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两国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能源的依赖日益加大。当前中印两国在获取国际能源的过程中竞争激烈。为避免能源因素干扰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两国正在国际能源竞争中寻求共赢合作,逐步完善协调机制。能源因素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不完全是挑战,它也将为两国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之格局,中印加强合作成为明智选择。目前,中印双边贸易的总量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两国对外贸易总体水平极不对称。未来,中印两国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仍将持续,如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双边贸易合作长效机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发展,是两国必将要予以应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印两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因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成为能源消费新的增长极。两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贫乏,到国际市场寻求能源成为解决国内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因此,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竞争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零和博弈的思维已不合时宜,亚洲溢价的存在也使两国走向互利共赢的合作成为现实选择。亚信峰会的召开和"一路一带"的建设将为两国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及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印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处于相对优势/劣势地位,中印有可能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形成竞合博弈关系。此外,随着中印对彼此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互补性认识的提升以及双方面临其他能源公司的强力挑战,中印对彼此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的竞争者角色认知正在向补偿者转变。这一角色转变促进了中印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的合作,推动中印在非洲和缅甸能源市场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竞合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印技术产品贸易、贸易结构、技术产业合作机制与制度安排、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展开现状研究,同时,从资源禀赋结构、价值链差异、国际产业多方向跳跃式转移、亚洲脱钩、双边或多边机制建设等角度分析了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并说明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非零和博弈、产业集群空心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缺乏自主研发创新、创新体系一体化动力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的相关建议:政府引导、建立新机制、开拓新领域合作、巩固根植性合作,旨在为中印提供可供借鉴的合作性意见,推动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向更有序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印自建交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保持了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遏制了藏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了中印巴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增加了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与协调。但是,机制化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机制性特征不明显、易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和民间交流机制发展滞后等三个方面。有鉴于此,两国战略合作伙伴的内涵还需要加以深化,通过全方位的机制化建设来加深了解,增进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印两国投资合作的规模不大,但是中印两国都需要更多的外商投资合作,中印双方都认识到投资合作的必要性,并且近年来中印两国投资合作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呈现出快速攀升态势。为此,本文从分析中印投资规模、产业选择、区位选择、机制建设、经济效应等现状出发,找准中印投资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深化中印投资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祖明 《东南亚》2015,(2):18-25,108
中印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中印应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实现国家层面的自主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繁荣公正,打造中印"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印汽车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两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两国汽车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上必定相互竞争,同时也具有合作的许多有利条件。两国应利用自身优势,把握机遇,加强汽车产业的合作,共谋发展,寻求共赢,开辟出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全新道路。本文拟从中印汽车产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左连村 《东南亚》2013,(1):60-64,93
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中国和印度间的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如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放松、市场准入标准放宽、相互投资扩大等。在新的机遇面前,中印经贸合作可以通过一些更积极的措施予以加强,如进一步避免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扩大相互投资,开展工业园区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服务领域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积极发展对非洲的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均展开了密切合作。印度加强其对非政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其政治上的大国梦想、能源上的巨大需求、对新兴市场的渴望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现实需要。展望印非关系的未来,印度将继续加大对非关注力度,推动印非全面合作,增强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以更好地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中印两国在对非关系上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可适度加强在对非事务上的协调与对话,推动中印非三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四国在毗邻区域内的能源合作,将促进本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目前,国际政治格局正在重新整合,中印缅孟四国更加应该加强能源合作与交流,以促进本地区的稳定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交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美清洁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是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双方在该领域进行了密集的对话、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渠道,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依然受到两国间脆弱的战略互信、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加强和推进清洁能源合作、实现共赢,双方必须本着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和共谋发展的原则,努力消除政治因素的干扰,明确合作目标、加强机制建设、拓展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15.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跨国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难民、复合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枯竭或跨界资源冲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严重威胁着区域安全,东亚和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审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地缘相连的竞争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印双边非传统安全合作,从传统安全角度看,长期以来存在的领土争议是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中印之间的合作交流却超过以往。中印之间存在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联,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流行性疾病、海洋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是双方能够实现合作的非传统安全优先领域,而"和合主义"理念范式与"多元共赢"合作模式为中印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从而展示出中印共同携手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运用心理语言学模型,通过分析汉语和梵语所分别形塑的中印不同的思维方式,从文化的视角论证了中印虽然思维方式不同,但只要加深相互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相互包容和理解,就可以推进双方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如果中印能够聪明地利用彼此的长处,中印和世界都会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杨思灵 《东南亚》2012,(3):91-91
由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陈利君等人撰写的《中印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能源安全的视角全面梳理和分析了中印两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以及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紧迫性,分析了印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并就如何开展两国能源合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印多边外交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两国逐渐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内找到了利益交汇点。因此,中印两国都在积极参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提升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印度希望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印度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创造新的条件,并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了目标方案,必将为签约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机制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及变化。本文比较了中印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等因素对其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最新统计资料对比分析了两国的基本碳情。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印低碳发展政策和碳减排机制的各自特点,提供了相互借鉴性。  相似文献   

20.
经过14年的发展,1999年建立的中印缅孟经济发展论坛已经成为四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合作领域逐渐拓宽。2008年中国提出建立"中印缅孟大旅游圈",这对推进四国旅游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3年"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将会进一步推进"中印缅孟旅游圈"的发展。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给四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以此为背景,在"中印缅孟旅游圈"发展的区域互动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从中印缅孟四国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旅游产品开发和协作营销,三个方面提出"中印缅孟旅游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