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牛一旦感染则终生带毒,并且伴有病毒抗体存在,据此许多国家用免疫扩散试验(IDT)检测BLV抗体来分群隔离感染牛,旨在从牛群中清除牛白血病。然而IDT的敏感性有限,在结果判定上也易出现主观误差。近十年来,有许多学者将ELISA用于BLV抗体检测,试图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方法,结果因抗原提纯不过关而很少有成功的报道。我们用免疫亲和层析法提纯BLV抗原获得成功,抗原不但纯度高,而且彻底除去了犊牛血清中IgG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LISA术式,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牛白血病病毒(BLV)糖蛋白(gp~(64))抗原单克隆抗体(MAB)探针(Probes),分别检测了培养细胞、生物制品及感染牛羊组织内BLV抗原。结果:FLK/BLV细胞系中BLV抗原生成规律为,培养1~4天时,细胞系中BLV抗原分泌量依日递增,5~7天时,抗原生成量趋于平衡;通过对3批琼脂免疫扩散(AGID)诊断抗原的检测可进行质量评价;实验感染BLV传代绵羊淋巴细胞内BLV-gp抗原全部阳性;我国江南某奶牛场200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中,75头样品BLV抗原阳性。检出率37.5%。AGID法检出BLV抗体阳性牛56头,检出率为28%。两种技术检测的符合率为88.5%;哈尔滨市郊某奶牛场100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本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强,为地方流行性牛白血病(BEL)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建立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用于牛白血病诊断的方法很多,但尤以血清学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是诊断BLV感染最实用、经济、快捷和高度敏感的方法,如免疫扩散试验(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BLV感染的抗体阳性牛均发展成为肿瘤,其发病率低于感染牛中的5%(Burng等1980),因此在BLV感染率低的地区,可以将抗体阳性牛屠杀,以达到净化牛群的目的,而在BLV感染率高的地区这样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外已使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诊断地方性牛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成牛白血病(adult form of bovine lymlpho Sarcoma),是由牛白血病病毒( Bo-vine leukemia virus,简称BL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主要症状,是体表淋巴结肿大,消瘦、下痢或便秘,躺卧不起,泌乳量减少,眼球突出,心脏机能障碍,排尿困难,胸前浮肿等。在BLV感染牛体内,BLV颗粒进入到淋巴细胞染色体DNA,此时处于  相似文献   

5.
乳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可用微量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出白血病阳性牛,其中有部分牛表现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增多症(称双阳性);少数牛可导致淋巴肉瘤而死亡。乳酸脱氢酶(LDH)是组织中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酶,当组织受损害时,LDH便释放进入血液和体液中,因而患恶性肿瘤的动物,常表现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活性增高。本试验在应用MID进行牛白血病普查的基础上,对96头乳牛进行S-LDH活性值及其同功酶谱的测定,以探索其对白血病肿瘤牛的早期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牛最多发。据报告,欧洲全区,南北美洲及亚洲一部分地区的国家,均有本病发生。一般认为,本病的分布几乎遍及全球。根据Bendixen的研究,牛白血病大致分为流行型(地方型)及散发型两种。流行型是由牛白血病毒(BLV)引起的传染病,多发地区的北美及欧洲,近年对本病的研究十分  相似文献   

7.
为快速检测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 ia vir,uBsLV)前病毒DNA,选取BLVenv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牛白血病前病毒DNA的荧光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评价及实际样本的验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最低检出限为每个反应可检出3个拷贝数的阳性标准质粒对照。在175头BLV抗体阳性牛中,用该方法共检出127头BLV感染牛。在262头BLV抗体阴性牛中,用该方法检出2头BLV感染牛,该方法与套式PCR之间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BLV感染牛的确证。  相似文献   

8.
牛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Relrovirid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型肿瘤病毒群(Tgpe C oncovirus group)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virus)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1969年Miller等首先从白血病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短期培养物中检出C型病毒粒子。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在牛、羊、犬、蝙蝠以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不形成空斑和包涵体,这对BLV的检出造成一定的困难(Grares 1976)。Diglio和Ferrer(1976)指出,将BLV接种正常牛胎肾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如用10代以上的继代细胞则合胞体的形成能力急骤下降。故通常应用转化细胞诱发合胞体形成,如禽肉瘤病毒转  相似文献   

