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结构主义依附理论结构主义依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于拉美经委会结构主义学派内部的一种理论,它是在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即发展主义开始衰落的情况下,在该学派外部的“马克思主义依附理论”的批评和内部结构主义者自我批评的推动下发生的理论更新。拉美经委会内部对发展理论的批评首先是由智利经济学家阿尼瓦尔·平托于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不久,另一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依附理论的组成部分,学术界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论点将依附理论分为“不发达的发展”论,“发展障碍”论和“依附性发展”论。这种分类法的缺陷在于把美国学者弗兰克的不发达理论和分析方法跟基本观点完全不同的拉美学者的依附理论归入一类,造成了弗兰克是依附理论创始人、拉美学者只是依附理论继承者的假象。另一种观点认为,依附理论可根据不同的学术机构分为“拉美经委会学派”和“社会经济研究中心学派”等。这种分类法同样不可取。因为,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拉美经委会内部涌现出的依附论者也分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等不同的学术流派。因此,较有说服力的还是,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将依附理论分成两个理论体系,即运用马  相似文献   

3.
依附论是二次大战后首先在拉美出现的研究帝国主义扩张后果和扩张对象国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与变化规律的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与外围的结构是一种统治一依附结构,即外围的第三世界国家依附于作为中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指明了第三世界不发达的根源在于西方大国的控制和剥削。一些依附论学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批判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和发展理论。人口迁移思想是依附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接受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与劳动力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在剖析第三世界贫困的根源以及分析战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迁移问题和批判刘易斯、托达罗等人的人口迁移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依附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附论作为二战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其影响甚广。依附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研究拉美国际关系的本土化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分析拉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理论所持的极端外因论和悲观论缺陷,逐渐出现了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流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依附论也开始走出拉美进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视野,成为引发国际政治学界关注不发达问题的主要理论动因,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脉络的“第三种声音”。  相似文献   

5.
包括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在内的拉美本土发展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借鉴了诸多要素,国内理论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从主要概念、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基本观点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剩余概念、先进国—落后国分析框架、阶级分析方法和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拉美国家发展史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中心—外围关系方面,拉美本土发展理论认为外围国家难以成为中心国家的"翻版",会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结构主义指出,中心对外围发展起着推动与阻碍的双重作用,而依附理论更强调中心国家的负面影响;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上,结构主义对中心与外围的危机做出了区分,并提出了恶性通货膨胀和军事政变等外围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形式。这些观点反驳了新古典经济学在相关问题上的片面看法,有助于深化对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四、依附理论的新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对依附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研究具体国家实例和某些专门问题的经验分析不断增多,二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依附理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同样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从拉美南角的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等国逐渐扩大到整个拉美地区;二是通过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从拉美地区逐渐扩大到美国、西欧和非洲地区,在研究帝国主义和发展问题的进步学术团体中得到广泛传播。随着拉美南角地区军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货币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盛行,这一地区国家的进步学者也遭迫害。但这一切并没能阻止依附理论的继续发展,在拉美民主国家和流亡到欧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依附理论的过程中,如何评价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弗兰克的理论究竟是什么理论,为什么弗兰克要把自己的理论称作依附理论却又遭到被他称为同行和朋友的依附论学者的严厉批判,为什么人们在研究或评价依附论时总要将弗兰克的理论同真正的依附理论相混淆,为什么人们对弗兰克的评价如此不一致,从“最早的依附论者”和“依附理论之父”,到依附论的“传播者”或“歪曲的模仿者”,最后又被看作是依附理论的否定者或反对者①。要弄清这些问题,有必要给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论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国际观察》2006,8(6):20-27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理论是研究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方法,依附国形象是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它适用于研究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外交决策。本文以匹茨堡学派国家形象理论及其理据,阐释如何利用依附国形象分析美国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外交决策。依附国形象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的简单化、错误认知的产生、决策的随意性、时断时续的对外干预几个方面。美国对依附国进行干预的四种模式是:美国与依附国一对一互动模式、美国认为敌国介入依附国模式、美国失去敌国制衡模式、弱依附国模式。  相似文献   

10.
拉美的新结构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已逐渐奠定其理论基础。新结构主义经济理论是对拉美传统的发展理论特别是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并在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论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是在拉美经济发展形势急剧恶化、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展开的形势下出现的,它对拉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成为拉美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一、对拉美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 80年代初拉美地区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81年拉美地区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1.9%)。这种负增长的局面到1984年才扭转过来,但人均产值、收入和消费目前仍没有恢复到1979~1980年的水平。1970~1979年该地区实际国内  相似文献   

