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印1992—2012年SITC四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中印产业内贸易情况,结果发现:从国家总体层面看,虽然中印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低但长期呈上涨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长期以垂直型为主;从产品要素密集程度来看,产品技术含量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中印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产业内贸易类型,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长期以VIIT-L为主,劳动密集型、中低和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则纷纷从VIIT-H转向VIIT-L;从商品类别看,部分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部分商品维持原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东盟产业内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正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状况作实证性分析 ,并揭示其发生的原因。一、产业内贸易及其形式因为精确定义“产业”比较困难 ,所以产业内贸易的界定也比较含糊。对产业定义和划分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它们共同的特点 ,就是承认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目前 ,一般认为 ,产业是指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 ,至少前3位数字相同的产品生产企业组成的集合。产业内贸…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2008年俄罗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GL指数和MIIT指数表明,俄罗斯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2004年以来俄罗斯大部分服务贸易部门的贸易增量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并且,俄罗斯服务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测算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产业内贸易,发现近年来两国贸易表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表明,中马两国相互交流水平对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收入水平差异缩小也有助于促进产业内贸易,但中国规模经济的扩大会降低中马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当前,中马两国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商品结构不合理,对双边贸易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不高。中马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注重产品差异化,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内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对双边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作为发展中国家间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影响着东亚以及全球经济格局,产业内贸易发展必将带动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及贸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目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并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以垂直异质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发展迅速,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呈现"剪刀差"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UN COMTRADE数据,本文对2002—2013年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印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非常低。2002—2013年中印农产品总体的贸易增量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中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当前我国一方面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倡导产业内贸易以获得动态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宏  丛静 《东北亚论坛》2006,15(2):43-48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与地理区位等。中国与韩国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打下了现实基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顺利开展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引进韩国FD I的档次、促进中韩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指标,分国别和产品类别分别计算了2008~2013年云南省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通过GL指数的分析发现,云南省与东盟整体加权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不高,而且在主要贸易种类上与传统农业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下降;而边际产业内指数MIIT则表明仅有云南省与泰国、老挝的跨期贸易增量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与大部分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有向产业间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的发展,双方产业间互补优势的产品所占双方贸易额的比重不断下降,双方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以及对彼此贸易的贡献率,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性和统计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米歇里(Michacly,1962)、巴拉萨(1966)、格鲁伯和劳艾德(Crubel和Lloyd,1975)等,他们都建立了各自…  相似文献   

10.
中日韩FTA对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随着中、日、韩贸易投资合作日益密切,区域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三国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讨论日益激烈。分析比较三国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到我国的整体产业竞争力与韩日相差较大,处于三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分工结构的低端。在这一背景下缔结三国FTA,我国的主要产业和相关企业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远看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为对应中日韩FTA,我国政府应改善产业环境,放宽市场限制,建立公正公平的市场机制。企业需要适应贸易投资环境的变化,从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加强与竞争对手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韩经贸合作与东亚自由贸易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作为21世纪区域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关注。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推动未来建立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各国或地区的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积极探索。新的区域战略支点与运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集散功能、配置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有效运用中韩两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以“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协调、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是减少碳排放、规避低碳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及履行大国责任的有效途径。日韩两国在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完善碳足迹认证体系、出台指导路线、设计恰当的碳足迹标签等。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可以借鉴日韩两国的共同经验。此外,将进口产品纳入碳足迹标签认证体系以及订立中日韩低碳贸易协定将有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并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经济在不同阶段依次相继起飞,其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缘于东亚分工模式———“雁行模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中国、韩国等部分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雁行模式”的分工排序。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资本、技术主要提供者的日本能否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并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核心力量。已经并正在形成的东盟与中、印、日、韩、澳、新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区域经济的整合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应进一步调整参与战略,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如“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构想。进入新世纪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快 ,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面临着几种选择 :与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韩组成东亚区域合作体、与东亚各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无论哪种选择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顺利实现区域合作重心的转移、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及改变不合理的分工体制。  相似文献   

16.
杨帆 《东南亚纵横》2009,(10):70-7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近期国际市场上不管是美元汇率,还是原油、黄金和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都在频繁波动,这种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意味着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南盟经贸合作制约因素及经济一体化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胜 《东南亚》2010,(1):33-38
中国和南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加快南盟发展和促进中国——南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对华贸易赤字,印度对中国的严重猜疑,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成为制约中国与南盟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提升中国在南盟中的地位,从次区域和双边合作项目着手,是推进中国与南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As the result of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Latvias relations with the East Asia are a new field of study. Even though the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Latvia and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have not been significant, the volume of trade and cooperation in other fields has been increasing particularly with China, Japan and Singapore. Latvias joining the EU will impact this cooperation in different ways. Mostly it will giv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Latvia to build fruitful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This explorative research will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bilateral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Latvia and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ASEAN, Japan, China, and South Korea) as well as clarify future trends,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the accession of Latvia to the EU. This is one of the first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and is intended for those interested in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w EUs members and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as well as for those analyzing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EUs enlargement on thes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在国际中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东亚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没有消除障碍而进行合作,使得东亚经济一体化困难重重,不利于东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加快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起一个重要推动作用。一、东亚经济合作取得的进展及问题(一)新的进展东亚在这里主要是指东盟10国、中国、日本和韩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东亚地区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能源安全与东亚共同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共同体是未来东亚合作和东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它尚处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短期内无法建成。近年来,东亚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安全困境,它涉及到东亚国家现实的共同利益问题。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东亚国家普遍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以区域能源安全合作为切入点,建立东亚能源合作机制或区域能源安全共同体,那么不仅有助于推动东亚共同体构建的进程,还可以为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和运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