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影响俄外交政策的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俄罗斯包含着各种意识形态的内容,作为一种文化,它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该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反映和体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呈现出极端性、矛盾性、情绪化相结合的、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的复杂民族心理,这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现象,具有自己的历史惯性和鲜明特点.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在普京执政期间成为俄罗斯的主流社会政治思潮,它表现为温和的民族主义、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等三种形态.其中普京所引导的国家民族主义是温和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流;而以帝国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激进民族主义和以种族排斥为主要内容的极端民族主义虽然处于边缘的位置,但是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在转型期间虽然具有整合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容易染上攻击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等负面特点,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族主义"一词字面上可能包含三重涵义:俄罗斯人及其代表所具有和表现出的族裔共同体意识、情感、思想和运动,是文化和种族意义上的民族主义①;俄罗斯多民族国家的国家民族主义②;泛指俄罗斯国家的各种民族主义③.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复兴的欧亚主义具有文化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代俄罗斯外交具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欧亚主义是俄罗斯自身文化因素的产物,研究具有鲜明俄罗斯文化特征的欧亚主义,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俄罗斯的国际观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西方国家政策造成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外政策指导性文件以及精英阶层、民众对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和理念的变化,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外部威胁的感知在加深,国家强调发展军事力量,精英更倾向认为军事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精英与民众反美主义高涨,民族主义在俄罗斯社会上升,对大国地位的向往与追求被再次激发。俄罗斯国际观发生新变化既有周边环境和国际局势恶化的外部因素,又有俄罗斯经济困局、媒体宣传、民族性格的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所制定、实施的从全面西倾到全方位的外交政策,与其独特历史传统、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发展及国际形势密切相关,其中,大国思想始终是其外交政策中心、宗旨.作为邻国我们关注俄罗斯外交政策发展变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政权历来保持着密切关系.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东正教在俄罗斯推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外交的重要帮手.现今,俄罗斯走上重新崛起之路,东正教会一如既往地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东正教精神为核心的俄罗斯民族价值观,是俄罗斯国家要实现的社会理想。萌动期的俄罗斯民族意识是第三罗马帝国理想,19世纪俄罗斯民族意识是以官方民族发展政策为基础的斯拉夫派民族主义思想,当代俄罗斯民族意识是坚持民族特色的复兴道路。俄罗斯民族意识在发展中存在着自我反对、抽象化、理想化的问题,现今也面临着一定困境,但是它对俄罗斯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沙皇时期是国家主导的反犹,苏联时期是带有严重政治和意识形态性质的反犹,而当今的俄罗斯则是民族主义旗帜下的社会反犹。本文在追溯历史的同时,重点考察当今俄罗斯的反犹主义,揭示俄罗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反犹倾向、反犹宣传、反犹行为以及反犹在俄罗斯政党中的表现,并分析当代俄罗斯反犹的现实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11.
欧亚主义是介于西方派和斯拉夫派之间的一种思潮,认为"俄罗斯既非欧洲国家,也非亚洲国家,而是处于欧亚之间,是连接欧亚文明的桥梁"。俄罗斯从17世纪开始就成为地跨欧亚的国家,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受到来自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并不断吸收不同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即欧亚文明。普京的外交战略思想,注重俄罗斯的历史和传统因素,特别是对欧亚主义的继承。俄罗斯外交呈现出以欧美为主、以亚太地区为补充和辅助的倾向。外交战略的选择,对于未来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层次和范围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ree historical forces having shaped Russia—the Land, the Church, and the West. Fifteen years after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Russia remains the largest country on earth, with geopolitical interests in virtually every nation on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a fast-growing economy.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has resumed its place at the center of Russian culture, a culture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assessing Russia's prospects for democratization. Likewise, Russians’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 and democracy often suffers from misapprehensions that must be overcome in order for it to be attractive to Russia to move toward its own form of democracy. For U.S.-Russian differences today are primarily cultural, not ideological.  相似文献   

13.
帝俄时期,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俄罗斯东正教会承担了国民宗教教育的全部任务。宗教课不仅在教会学校开设,而且还遍及国民教育部属的各类世俗学校。如今,宗教课再次走入俄罗斯世俗学校的课堂,成为当代俄罗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俄罗斯世俗学校中宗教课的恢复是俄东正教会多年努力的结果。虽然这一过程一直伴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非议,但是精神道德培养作为当代俄罗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俄罗斯官方的认可。宗教课在俄罗斯世俗学校普及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转型时期。转型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成为俄罗斯公民社会兴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推进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对策有:大力培育中产阶级、培育公民文化、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市场经济同时重视解决社会问题。俄罗斯公民社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俄罗斯民族心理和社会现代化入手考察了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初政治转型的基础,然后从意识形态(非)政治化入手,分析了叶利钦时期的政治生态和普京时期政治稳定化背后的原因。结论认为,俄罗斯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现代化水平在实质上对俄罗斯转型以来的政治发展进行了限定;意识形态的(非)政治化政治化分别适应了转型的需要和秩序重建的需要。俄罗斯民族心理通过意识形态政治化所表达出的群体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文化具有内在的矛盾性,这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处于东西方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汇合并相互影响;亚洲生产方式的深化及东方独裁专制的强化与社会上层欧洲化的矛盾分裂;俄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及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对立统一等,这些因素都对俄文化的矛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a Russian version of the Bush doctrine in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and Russian officials’ conceptual stretching of the strategic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NSC) and the Military Doctrine (MD) from 2000 onwards. While these documents seem to cherish multilateralism and United Nations (UN) primacy in question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security, terrorist attacks on Russia proper have engendered a more assertive approach to regional security issues in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and brought Russian officials to consider unilateral pre-emptive strikes against terrorist bases. In the case of the Caucasus, Russia has been striking against terrorist bases on Georgian territory and contributed to constructing a failed state, whereas in the Central Asian case, Russia has sought to revitalise the defunct CIS security framework and pledge assistance to ‘allies’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has given Russia a new footing in the CIS. The issue of security is more salient, as is the reliance on military force to facilitate it.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n contemporary Russian research. However, because of changes in the two countries’national interests there is much more work to be done.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Russia’s recent social transi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mean that Russia research should be both wide-ranging and profound. Chinese scholars specializing in Russian studies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strategic trends in politics,econom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but also on the minute details of the changes Russia has undergone.New angles and new methodologies are required for Russia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