛的数目、分布位置存在着种或属间的差异:残缘璃眼蜱刚毛数目为3根,亚东璃眼蜱为2根,两种革蜱均为1根,且同一蜱左右孔区的刚毛分布基本对称。进一步证实了硬蜱哈氏器的分类学意义,并补充了亚东璃眼蜱的哈氏器结构。4种硬蜱气门板的构造大体相似。观察结果表明,硬蜱多孔区的超微结构可能同样具有分类学特征,可做为种类鉴定的参考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嗜群血蜱在苍溪县的分布与危害、宿主种类、季节活动规律、群体生态形成的原因及一些生物学特性,采用宿主体检蜱法、拖旗法、布旗覆盖法采集动物体表和野外环境的蜱,对其进行了形态鉴定和药物防制试验。结果显示,苍溪县嗜群血蜱的流行面达97.4%,人感染率53.8%,动物感染率7.7%~100%;嗜群血蜱的寄生宿主有15种,主要活动期为4~9月份;吸血后引起叮咬部位皮肤丘疹、红肿、瘙痒,甚至感染溃烂,伤口愈合后痒痛和色素斑可持续数月。依据上述结果提出了防控嗜群血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80年4月,吉林省集安县麻线公社首次发生了牛瑟氏泰勒焦虫(Theilezia Sergenti)病,于发病牛身上捉到的蜱,经初步鉴定系二棘血蜱(Haemophysalis bispinosa),很可 能是本病的传播者。我国贵州、甘肃、河北和辽宁省已有关于二棘血蜱可传播瑟氏泰勒焦虫的报道。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于1981年4月赴集安县,同县畜牧局,通化地区畜牧兽医总站协作,通过深入疫区,在摸清该病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到发病严重的麻线公社捕捉具有侵袭能力的二棘血蜱,以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的传播能力。并在试验中对虫体形态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贝氏柯克斯体伴随蜱活动的流行特征以及该病原的分子特征,采用布旗法收集黑龙江省伊春、鹤岗及佳木斯等地共计461份饥饿蜱,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种类。经PCR扩增病原的16S 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统计不同蜱种感染贝氏柯克斯体阳性率。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域不同蜱种来源贝氏柯克斯体的遗传进化关系。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收集的蜱种主要包括日本血蜱(n=102)、全沟硬蜱(n=97)、森林革蜱(n=150)以及嗜群血蜱(n=112)。其中,日本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高达12%,嗜群血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为6%,而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的贝氏柯克斯体感染率均为4%。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贝氏柯克斯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病原,不同地方株之间序列差异不显著。且贝氏柯克斯体与多个变形菌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G-变形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一支分化为贝氏柯克斯体,另外一支依然保持了G-变形菌的分子特征。基于上述分析,贝氏柯克斯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可在多种蜱体内广泛存在,但其感染率略有不同。该病原的存在会给当地家畜及人的活动造成潜在的危害,为该病原的防控提出了挑战。因此,加强当地家畜饲养管理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杀蜱也是防控Q热病原极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们以人工感染的方法,应用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 hispiuosa)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了对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原体传播能力的试验观察,结果发现二棘血蜱对瑟氏泰勒焦虫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并且肯定了该蜱的稚虫期和成虫期处于饥饿状态时均能传播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原导致易感牛只发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牛瑟氏泰勒焦虫病在自然界中所表现的明显季节性与该蜱在自然界中的消长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天然草场上的青海血蜱在实验室进行了生活史观察。结果 ,青海血蜱生活史较长 ,为三宿主蜱 ,1个生活周期为 13 8~ 2 17d ,1年 1个世代。幼蜱、若蜱的吸血期、蜕变期皆随季节和温度不同而有差异。饱血雌蜱的产卵前期和产卵期随温度不同而有差异 ,并随不同月份有明显的生殖滞育现象。另外 ,还对各期饥饿虫体的寿命和量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1999年3~6月四川省巴中市的43个乡(镇)212个村严重暴发了侵袭人和畜禽的外寄生虫,经鉴定为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受虫害面积达410 km2,抽样调查牛感染率为100%、山羊100%、猪27.0%、鸡100%、鸭89.0%,感染强度1~2241只,疫区灌木丛含蜱量以人工步旗500 m为2635只.经用三氯杀螨醇、敌百虫喷雾灭蜱后,其灌木丛人工步旗500 m含蜱量降为7.3只;用双甲脒、氯菊脂涂抹患处和内服阿维菌素后,抽样调查牛感染率为6.0%、山羊8.0%、猪为0、鸡2.0%、鸭0.6%;在疫区内扑杀野兔和老鼠等供血宿主139 448只.  相似文献   

9.