9.
奶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virus 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琼脂扩散试验(ID)是其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3批牛白血病病毒(BLV)糖蛋白(gp)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探针(Probes),分别对1172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进行了BLV抗原检测;还用琼脂免疫扩散(AGID)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对这些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BLV抗体检测,作为MAB探针检测试验的回归对照。结果是3批探针对BLV洁净牛群抗原检测全部阴性;BLV污染群的1072头奶牛淋巴细胞样品的BLV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1%,39.2%和39.3%;检出符合率达99.5%(McNemar检验P>0.05)。AGID和ELISA试验对BLV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2%和41.1%。抗原和抗体检出的符合率在洁净群为100%;在污染群中分别为82.6%和84.5%。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实,MAB探针检测BLV抗原是一种非常特异、敏感、稳定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牛白血病病毒(BLV),分 类于反转录病毒科,C型颗粒, 直径80~120nm;核衣壳呈26 面体对称,外面有囊膜,膜上有门把状突起,直径约8nm;内部为拟核,两条线状单链35sRNA组成倒置二聚物,呈螺旋状蜷曲,没有感染性;主要结构蛋白有六种,两种外膜糖蛋白(gp51,gp30)和四种内部蛋白(P_(24),P_(15),P_(12),P_(10));BLV反转录酶分子量70kd,  相似文献   

12.
(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从国外引进的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羊胎肾细胞(FLK)的初期培养物,羊抗牛BLV血清,兔抗羊IgG(以上原材料均由本所BL研究室惠赠);胶体金由本试验室制备。 2. 5nm粒径胶体金的制备:用鞣酸一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取。所得A液与B液的混合溶液呈亮红色。 3. 胶体金抗体(抗体包被胶体金)的制备:将胶体金的pH值用0.1M K_2CO_3液调到9.0,然后找出胶体金和第二抗体(兔抗羊IgG)最适结合比例,即用50μl(第二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亲和层析提纯技术获取高纯度的BLV抗原,并用EDTA处理被检血清,以免疫琼扩(ID)的检测结果为标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用于检测牛白血病病毒(BLV)血清抗体。其检测结果阳性者完全复盖并高于ID试验的检出率。而超出于ID试验的阳性部份,与ELISA法测得阳性结果完全符合。本法比ID试验高5.6%,并可提前60多个小时报告结果。比ELISA法亦可提前十几个小时得出结果。而且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是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良好而且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奶牛和肉牛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病首先于1946年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在衣阿华州又发现一种临床和病理综合症与之类似的粘膜病,称为粘膜病。经病原学确定,认为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临床表现不同。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已有从牛体分离到BVD-MD病毒的报道,但还未见到从绵羊分离出本病毒的报道。我们在1980~1982年研究牛白血病的过程中,先后从羊的白细胞培养物和羊胎肾细胞培养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粘膜病     
粘膜病(Mucosal Disease)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腹泻—粘膜病复合症。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无临床表现的接触传染病,以高热、腹泻、厌食、鼻漏、白细胞减少及口腔、食道、前胃、皱胃和肠道粘膜糜烂为特征。多数病畜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在畜群中血清阳性率可达60~73%。病原为病毒。主要感染牛,绵羊能发生亚临床感染,鹿有自然发病的报道。 历史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是当前奶牛业的大敌。据国际牛奶联合会资料,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约占成年牛的2%。患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的则达50%。Blood等记载,一个乳区的发病率约占25%,其减少奶产量平均达30%;一头患牛平均可减少奶产量的15%。如在干奶期感染,产犊后减少奶产量为11%。Dobbins报导,美国1100万头奶牛,其中有  相似文献   

18.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已成为蛋白质核酸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在此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探针技技、印迹技术及指纹图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自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SDS-PAGE结合凝胶扫描、紫外吸收法对牛白血病病毒(BLV)的抗原组份、各组份的分子量、相对百分含量及绝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通过对99批BLV抗原样品近千次测试结果表明,该技术在抗原组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可以为抗原的质量检测提供重要的理化参数,也可以为指导抗原的生产和制备工艺以及进出口的商品抗原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ELISA法表明,抗牛IgG与绵羊IgG之间有交叉免疫反应。其结果证实牛IgG与绵羊IgG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据此将检测牛IgG-BLV抗体的ELISA用于检测人工感染BLV绵羊抗体,结果特异;在抗体捡出时间上比AGIDT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致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皮肤传染病,在由单一微生物引起的动物疫病中,没有几种象刚果嗜皮菌病那样致发各种动物发生如此惊人的临床病象。不仅对所有年龄的牛、羊、马属动物及许多野生动物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人也有自然感染的报道,而且刚果嗜皮菌无宿主特异性。本病虽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