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 ,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沙皇俄国把中国东北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1 896年 6月 3日 ,俄国通过《中俄密约》取得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从此 ,大批俄国人涌入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沿线 ,俄罗斯文化在中东铁路沿线的传播以及俄国人在与中国的交往中进一步熟悉中国文化成了这一时期中俄文化交流的显著特点之一。 2 0世纪初 ,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 ,俄国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马克思主义通过俄国 ,特别是通过中东铁路传入了中国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与此同时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量地将俄国进步作…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设置了各级俄国警察机构和大量警察.其基本职能是防控中国居民对中东铁路和俄国殖民者的“危害活动”及侦破各种案件,镇压中国东北人民反抗,维护沙俄在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通过颁布法规和设置正式警察机构等途径,中国政府逐渐收回了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的警察权.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东铁路的控制,但它从来没有忘记再度操纵中东铁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中,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张作霖地方当局签订《奉俄协定》,恢复了苏联对中东铁路的大部分控制权。这不仅使苏联重返东北亚的政治舞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东铁路建成后,大批俄国人来华工作,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涌入中国的哈尔滨、新疆、上海等地.这些俄国侨民把俄罗斯文化引入哈尔滨.俄罗斯文化包含了生活、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并在东北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6.
在中俄关系史研究中,中东铁路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中外史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原因.在中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讨论是嵌入在中俄关系史研究的脉络之中的.早在20世纪初期,伴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对中俄(苏)关于中东铁路问题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19世纪90年代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很多俄国人开始移居中国东北.身在异国的俄国移民在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他们以各自的方式生活,一些人或多或少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生活艰难.因此,慈善活动不仅需要,而且必要.1917年革命后难民大量涌入,使这种需要更加迫切.关内移民和俄国移民叠加,使东北地区城市人口猛增.这些外来人生活水平很低,适应性较差.穷人和失业者数量增长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心理问题。俄国侨民主要是靠教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慈善捐款是救助机构经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是负责管理经营铁路"附属地"土地的重要机构,是沙俄侵略中国殖民东北政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地亩处的存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923年,奉系集团宣布撤销中东铁路管理局地亩处,成立东省特别区地亩管理局,意图收回地亩权,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但在地亩权收回过程中,白俄分子负隅顽抗,美、英、法、日等国也频频施压,北京政府和奉系集团利用外交、军事、政治等几方面手段,经过一年多的交涉和斗争,最终收回了被沙俄掠去近30年的中东铁路地亩权。"地亩处事件"实际上是多方势力针对中东铁路控制权所展开的明争暗斗的一个缩影,苏联政府对中东铁路的态度也在事件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其接管中东铁路管理局之后表现出来的延宕拖沓,引起了奉系集团的不满,为日后奉苏关系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中苏国家关系的历史在近现代的中外关系中是颇具特色的。在苏维埃政府与中国北洋政府这一全新的国家关系缓慢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中东路问题对苏打开东方关系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以及在这一问题上所交织着的中苏政治、经济、军事矛盾,而使得它的和缓与激化远远超出了铁路本身的涵义,极大地影响着这一时期乃至以后的苏联对华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东铁路是百年前日俄两国利益关系的焦点与纷争所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新的中日俄三国利益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伴随着沙俄的排犹政策和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这个新的“避难所”定居。他们在哈尔滨建立了犹太会堂、银行、学校、医院,还创办了犹太人自己的社团,形成了较完整的犹太社区体系,当时的哈尔滨已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在哈尔滨犹太人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通过犹太宗教公会的组织活动,维护犹太人的利益,使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同欧美、苏俄、中东地区的犹太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牛新春  李绍先 《国际问题研究》2023,(3):38-54+139-140
中东权力格局进入多极化时代,地区国家争相改善外部环境,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主要大国间关系有所改善,中东进入以政治缓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以2022年12月中阿峰会为标志,中国中东政策从以经济为中心向融合经济、政治、安全等维度的综合性政策转变。中国适时抓住中东变化机遇,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建交,既为中东和平作出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的新中东外交开了好头。  相似文献   

13.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东北亚国家的地缘关系,是列强在东北亚地区利用铁路开展竞争的滥觞。一战前,沙皇俄国利用铁路推行扩张政策;一战后,苏维埃俄国在重构东方发展环境过程中仍须倚重西伯利亚大铁路。俄国政权的更迭并没阻碍西伯利亚大铁路战略地位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利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光 《西亚非洲》2004,(5):52-58
21世纪头 2 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关键时期 ,也是国内石油能源缺口不断扩大和对进口石油依赖不断增长的时期。中东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增加 ,双方关系中开始出现下列问题 :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平衡问题 ;与中东原油进口相关的环境安全问题 ;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对石油供应的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 ,中国在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时 ,需要重视扩大出口规模、消除“亚洲升水”、扩大投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开展战略对话 ,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 ,并使中国与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与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强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沙俄因担忧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威胁沙俄利益,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中日战争的善后事宜,迫使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此后,沙俄加强了对中国的影响,并借机攫取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和使用权.在中东铁路存在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期里,被骗取铁路筑路权并且至多拥有名义上共管权的中国,由于国家积贫积弱,虽有心收回铁路路权,却无力实现自己的意愿,只能旁观列强在中国东北任意角逐,目睹铁路在列强手中辗转易手.中东铁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因软弱而蒙受的屈辱.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成立于1892年,1905年结束其使命。在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的领导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顺利展开。此外它还肩负着组织、安置移民,主持对俄国东部地区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任。西伯利亚铁路委员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东部地区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快速发展的60年,也是中国的中东研究事业快速发展的60年。前30年,中东研究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相伴而生,出现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但中东研究总体发展道路波折而起伏。后30年,中东研究工作快速发展,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非常丰硕,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智库作用得以发挥,国内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同时,中东研究还需要解决学科发展平衡、创新性、国际影响,以及人才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外交战略中的中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全球最重要战略地区之一的中东,必定受到俄罗斯的密切关注。中东地区是俄罗斯在第三世界政策的优先方面,其原因是俄罗斯的地缘位置和与该地区较为经常的经贸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中东政策变化的根本点,是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出发制定中东政策。由于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俄罗斯外交战略进行了3次调整,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也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俄罗斯“一边倒”时期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对中东政策和普京时期对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19.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俄国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的一件世纪工程,堪称"俄罗斯的脊梁",这条钢铁脊梁把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与欧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支撑"俄国熊"巍然挺立于欧亚大陆之上、东西方之间。有人把西伯利亚大铁路誉为"继中国长城后人类用双手建设的最伟大的工程",也有人称赞它是"除美洲新大陆开辟和苏伊士运河修建外的世界上第三大奇迹"。列宁也对这条铁路发表过评论:"西伯利亚大铁路开辟了西伯利亚。再没有别的东西能像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那样,象征着西伯利亚机器时代的到  相似文献   

20.
近年,俄罗斯主要通过4条途径向东亚国家输送原油。由于这4条途径的油源地及输送方式不同,因此最终的交易价格也不相同。笔者选取2条途径——用铁路通过满洲里向中国输油和用油轮从萨哈林岛向日本和韩国输油——的贸易价格与俄罗斯对欧洲的离岸价格及中东原油对东亚国家的到岸价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俄罗斯原油在东亚石油市场的价格现状。本文还对通过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管道的出口原油的价格作出预测,指出它的价格将高于目前中俄铁路原油贸易价格和同品质的中东原油价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