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对绵羊寄生虫的驱杀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5~2.0岁自然感染线虫和外寄生虫绵羊150只,分别按体重0.1、0.2、0.3mg/kg剂量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同时设口服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结果显示,口服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0.3 mg/kg组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93.3%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9.2%和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90.0%和100%,减少率分别为94.5%和100%;平均驱虫率分别为98.4%和99.9%;绵羊颚虱、绵羊足颚虱全部被杀死,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83.3%和87.5%。口服0.1 mg/kg组绵羊的线虫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驱虫率均次于0.2、0.3 mg/kg剂量组,对绵羊颚虱、羊蜱蝇的杀虫率较低。绵羊口服0.5 mg/kg伊维菌素干混悬剂未出现明显异常反应。表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与片剂有同等的驱虫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绵羊虱蝇雌、雄成虫中肠及蛹的菌群结构特点,提供防控绵羊虱蝇及其传播疾病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采集雌、雄绵羊虱蝇成虫中肠内容物及蛹内容物,用试剂盒提取细菌总DNA,运用通用引物PCR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DGGE电泳,选取优势条带,回收、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雌、雄绵羊虱蝇成虫中肠及蛹的优势菌均为巴尔通氏体、杀雄菌、沃尔巴克氏体。研究结果表明,雌、雄绵羊虱蝇成虫中肠及蛹的菌群结构相似,且巴尔通氏体、杀雄菌、沃尔巴克氏体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蝇毒磷(丹东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制药厂生产)在海拔4200米的高寒牧区青海省曲麻莱县叶格公社举行药浴杀灭羊虱的试验。试验分9个组,共计大小绵羊20973  相似文献   

4.
羊鼻蝇蚴病是由绵羊狂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相通的腔窦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 1999年 10— 11月份 ,在辽宁省朝阳市调查羊鼻蝇蚴的感染率为 90 %以上 ,通常采取敌敌畏熏治或服用灭虫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忽略了羊鼻蝇在整个夏、秋季对羊采食和休息的骚扰以及羊鼻蝇蚴驱治前对羊的危害。我们用自拟羊鼻蝇驱避剂对羊鼻蝇蚴病的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药物组成 驱避剂以润滑油为基质 ,含有 90 0g/kg 的敌百虫和高效氯氰菊酯 ,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上一些辅助药物混匀备用。使用方法 用毛刷蘸适量驱避剂涂在羊鼻孔上侧 ,使药物附在…  相似文献   

5.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林丹乳油(内蒙古牙克石兽药厂出品,含纯量20%)混单甲脒(西北大学化学系合成样品,含纯量25%)进行了药浴治疗羊疥癣病的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林丹药浴羊疥癣螨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03%水溶液,安全有效幅度为0.03~0.1%。局部涂擦浓度为0.05~0.1%(一次涂擦面积不得超过畜体表面的1/3)。药溶过程中,人畜均很安全,是目前较理想的灭疥药物。经刷洗治疗的3头牛疥螨、虱、蚤和3只鸡膝螨,效果亦很好。药浴一次,平均每只羊只花0.015  相似文献   

7.
羊鼻蝇蛆病是由于羊鼻蝇幼虫寄生于羊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而引起以慢性鼻炎为特征的侵袭病。据笔者等 1984— 1987年调查 ,赤峰地区绵羊感染率为 91.2 % ,强度 2 2 .6条 ;山羊感染率为 5 6 .5 % ,强度 11.5条。为了有效的防治本病 ,我们用碘硝酚、鼻蝇净、虫克星进行驱杀羊鼻蝇幼虫的比较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2 0 0 g/L碘硝酚注射液 :有效成份为C6H3I2 NO3 系沈阳市兽药厂生产 ;5 0 0g/L鼻蝇净注射液 :主要成分为敌百虫 ,系内蒙古赤峰兽药厂生产 ;虫克星片剂 :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 ,系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8.
临洮县南部地区羊“腰腿硬病”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县南部地区流行着一种羊的疫病,因病羊腰腿发硬,行走迟缓,群众称其为羊“腰腿硬病”。据潘家集公社11个生产队的调查,1980年发病率为14.9%(羔羊为42.6%),1981年因干旱降为6.42%(羔羊为21.6%)。1980年致死率达88.2%,其中羔羊死亡率达36.2%。为了明确病因,我们对7个公社61个生产队的本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认为系羊泰勒焦虫病,病原为绵羊泰勒氏焦虫(Theileria ovis)。  相似文献   

