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黄均健等用免疫荧光、中和试验、酶免疫试验和猪体交互保护试验等发现国内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简称TGE华株)与国外TGE M株、SH株和TO株不同,初步认为TGE华株可能是TGE新的血清型,但也不排除是一个新的冠状病毒的可能。M.Pensaert在1978年报道比利时发现一个与TGE不同的CLV(Corana-like virus)。我们用比利时的CLV抗血清制成的酶标记抗体染上了我国的TGE华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焦虫在云南省首次发现,现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告于后。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调查,本病于1978年7月发现于耿马县猛撒公社向塘生产队。至1982年已在我县4个公社16个大队的34个村寨相继发生和蔓延。流行呈地方性,且多发生于半山区放牧猪群。放牧坡地生长着矮丛灌木林和高山深箐相连,山上野猪、狼、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众多,自然疫源对本病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于1955年由于恩庶等人首次发现弓形体之后,相继从猫、兔、猪、豚鼠、罗赛鼠等五种动物体内分离出弓形体。关于羊的弓形体国外虽有资料记载,但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发现的羊弓形体病报告如下。 (一)发病与流行情况 铁岭种畜场三台分场饲养的美利奴细毛羊,全群营养状况良好,饲养管理正常,可是1978年1月上旬在妊娠母羊中发生了流产。  相似文献   

4.
1971年,在英国的猪群中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PED),直至1978年,英国和比利时才证实,引起PED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PED和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不同血清型的冠状病毒引起危害以消化器官为主的两个类似的猪的传染病。因此,单靠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作出鉴别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借助于血清学和病原学的检验。但是,由于在细胞培养物中使用胎牛血清会起到抑制冠状病毒吸收进入细胞膜受体的作用,使PED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受阻,从而对PED病毒的应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据报道,  相似文献   

5.
猪三色伊蝇蛆病在我县发现已有八年历史。1973年首先发现于我县的麾村公社,以后又在砖桥、高汉、吴桥、果园场、锦西、邵伯等公社陆续发现,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危害越来越重。1978年我们从猪体及其卧地松土内捉了部份幼虫(蝇蛆)和蛹,送江苏农学院培养,羽化出的成虫(蝇)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三色伊蝇。其幼虫所致疾病为三色伊蝇蛆病。现将几年来的有关调查研究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 2型 (Porcinecircovirus 2 ,PCV2 )引起的新病。PCV是 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 ,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致病性 ,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 ,有致病性 ,命名为PCV2。PM  相似文献   

7.
自Doyle和Hutchings于1946年报告了美国在1945年发生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后,接着一些国家用组织培养技术分离了病毒,并证明为冠状病毒[1、2、3、4、5、6、7、],迄今尚未证明不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株有血清型的差别。 1977年Wood报道:英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一部分是由一种在抗原性上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及猪轮状病毒不同的病毒株引起的[24]。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 报道了比利时四个猪场爆发的症状和流行病学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的腹泻,并在电镜观察中见到多形性典型冠状病毒,但用初代猪肾细胞和次代猪甲状腺细胞培养物盲目传代时并未能分离出病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家畜针刺麻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马、牛、猪的电针麻醉都有较多报道。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水牛针刺麻醉的研究。1974年在全国针麻会议上交流了我们所选择的穴组以及105例手术效果观察。1978年总结了217例手术综合报告。在这些试验中,我们发现针麻的效果与穴组选择、电刺激参数(电流强度、频率、波型)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为了摸索腹腔手术的针麻穴位处方及效果最好的电流强度、频率、波型,我们从1979年4月至11月进行了此项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设计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Berne病毒     
1972年,伯尔尼(Berne)外科诊断室从马直肠拭子材料中分离到一种可引起细胞病变的因子。大约采样后一周动物发生死亡,剖检为伪膜性肠炎,在肝脏可见有粟粒状肉芽肿和坏死。当时认为致病病原是Lille沙门氏菌(Salmonella Lille, O_(6,7,)Z_(38))。该分离物(称为Berne分离物,实验室定名为P138/72)不能被任何诊断血清所中和,包括抗各种已知马病毒的血清。1983年,Weiss等将P138/72分离物在马肾细胞和EMS(胎骡皮肤细胞)上进行培养,获得纯病毒,对其形态结构等待性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认为是一种新的动物病毒,定名为Berne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一)种毒来源和毒株的病原特性:采用龙海株。此株于1973年3月从龙海角尾公社发病猪采集水泡皮,用幼猪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分离适应获得。同时对此株病原特性进行研究,抗乙醚、一克分子浓度氯化镁在50℃中灭熊起保护作用。在猪肾、地鼠肾、猪睾丸等原代单层细胞培养中能繁殖并可以致细胞病变,但在牛肾、兔肾、鸡胚成纤维等细胞中培养,不出现病变,能否适应繁殖未进一步试验。该株病毒能被上海猪水泡病康复血清所中和(康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是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中 ,引起发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192 8年Schilling和Dinger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检出球状附红细胞体 (E .coccoides)。此后 ,相继报道 30多个国家在兔、猪、牛、羊等动物和人体中发现附红细胞体。 1972年江苏南部“猪红皮病”是我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早发现和报道。此病原体基本被公认为立克次氏体目 (Rickcttsiaies)、无形体科 (Anoplasm…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情况 皮肤霉菌病又称真菌癣病,因其在畜体皮肤上呈现较为规则的铜钱似的圆形损害,故亦有钱癣之称。本病在我场始发于1978年春,曾见猪只发病,因数量不多故未引起重视。1980年11月马坡猪场一栏49头仔猪,转群时发现有个别猪只感染此病,至1981年4月染病者已达34头,占该栏猪的69.4%。1980年7月份潘台猪场已达出口标准的一栏肥猪,大都分感染本病,影响出口。 (二)流行传播特点 1.任何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50斤以下的仔幼猪多发。无明显的季节性。 2.感染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染,如患病母猪传染哺乳仔猪,同栏圈的病健猪互相传染,未经消毒处理的受本病污染的栏圈传染新转入的猪只等。  相似文献   