11.
拉美的新结构主义理论——转型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拉美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新结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异同、新结构主义与传统结构主义的异同、以及新结构主义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拉美新结构主义是结构主义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理论调和的产物,是转型时期拉美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尽管新结构主义思路仍存在缺陷,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它是拉美各国替代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相对可信的和可行的选择,其影响力将有不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第三世界正在迅速工业化的国家一直是正统经济学的王牌。对于那些热衷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依附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业中心和农业边缘之间存在着一种一成不变的结构关系——的人来说,这墩牌是难于取胜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也引进了依附论的观点,使它也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说明一方面存在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革对拉美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 关于拉美国际关系理论90年代以来 ,拉美各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以及美国等国的拉美问题专家对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和对外政策 ,提出了新的见解。80年代拉美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有 :决策过程论、实力政治论、政治类型论、国际体系论和依附论等 1 。90年代 ,拉美国际关系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 ,冷战后指导拉美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论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对依附论的再认识。“依附论只是一种发…  相似文献   

14.
依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已被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所批判和抛弃,而今,它在海湾地区重新找到市场,主要是一些国家的安全易遭破坏的现实所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导致海湾六国普遍奉行预防理论,其要旨是"防患于未然";霸权和平理论是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一种,它对海湾国际关系的影响极为深刻,但它仅为海湾中小国家接受,而不为地区大国所接受,两者立场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15.
评奥唐奈的新权威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阿根廷著名政治学家吉列尔莫·奥唐奈(Guillermo O′donnell)于70年代初创立的新权威主义理论是战后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结果。这一理论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是一种政治主张,而是拉美进步学者运用辩证法关于一般和特殊的基本原理,研究依附性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变化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在具体地分析了特定时间和地点出现的特殊现象过程中、在批判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  相似文献   

16.
富尔塔多是巴西著名的经济学家,拉美结构主义思想的先驱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实干家,曾担任过巴西计划部部长等职务,他一生不知疲倦地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与欠发达作斗争。他对巴西经济史的历史—结构分析,对巴西社会欠发达特性的深刻理解,他的中心—外围体系理论、依附论观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特别是他关于发展中国家应形成自己的发展理论和战略的主张,已经成为巴西乃至整个发展中世界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7.
袁兴昌 《拉丁美洲研究》2016,(4):135-147,158
结构主义理论由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于1950年提出,其依据是中心—外围概念和贸易条件恶化理论。这一理论旨在研究二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外部制约因素,对西方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和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进行了批判。结构主义理论是从中心—外围的格局中研究发展问题和从世界资本主义的整体范围内研究外围特殊性的理论,它反对用纯经济理论研究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问题,主张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和政权结构的相互关系、国内结构与国际结构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结构主义认为,由社会结构中产生的收入分配不公和各种权力因素对市场的扰乱作用是导致经济结构性失衡加剧、通货膨胀螺旋形上升和体系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发达和不发达是世界资本主义进程的两个方面;自由竞争时代市场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在垄断时代不可能重现,当今市场规律是在霸权和垄断规律以及权力因素支配下起作用的,只有在结构性失衡得到纠正之后,市场规律才能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外围国家只有创造自身的动力和打破过去的格局,才能真正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23日,著名德裔学者安德烈·冈德·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教授病逝于卢森堡,享年76岁。弗兰克对拉丁美洲有着深入的研究,是依附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依附论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拉丁美洲,主要是在对第三世界不发达问题的探讨和辩论中形成的,后来也被非洲和亚洲学者以及一些西方激进学者所接受。依附论着重从宏观角度探讨拉美等第三世界的不发达,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批判传统的发展思想、尤其是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化理论,强调拉美和第三世界的不发达根源主要是由于受到来自美国等西方大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弗兰克在1966年发…  相似文献   

19.
30多年来,在危地马拉社会发展研究中,现代化论、依附论、内部殖民地论和生产方式结合论曾先后占据主导地位。理论的替代反映了研究的深化,并展示了危地马拉发展研究的基本脉络。五六十年代,影响危地马拉发展研究的主导理论是当时风靡西方的现代化论。现代化论是古典进化论与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现代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发生转变带来的平稳、有序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转变既可源于社会内部,也可在外力影响下发生。原始的或传统的社会能够而且必然在同现代社会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然而,当一些学者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危地马拉发展研究时,却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社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追踪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和美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相关学者追踪研究拉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拉美国家与美国关系的理论演进和思想路径;通过探讨从依附理论到新左派思想的理论演进和从传统左派到新左派的概念转换,说明拉美左派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是拉美国家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剥削压迫的必然结果,是不合理的中心—外围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展的内在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拉美新左派将领导拉美国家从与美国单极格局下的屈从关系走向建设全球多极政治经济关系中的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实体。拉美一些国家倾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也说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