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冷战后理想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导理论。冷战结束后,理想主义的影响有所增长,这是导致中美关系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主义思潮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外交理论界对冷战结束的原因、冷战后美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新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目标等问题的看法。了解这种背景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美国有关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外交: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奥巴马的外交行动看起来大多是"试探性的"、"姿态性的",实际上可能预示着一场自罗斯福以来最深刻的外交革命.奥巴马外交的思想理论、政策构想和实践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美国外交正在进入一个新自由主义时代.然而,奥巴马外交能走多远,仍取决于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步入“奥巴马时代”。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具有“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在确保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前提下,他会在安全、经济、民主以及全球性问题等对外政策领域有所调整。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将大于变革性,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国家安全团队组成人员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温和务实派,体现了美国外交和国际安全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倾向。美国外交将改变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注重多边合作。中美关系不会过于偏离正常轨道,但在诸如知识产权、汇率、人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中国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执政100天来,面对“一场危机”和“两场战争”空前严峻的挑战,在内政和外交领域锐意创新、稳妥应对,开局总体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现实主义与和解精神为鲜明特征的“奥巴马主义”也初露端倪,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未来,奥巴马执政之路仍将任重而道远。奥巴马能否在执政初期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带领美国尽快走出经济危机,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将是对奥巴马本人及其团队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6.
中美建交30余年来,两国在环境外交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双方签署了多项环保合作协议、建立了环境外交机制,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中美高层互访的重要议题之一,两国民间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保合作.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中美环境外交掀起了新的高潮.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双方要想推动两国环境外交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挖掘各自的优势,同时加强对话与合作,并努力弥合分歧、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 ,随着欧洲国家对美安全需求减少、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独立愿望日趋强烈 ,美欧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出现分歧 ,双方矛盾从经济、环保领域上升到外交、安全等政治领域 ,美欧关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了环境问题作为国际关系的新课题的重要意义,“可持续发展”作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新的理念开始渗透到各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当中。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化的进程中,把地球环境保护作为拓展大国外交的重要领域,积极推进环境外交。近年来日本同亚洲邻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而政治外交领域却一直处于较为紧张和日渐疏远的状态。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更企图抓住地球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9.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取得了明显成效。俄今后的外交走向将是:继续加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加强与欧洲在各领域的合作,发展与美国在反恐、防扩散等方面的合作,开展与中、印、日等大国的外交对话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走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其第一任期外交政策特点及其面临的新形势,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如何变化将取决于其推动国内经济复苏而获取的政治资本、外交团队组成及个人政治遗产目标,调整内容则表现为中东与亚太并举,并试图兼顾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加强并借重盟友、重视多边外交平台,既为复苏经济创造条件,又把有限力量集中于对付最主要挑战.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走势不仅关系到美国全球战略,而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势将对中国战略环境以及中美关系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