13.
1983年余杭县畜禽寄生虫调查中,经过虫体标本压片染色鉴定,在猪、鸡体内虫体标本中各发现1种罕见的棘口科吸虫,现报道如下。 (一)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该虫在日本、朝鲜等地曾有报道,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发现于人体和犬体。国内见于福建、上海等省市;浙江农科院1982年在平湖县的黄鼠狼体内检到此虫;1983年,我们首次在余杭县1只猪肠道内检获此虫(见图之1)。 虫体长叶形,体长8.2~9.3mm,宽1.2~1.3mm。头领小,其宽度0.40~0.41mm,头棘27枚,前后  相似文献   

14.
1965年在我国某些地区,发现一种以蹄部水泡症状为特征的类似口蹄疫的猪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对动物的致病力以及血清学反应方面与口蹄疫有所不同。为了查明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水泡病、下同)与口蹄疫在免疫性上是否一致,1968~1970年我们选择了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水泡病几株流行毒株,进行了乳鼠交互中和反应和猪体交互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相似文献   

16.
弓形虫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其在温带更为多见。我国自从1955年在福建的家兔、猫、猪等动物体内首次发现弓形虫体以来,许多地区陆续报道了家畜弓形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明确了历史上“猪无名高热”的病因。近几年我省许多乡村和牧场也常有散发或流行该病。为查清该病在浙江省猪群中流行现状,特于1988年进行了本调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南沙群岛早在汉代,我国人民就已不断往来东南亚和印度各国,在航行中发现了南沙群岛。康泰《扶南传》和万震《南州异物志》记载反映了我国人民早就对南海诸岛珊瑚岛礁形态和成因已有所认识。随着我国人民认识不断深化,宋代已开始对南海诸岛命名。周去非《岭外代答》所提的长“砂(沙)、石塘数万里”。《琼管志》记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已  相似文献   

18.
对猪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们应用碳酸氢钠通过对654头猪的治疗和预防试验,说明此药具有较满意的防治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治疗试验猪均为具有感冒症状的病猪。碳酸氢钠注射液每支10毫升含碳酸氢钠0.5克,作静脉注射时每25公斤体重用药1克(0.04克/公斤),冲洗鼻腔时每25公斤体重用药1.5克( 0.06克/公斤)。冲洗鼻腔时,不可把猪抬的过高,每滴射2毫升停一下,待咽下时再冲洗。静脉注射时,速度宜慢。试验共分四组。  相似文献   

19.
猪鼻毛滴虫寄生于猪鼻道、胃、盲肠、结肠,偶见于小肠。国内迄今关于猪鼻毛滴虫的研究资料很少,未见由其致病的报告。我们于1964年在江西德安县八里公社遇到2头小猪,由猪鼻毛滴虫在呼吸道寄生发病致死。时隔十多年,觉得此病仍有参考价值,特整理报告如下: (一)概况 原江西共大总校牧医系在永修江益南湖农场,与德安县八里公社毗邻。该地位于鄱阳湖滨,社员养猪惯于放牧,流行多种寄生虫病。我系兽医人员除经常应社员要求到附近公社出诊外,也常有社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人工发病试验证实碳酸氢钠与次硝酸铋配合应用对商品猪胃溃疡病有显著预防效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验证对自然状态下商品猪胃溃疡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防制试验。 材料及方法 1985年3月20日在四川省忠县肉联厂选取体重大小一致,不分品种、性别,19日由食品站中转至厂的屠宰猪50头,随机分取药物预防猪组和空白对照猪组,各25头。试验猪除按常规方法饲喂外,在饲料中添加每头每次碳酸氢钠5克,次硝酸铋6克,每日2次,对照组猪不添加药物,常规饲喂、贮养3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猪各屠宰13头,贮养至6天,屠宰剩余的24头。于屠宰后逐头检测猪胃,沿胃小弯切开,用水冲洗干净后,观察记录胃(食管区)溃疡病变(疤痕、溃疡、糜烂和角化)发生情况,若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的病变,记录时,以疤痕、溃疡、糜烂、角化等主要病变为序,并伴随记录一种主要病变以外的其他病变,同时记录胃食管区以外的其他部位的溃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