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没有为人们提供符合现实和理论需要的地缘政治概念, 根本原 因在于对地缘政治的本质界定不清。把地缘政治定性为理论或分析方法之类的解释, 既不符合客 观实际, 也不利于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地缘政治理论建设。认识地缘政治的本质必须站在物质层 面, 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政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现实关系去探究。剖析地缘政治的根本属性, 会发现 它具有鲜明的空间性和竞争性本质, 它是政治行为体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利用, 来实现以权 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权利, 并借助地理环境展开相互竞争的过程及其形成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主权国家间外交活动的影响因素,"空间"的含义与"地缘"相近,"空间"是"地缘"的前提,"地缘"是变化的"空间";空间因素与地缘因素相近、相通,指的都是国家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这种环境除了地理环境外,还包括与地理相关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因此,运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空间"因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智库对乌克兰危机的认知主要基于现实主义分析范式,背后是鲜明的地缘政治逻辑。独特的地理特征与18世纪以来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实践,让地缘政治思想在俄罗斯经常发挥底层逻辑作用。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阐释本国地缘政治代码,俄罗斯学界提出“无界之域”的概念,从地缘角度重新建构俄乌关系。他们认为,鉴于传统力量对比、没有自然边界和数百年共同历史经验,俄罗斯与后苏联空间邻国是没有边界的整体空间;邻国领土不被对俄罗斯不友好的大国利用,才能确保俄罗斯国家利益;乌克兰危机将对俄罗斯外交、地缘环境和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应重新思考和定位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学者认为发展中俄关系有助于俄罗斯走出危机,但俄罗斯更应该依靠自身力量。俄罗斯将以何种方式立足世界,是俄罗斯学者主要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的地缘政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入运营,东北亚地区的石油管道之争似乎告一段落。解读管道之争背后真正在起决定作用的地缘因素,对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更有借鉴意义。从地理学空间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干扰因素、距离、运输方式等视角对俄罗斯太平洋管道之争的始末波折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探究地缘环境要素及空间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影响到一个国家对能源安全的控制权、如何影响对本国战略利益的保障等地缘纷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面临着对中国经济的日益依赖和在战略上必须长期依靠美国的两难.如何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平衡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澳大利亚是一个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并未妥善处理好地缘政治利益与地缘经济利益的矛盾.同时,中澳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及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颜色革命"后欧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原苏联欧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对该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影响深远.最突出的表现是,它进一步改变了欧亚地区地缘政治版图及其区域分野,"后苏联空间"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整体正在被打破并被重新分割组合,独联体的前途和命运受到严峻挑战.而在中亚地区,"颜色革命"推动了大国关系的重新平衡.  相似文献   

7.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8.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对现实国际政治的解释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文章尝试着从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视角 :“地缘重心论” ,来分析现实国际关系 ,强调地缘重心国是区域一体化的引擎 ,是世界政治的支点。同时认为可以从地缘重心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地缘板块结构中发生国际冲突的脉络。文章主张各个地缘重心国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与合作 ,建构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 ,维持人类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9.
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严重威胁地缘政治稳定,能够导致国家分裂、主权争端、地区冲突等.墨西哥与美国之间的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与墨西哥移民有很大关系.墨美跨界民族问题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民族构成和地缘政治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墨美两国的关系.未来美国周边的跨界民族问题将引起一系列地缘政治后果,对美国的霸权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的稳定制约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 ,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美国这一地缘制衡力量对现实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两国利益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 ,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 ,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对中澳两国关系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澳两国的地缘状况及其战略地位着手,通过对冷战后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和趋向做一具体剖析来解读其对双边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两国亚太地缘战略关系中的障碍和走向。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前期,中日安全关系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决定着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在影响中日安全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地缘政治要素具有强制作用,不仅在中日交往的近现代史中,在今后仍将继续成为中日安全关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认识和解读日本地缘政治的安全特性与地缘战略,对中国研判东北亚地缘政治或将成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对拉美的地缘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发展很快,并从地缘政治上引起了相关第三方如美国的关注甚至疑虑.中国对拉美的地缘战略是,在不针对第三国的情况下,稳步推进与拉美各国的政治友好关系;寻求有别于西方的与拉美关系模式,发展与拉美的互利共赢关系;通过各种平台,拓展文化交流空间,从而推动中拉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主义模式、空间—权力关系模式到结构主义模式 的演变。以结构主义模式为特征的地缘政治理论较好地发挥了对世界政治的解释功能, 但对动态 的国际关系的解释能力相对不足。因此, 地缘政治结构理论建设可以在继续完善以地理区域为单 元的传统结构理论的同时, 积极思考和探索以行为体为主体的新的地缘政治结构理论, 实现结构主 义模式中具体解释方法的创新, 以加强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权力的实质性内容及其表现是对重要自然地理空间的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太空成为人类新的地缘空间,空间技术成为21世纪的权力政治。自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紧随其后,美苏两国掀起太空争夺战,世界两极格局也扩大到太空。冷战后,国际地缘政治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太空格局也从冷战时代的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格局。走向太空的国家越来越多,太空探索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而各国在太空展开的博弈,实际上是国际地缘政治竞争在太空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俄罗斯在欧亚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目光转向东方,试图通过推动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欧亚合作来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经营稳固的“欧亚战略空间”是欧亚主义指导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目标。大欧亚伙伴关系是其最新政策化表现。俄罗斯近年来的欧亚转向是其对变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反应,是新时代地区主义方略,也承载着其世界秩序诉求。中国是欧亚战略空间的利益攸关方,是俄罗斯营造欧亚战略空间的关键伙伴,但也需借重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传统影响。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复杂地缘情势和挑战,亟需通过文化合作予以应对。中俄有较完善的文化合作机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官方主导、政治驱动色彩浓厚,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以双边为主,缺乏多边框架;缺乏欧亚范围内的文化合作统筹和协调机制。中俄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还面临如下难题:双方目标、方向分歧;俄罗斯对中国崛起的矛盾与防范心理;民意基础薄弱和双方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短板与社会赤字。中俄应加强战略文化协调,建立立体合作体系,加大战略投入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中俄+”的形式推动欧亚战略空间的文化合作;加强国际战略传播协作,增进欧亚地区多元文化叙事,共同塑造欧亚大陆的话语权和观念秩序。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战前“地缘政治学”的反思及“海洋国家论”的泛起,是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主张巩固与美国等“海洋国家”的同盟关系,加强对中国等“大陆国家”的遏制防范是其重要推论。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研究在总体上依然没有超越经典地缘政治范畴,对权势对抗、空间争夺的迷信和对意识形态对抗的渲染是其主要的理论风格。冷战后日本地缘政治思想对当前日本对外战略的制订与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急剧改变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1991年的阿拉木图宣言,一方面结束了苏联的存在,一方面也给中亚旧地缘政治的历史发展阶段划上了句号.自此,中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亚各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区地缘政治关系转变的长期影响.但是,继承原苏联保持同阿富汗冲突地带的隔离政策仍将是中亚各国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以来,俄美关系摩擦增多,其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存在严重利益分歧,此外,两国解释国际关系的符号系统也存在重大差别.本文从符号学意义集中讨论俄美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十几年里,美国通过改变俄罗斯的符号系统而对其施加"软"影响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结果,俄罗斯继续使用"反霸"符号系统来解读美国发出的信息,而且对外政策形成举国上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