采用布旗法与家畜体表捕捉法 ,在甘肃省 6个不同地理区划内的部分县、市、区采集硬蜱标本 ,共发现了 2 0种硬蜱 :河西走廊有草原革蜱 (Dermacentornuttalli)、银盾革蜱 (D .niveus)、亚洲璃眼蜱 (Hyalommaasiaticumasiaticum)、麻点璃眼蜱 (H .rufipes)、小亚璃眼蜱 (H .anatolicum )、亚东璃眼蜱 (H .asiaticum ) ;河西走廊南山地有草原革蜱、嗜驼璃眼蜱 (H .dromedarri)、小亚璃眼蜱、亚东璃眼蜱 ;河西荒漠高原有草原革蜱和残缘璃眼蜱 (H .detritum ) ;中部黄土高原有草原革蜱、森林革蜱 (D .silvarum )、日本血蜱 (H .japonica)、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青海血蜱 (H .ginghaiensis)、卵形硬蜱 (Ixodesovatus) ;陇南山地有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刻点血蜱 (H .puncta ta)、卵形硬蜱、全沟硬蜱 (I .persulcatus)、血红扇头蜱 (Rhipicephalussanguineus)、微小牛蜱(Boophilusmicroplus) ;甘南山地山原地区有草原革蜱、草原硬蜱 (I .crenulatus)、全沟硬蜱、钝跗硬蜱 (I .pomerantzevi)、青海血蜱、草原血蜱 (H .verticalis)。草原革蜱分布于甘肃省 6个地理区划 ,其他 19种硬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蜱可吸食家畜的血液和向血液中分泌毒素 ,使红细胞减少 ,家畜呈现消瘦、贫血、困乏和衰弱 ;蜱又是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 ,如牛、羊泰勒虫病等。辽宁省朝阳市侵袭牛、羊的蜱主要为长角血蜱 ,每年在蜱活动季节多采取人工捕捉、喷洒杀虫药及限制到蜱多的牧地放牧等办法防治蜱的侵袭 ,但这些办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生物灭蜱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国内文献中有用白僵菌对残缘璃眼蜱杀灭作用的试验 ,但未见其他生物灭蜱的报道。笔者通过观察 ,发现鸡有觅食长角血蜱的习性 ,为此进行进一步试验。鸡对离体长角血蜱觅食习性的观察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11.
柯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寄生于猪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及鼠类。本文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该绦虫虫卵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 把采自猪体的柯氏伪裸头绦虫的孕卵节片洗净污物,放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撕碎并充分搅拌,使虫卵释出;除去节片碎片,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将净化的虫卵用4%戍二醛溶液固定;取经戍二醛固定的虫卵,用0.2mol PBS浸洗数次,再用1%锇酸固定,上述PBS浸洗,供制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用。制备扫描电镜标本时,依次用梯度乙醇逐级脱水和梯度乙腈置换后,在CO_2真空干燥器内干燥,镀膜仪内喷金后,送入日立—S50扫描电镜观察。制备透射电镜虫卵标本时,依次用梯度乙醇逐级脱水和梯度丙酮置换,环氧树脂“618”包埋,LKB—8800Ⅲ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双氧铀及枸橼酸铅染色后,送入DXA4—10型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2.