9.
非洲颚虱(Linognathus africanus)属于颚虱科(Linognathidae)、颚虱属(Linognathus)。据文献记载:该属共有50多个种,其中寄生于家畜的仅有6种。非洲颚虱是绵羊、山羊的一种吸血虱,从未见有寄生于骆驼的报道。而且,颚虱属的其它种类也并不寄生于骆驼。我们于1984年,在内蒙古骆驼寄生虫调查中,获得了虱类标本。经鉴定为非洲颚虱(Linognathus africanus Kellogg et Paine)。 (一)形态特征 虫体呈棕黄褐色,头窄长,近菱形,从触角后向侧方突出。触角五节,各节中央多数有二根刚毛,边缘及末端也皆有刚毛。在第四、五节后侧缘处各有一圆形的感圈。无眼。胸部为前窄后宽的梯形。其前部中央形成三角形缺口,和头部后端相吻合。第一对足比后二对足较小,其爪细而锐利;第二、  相似文献   

10.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绵羊棘球蚴病间接血凝试验(IHA)的标准阳性血清,我们于1987年5月用棘球蚴包囊液对绵羊进行免疫,12个月内定期采血,以IHA法检测其血清抗体。结果发现免疫羊不仅血清抗体上升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现将免疫前后绵羊抗体消长动态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绵羊痒螨病,俗称癞病,是由痒螨科痒螨属的羊痒螨(Psoroptes ovis)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体外寄生虫病。临床可见患羊奇痒、消瘦、脱毛及衰竭。本病为接触感染,有的羊群感染率高达100%。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现就国内外近年来防治绵羊痒螨病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羊鼻蝇(Oestrus ovis)的幼虫是危害羊群健康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在我县感染率达72%,感染强度达6.7(1~24)。为了控制这种虫害,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综合防治的同时,不断地在筛选喷鼻驱虫药物和改良喷鼻器械。悦乐公社兽医站1975年试制成功一种高压喷鼻枪,三年来共喷羊65000多只,使羊鼻蝇幼虫的危害程度显著降低,羊群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经过配合口服  相似文献   

14.
据最近(1970年)国外几个刊物报导有关苏修的绵羊育种情况,主要内容约有以下几点。一、苏修绵羊头数及羊毛产量苏修现有羊1.4亿头,出产羊毛41万吨,其中细毛和半细毛25万吨,占总产毛量的61%。苏修最近绵羊头数下降。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也不得不承认养羊业衰退,许多  相似文献   

15.
羊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系多头绦虫(Multiceps multiceps)的幼虫。它寄生于羊的脑内能引起羊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此病2岁以内的幼龄羊最为易感,就宁夏区部分乡调查:绵羊平均感染率为3.5%,4月龄羔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将其与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绵羊2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每只试验绵羊攻击1000枚虫卵,攻击后7个月剖杀试验羊观察肝肺包囊寄生情况。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诱导的免疫保护力(减囊率)达96.04%;混合抗原为93.39%,囊液抗原为76.21%,囊壁抗原为30.62%。免疫后试验羊的抗体滴度与免疫保护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绵羊进行性肺炎(Ovine prpgressive pne-umonia,简称OPP)是由OPP病毒(OPPV)感染绵羊所引起的一种世界分布的慢性毁灭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和有效药物治疗,患羊均以死亡告终。1930年,冰岛首先分离出OPPV,我国于1984年从进口的边区莱斯特羊中检出OPP阳性羊,随后分离出病毒,从而证明OPP已在我国存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卡拉库尔羊从60年代初就有疑似OPP发生。为了明确OPP在该地是否存在,1990年起我们对该地卡拉库尔羊进行了OPP血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经用免疫琼脂扩散(A-GID)反应阳性羊脑脉络丛组织培养,分离出了梅迪病毒,并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我县农村素有养羊习惯,而绵羊肠套叠时有发生。近年来,我站共收治此病24例,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 (一)临床资料 所收治的24例肠套叠羊均为成年绵羊,其中母羊17例占70.8%,公羊7例占29.2%。  相似文献   

19.
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nJSRV)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xJSRV)基因组结构的比较、enJSRV与绵羊肺腺瘤病(OPA)的关系、enJSRV在羊体内的表达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综述了enJSRV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防OPA提出新方法,为揭示该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及探索其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域为调查点,应用昆虫系统调查法进行羊鼻蝇生活史调查,并对其各虫态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羊鼻蝇幼虫的百分比曲线呈不等称双峰型,发育速率时快时慢,冬季有滞育现象;该地区羊鼻蝇的发生世代为1 a 2 代,2 代所用时间不等,且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