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2.
一、特准国际贸易计划(Approved InternationalTrade Scheme/AITs) 新加坡实行贸易立国的宗旨。国际贸易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倍多。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为继续保持和加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推出了《特准国际贸易计划》,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新加坡设立办事处,以促进对外贸易及转口贸易的增长。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每年只收10%的公司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欧洲等地的出口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对外贸易是新加坡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近代新加坡发展的历史,也是新加坡商家从事转口贸易的历史。因此,转口贸易对于新加坡经济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4.
一、战后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概貌战前,新加坡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自1819年占领新加坡之后,被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天然良港,把新加坡开辟成为一个自由港,作为掠夺东南亚地区农、矿产品和倾销英国工业品的转口贸易商埠。在英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新加坡的经济完全是围绕着以转口贸易为中心而活动,它的经济结构也  相似文献   

5.
试论香港转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口贸易曾经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 ,由于香港码头费用高昂、中国入世后全面对外开发、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等重大因素,香港的转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其中的5个主要原因 ,指出香港的转口贸易将进一步转向离岸贸易 ,并成为主要贸易形式之一。香港作为贸易转口港的传统角色亦将逐步淡化。香港必须因应这种大趋势 ,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垄断 ,降低费用 ,提升服务 ,以保持香港第一货柜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海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由港。自从1819年英国占领新加坡后,英殖民主义者就利用新加坡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拥有的优良天然海港,把新加坡开辟为它在东南亚地区和亚洲东部倾销其工业制品和廉价收购原产品的转口贸易商埠。为了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英国一开始就在新加坡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使新加坡成为英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港。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长期以来,新加坡虽然均以作为转口贸易港而得到经济繁荣。但随着近邻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它们对新加坡的依赖程度也已日益减低。因此,新加坡的经济基础开始受到威胁。1961年,新加坡设立了经济发展局并把工业化作为国家的基本方针,以此来作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新加坡经济发展方向的几次转变新加坡于1819年为英国所占领,1824年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英帝国利用新加坡作为它在亚洲地区的转口贸易商港,并将其开放成为完全自由港,这就更加增强了新加坡作为转口贸易商港的地位。在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的经济畸形发展,工业十分落后,直到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成立自治邦政府时,制造工业在其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纵横》2001,(10):33-34
从对新加坡市场进行分析可看到,一方面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只占新加坡进口额的5.28%,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力争在本地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另一方面,新加坡只有300多万人口,其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转口贸易和第三国贸易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进一步发挥新加坡的地域优势,通过新加坡扩大中国对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相似文献   

10.
1948年二月间,新加坡与马来联邦划分为二,新加坡实质上还是英女王直辖殖民地,由英女王任命总督统治之.新加坡由于马来联邦出产树胶及锡而夸称于世,所谓自由港新加坡之真面目乃为该港之转口贸易,因之新加坡与香港同一命运,即其生命寄在转口贸易,而与其他东南亚诸国完全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长期居主导地位,对新加坡百余年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考察转口贸易在近代新加坡经济中的复兴与作用,对于研究该国经济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初,新加坡曾一度是马来半岛的货物集散中心,后遭爪哇人进攻而衰败,湮没达数百年之久。十六世纪初,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东西  相似文献   

12.
外资政策一、投资政策的制订经过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于1959年执政,它认为:新加坡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传统的依赖转口贸易的经济制度并发展工业化。因此,它一直积极地采取了各种发展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裕廊工业区、整顿社会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投资等等。新加坡的经济有了稳健的发展,特别是从1967年11月制订了鼓励经济发展法案(此项法案系新加坡有关吸引外资投资的基本法案)以来,新加坡的外资投资急剧增加(外资主要投资于制造工业部门),使新加坡经济获得了预想不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迪拜与香港均是世界著名的贸易、金融、旅游和物流中心,二者在战略地理位置、近现代史和发展现代化的历程等层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迪拜和香港的现代化进程都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们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世界著名的港口;移民为它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转口贸易都曾是其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目前服务业都是其经济构成中占比最高的部门。在发展现代化的道路上,二者都有值得相互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新加坡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研究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使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潜力在不断增长;中国与新加坡的进口贸易潜力大于出口潜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短波     
晓丹 《东南亚》2003,(2):52-52
●新加坡可能再陷入经济衰退证券商摩根士丹利东南亚区域经济师认为 ,受到沙斯危机的影响 ,新加坡的经济可能会陷入三年来的第二次经济衰退。经济师的分析认为 ,新加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已显著下降。 4月和 5月 ,制造业和贸易出口这两个领域已经失去冲劲。沙斯危机不但使新加坡旅游和交通相关行业受到影响 ,而且 ,也使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受到波及。商品和服务这两个领域 ,可能将因此而萎缩 3%以上。根据 5月底公布的官方数据 ,今年 4月份的制造业产值下滑 5%,低于市场一般的预期 ,新加坡正潜伏着经济衰退的危机。但摩根士丹利仍相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之一。新加坡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评估中国—新加坡服务贸易协定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承诺情况,分析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实践情况,对于下一步推进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与中国的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两国贸易的主要形式 ,但与新加坡企业相比 ,中国企业海外营销力度不够 ,这影响了中国电子产品新加坡市场的开拓和电子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新加坡拥有巨大的电子产品市场 ,我国电子企业应该通过选择较优的产品、价格、渠道与促销策略进入新加坡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加坡贸易关系的主要特点是贸易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两国之间强有力的贸易纽带产生于几十年来双方存在着传统的与非正式的联系。现在,随着中国实施现代化纲领,两国之间更新和更正式的商务关系正在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途经8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异的国家,这8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也各具特点。把握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加快的机遇,进一步深化经济走廊上各国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发展,对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出口货品的进口组份再出口贸易不仅就传统转口贸易的狭义涵义来说对新加坡是很重要的;而且由于新加坡很大部份的进口中间投入物在经过某种程度的加工后再度出口,再出口贸易对新加坡也是很重要的。新加坡官方将这类经过加工的再出口商品归类为国内出口商品。虽然如此统计,但官方出版的1973年和1978年的投入,产出表仍然允许人们去估计这些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组份。劳埃德和桑德兰兹已经完成了新加坡国内增值组份的估计工作;其他人也估算出一系列新加坡1964年至1982年期间净国内出口商品数字。这些统计数据表明,在官方统计的国内出口商品中,有67%和78%是由再出口、中间进口商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