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0 0年前地缘政治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强调国家的权力增长与空间扩张的关系、海权与陆权的对抗。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 ,尽管这种支撑强权政治的理论仍对一些国家的战略选择产生影响 ,但它对现实国际政治的解释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文章尝试着从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视角 :“地缘重心论” ,来分析现实国际关系 ,强调地缘重心国是区域一体化的引擎 ,是世界政治的支点。同时认为可以从地缘重心的角度分析当前国际关系地缘板块结构中发生国际冲突的脉络。文章主张各个地缘重心国之间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与合作 ,建构一个稳定的世界秩序 ,维持人类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规律是地缘政治发生与发展的内在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中。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再思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地缘政治现实出发,根据规律的客观性、本质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特征,对地缘政治规律作出新的归纳与总结。认清地缘政治规律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地缘政治的发展趋势,构建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地缘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3.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的稳定制约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 ,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美国这一地缘制衡力量对现实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两国利益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 ,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 ,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需要新的地缘战略及其理论支撑。新地缘理论的构建需要追溯传统地缘理论的演变进程,从中归纳大国地缘战略成败的历史经验。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覆盖传统大国战略的主要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国竞争的走向。过分依赖和运用陆权论、海权论、边缘地带论等传统地缘理论可能误导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文明冲突论和大棋局论等新地缘政治理论仍未摆脱美国早期追逐全球霸权战略的烙印,难以成为中国战略选择的思想来源。新的地缘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应运而生。一方面,经济成为地缘政治板块的主要要素构成,改变了地缘政治导致大国对抗和战争的历史逻辑;另一方面,地缘经济成为地缘政治的新的外在形式,其中包含地缘政治竞争的本质,更包含区域合作机制形成的基础。因此,地缘政治是大国战略对抗的环境研究;地缘经济是大国战略合作的环境研究。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在地缘理论上必然更多选择地缘经济的新思维模式,更多地扬弃地缘政治的旧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雪莲 《东北亚论坛》2000,(1):82-84,92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地缘政治学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从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立论来看,“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链条作为其立论的依据是始终存在的,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是客观的事实。在现时代,分析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说明了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现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性质抛弃了原有的旧观念,是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观念来考察新的国际政治现实,其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主权国家间外交活动的影响因素,"空间"的含义与"地缘"相近,"空间"是"地缘"的前提,"地缘"是变化的"空间";空间因素与地缘因素相近、相通,指的都是国家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这种环境除了地理环境外,还包括与地理相关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因此,运用地缘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空间"因素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海陆关系发生着实质性的改变。从理论上来看,传统地缘政治的内涵、外延以及逻辑起点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海陆关系要突破地理环境决定论、对抗性思维以及形而上学的思想桎梏,由片面的、静止的海陆关系向联合、互动的方向转变;从实证角度看,通过回顾海陆大国处理地缘政治关系的历史事实,提出当今海陆大国合作意愿不断加强,融合性思维逐渐替代对抗性思维的论断。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在处理海陆关系上需要突出合作思想,把握地缘政治重点,处理好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自然主义模式、空间—权力关系模式到结构主义模式 的演变。以结构主义模式为特征的地缘政治理论较好地发挥了对世界政治的解释功能, 但对动态 的国际关系的解释能力相对不足。因此, 地缘政治结构理论建设可以在继续完善以地理区域为单 元的传统结构理论的同时, 积极思考和探索以行为体为主体的新的地缘政治结构理论, 实现结构主 义模式中具体解释方法的创新, 以加强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5,14(6):36-40
冷战后的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界线比较清晰的四大地缘政治板块。这其中单极与多极竞争是冷战后时期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调整的主要内容。“9.11”事件与反恐战争使传统地缘政治观的影响有所淡化,但地缘政治本质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属于国际政治范畴.任何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都具有时空规定性.政治的时间规定性形成政治史,政治的空间规定性形成地缘政治,政治的时空规定性形成地缘政治史.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是力量对比、权力结构及相互关系性质,以及相应的政治思潮.所以,分析地缘政治演变,需要关注地缘政治格局与性质演变的驱动因素.历史地看,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地缘政治演变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英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缘起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俄亚洲博弈,但它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因此尽管该理论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和政策参考价值,但它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近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并非总是海陆两极式的经典地缘政治格局,它有时还是多极或三极式的。所谓三极,即是指海上霸权国、枢纽地带强国和边缘地带强国三强并立的格局。近现代史上的欧洲传统边缘地带强国从未能成功地崛起为全球性强国,而经典地缘政治格局也往往形成于海陆强国联盟对边缘地带强国高强度的反制斗争中。导致欧洲传统边缘地带强国崛起失败的原因既在于边缘地带强国的地缘政治条件和政策选择,又在于海上霸权国、枢纽地带强国以及其它次级强国的内外形势和对外政策,而前者是主要原因。联系理论、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形势,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后经典地缘政治时代下的七大有利条件为中国这个新兴的巨型边缘地带强国的继续崛起提供了相对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要在竞争中取胜,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思想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其中“地利”思想更是被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套非常系统的理论,即地缘政治(geopolitics)理论。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都要将地缘政治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事实上,地缘政治理论包含非常丰富的思想,它不仅对国家宏观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地区局部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文化、国民性格和民族意识使之要求其社会转型理论必须符合其独特的国情,任何西化或东化的模式都不适用于它。俄罗斯的本土社会转型理论在经过社会学家的苦苦探索之后,形成了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主要流派,但不成熟性仍制约着俄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何跃 《东南亚纵横》2008,(11):80-8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地缘安全地位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国家或地区的地缘要素决定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学家和学者基于不同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视角,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缘政治理论。虽然这些地缘政治理论大多来自于大国,也大多成为大国谋求世界霸权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论地缘政治中的技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影响和制约地缘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大技术进步常改变地缘政治的面貌 和特征。从对世界地缘政治关系变迁过程的考察中可以发现, 技术对地缘政治存在两大作用途径: 一是技术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改变地缘政治, 二是技术通过改变地理空间的性质及其 政治意义进而改变地缘政治。在影响地缘政治的诸多技术要素中, 交通通讯技术是改变地缘政治 关系与样式的核心成分。从技术对地缘政治的作用机制来看, 技术进步不断地将地缘政治推向纵 深领域, 新技术往往意味着新的地缘政治空间。人类社会掌握技术的能力存在显著的时空不平衡 性, 因而导致空间控制能力竞争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从根本上动摇了美欧之间在冷战中形成的联盟关系基础,同时为亚洲地缘政治力量的重组和各种重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地缘政治形势将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中印关系进入良性互动的局面。文章鉴于中(云南)印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已经触及到双方地缘政治关系的问题,即地缘政治已经成为中印区域经济合作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地缘政治关系下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来化解地缘政治障碍,保障中(云南)印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运行,是急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这样的现实,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原则、目标及其合作的动力机制等方面的阐释,构建了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索沃"独立"折射出国际斗争的深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地缘政治大地震.历史地看,这一事件是一个充满血腥的过程,是西方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在东方扩张势力范围的结果.它折射出当前国际斗争中诸多深层次问题:大国力量失衡导致地区冲突、世界地缘版图越分越细、西方滥用"民族自决"理论等等.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于认识国际政治的本质不无裨益,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多民族国家加强团结、反对分裂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