长角血蜱4D8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蜱4D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技术从长角血蜱雌蜱研磨组织cDNA中扩增出4D8基因,将其连入pGEM-T Easy载体,构建重组克隆载体pGEM-T-4D8,并对检测为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将该基因重组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表达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试验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长角血蜱4D8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青海血蜱、肩突硬蜱的同源性分别为90%、81%。表达的重组蛋白是分子质量约为41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试验证明,该重组蛋白能很好地识别兔抗长角血蜱全蜱阳性血清。结果表明,4D8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标记基因在蜱的流行病学调查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作为潜在的候选抗原基因在疫苗的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角血蜱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长角血蜱雄蜱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获得长角血蜱雄性成蜱在半饱血状态下的特异表达基因,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构建以pGEM-T Easy为载体的长角血蜱半饱血雄蜱全蜱cDNA文库,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新合成的长角血蜱饥饿和半饱血雄蜱cDNA第一链为模板,用RT-PCR方法对从文库中挑选的5个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鉴定.初步获得18个EST,BlastX分析显示,所得cDNA编码的功能性蛋白主要包括信号传导、组织形态形成、转录调节和糖类代谢等相关蛋白.RT-PCR鉴定结果显示,随机挑选的5个新EST中有3个在半饱血状态下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长角血蜱雄性全蜱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获得了有潜在生物学功能的EST.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烟碱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 5种硬蜱的LD50 及毒效 ,结果 :对若虫的LD50 为 1.14~ 1.75 μg/虫 ,对成虫的LD50 为 45 .3 7~ 5 7.46μg/虫。 5 0 g/L烟碱醇溶液 5mL/m3 气雾熏蒸 ,青海血蜱与日本血蜱若虫 48h死亡率为 10 0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10 0 % ,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麻点璃眼蜱若虫 72h死亡率为90 .0 %~ 94.3 % ,成虫 72h死亡率为 72 .1%~ 82 .3 %。表明烟碱对硬蜱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可作为环保型灭蜱药物的生物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硬蜱是本地区除痒螨外对羊危害最严重的体外寄生虫。为了摸清本地山羊体表硬蜱的寄生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我们连续两年对某分场及附近养羊专业户饲养的山羊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离体蜱药效试验和临床杀蜱试验。(一)硬蜱寄生请况调查1.调查方法:参考吴克强等的方法,将羊体分为耳部、头部、肩颈部、腰部和尾臀部6个区域。在4~9月期间,于每月的5、15、25日分3次摘取每个区域的全部蜱,记录每个区域寄生蜱的密度。将采摘的蜱编号登记,视饱血情况放置12~24小时后,常规固定鉴定。  相似文献   

16.
借助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和草原革蜱(D.nuttalli)的形态特征,这两种形态近似的革蜱除了个体大小、盾板珐琅质颜色以外,在须肢第2节齿突形状、口下板齿型、雌蜱孔区、气门板形状、中垛的宽窄、第4对足胫节后的齿突及外距的长短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防治牛边虫病的流行,我们定期到贵阳市郊的沙子哨果园场和花溪区社办奶牛场,在固定的放牧牛羊体上收集镰形扇头蜱和缺角血蜱。同时对其进行室内培养,观察各虫期的发育情况,并进行了传播边虫病的实验。 (一)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 haemaphysaloides haemaphysaloidae Supinon,1897)成虫在牛羊体上最早出现于春末,根据每隔10天在6头牛体上的调查,3~6月的蜱数为3、1、3、3、5、15、8、1、4、4、0;按每月两次在羊体上的调查,3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蜱数为3、8、16、10、1、1。从以上两项调查可知此蜱成虫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甘肃株孤雌生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我国北方长角血蜱甘肃株孤雌生殖种群的生活史进行了首次观察。研究发现,行孤雌生殖的长角血蜱为三宿主蜱;在兔体完成1个世代共需106~154 d,饥饿期的幼蜱、若蜱与两性生殖的饥饿幼蜱、若蜱体重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饱血体重与两性生殖的长角血蜱种群饱血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雌蜱饱血体重可达吸血前的108.46±19.72倍,与两性生殖的种群饱血体重差异亦极显著(P<0.01)。雌蜱产卵量与饱食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7 0(P<0.01);生殖效率指数REI=6.76,生殖适合度指数RFI=6.29;蜱发育时间在不同季节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肌球蛋白碱轻链(MLC)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学活性,利用RT-PCR方法扩增了长角血蜱MLC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在37℃、1.0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用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的表达分子质量为44ku。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MLC蛋白能被兔抗长角血蜱成蜱阳性血清识别,表明MLC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本实验室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库中长角血蜱miR-275的成熟体序列信息,设计出特异性茎环引物及PCR扩增引物,同时以长角血蜱β-actin基因(GenBank登录号:AY254898)为内参基因,绘制标准曲线,计算长角血蜱miR-275的标准拷贝数,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分析miR-275在长角血蜱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长角血蜱miR-275和β-actin标准曲线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99,熔解曲线峰值单一,Ct值的变异率均小于5%,表明引物特异性好,标准曲线重复性和稳定性高。用real-time PCR方法对miR-275在长角血蜱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蜱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iR-275在长角血蜱卵发育到第16天的拷贝数最大,为(13.07±1.63)×106 copies/μL,是表达量最低的第5天的43.57倍;在饱血成蜱中拷贝数最多,为(18.95±1.55)×106 copies/μL,是饥饿成蜱的236.88倍;长角血蜱卵巢中拷贝数是最高的,为(15.29±3.59)×106 copies/μL,是表皮表达量的10.47倍。结果表明,miR-275在长角血蜱卵的发育、细胞增殖、组织分化等过程中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