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究猪肾动脉、肾静脉的分支及伴行特点,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基础。运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铸型技术,对30个猪肾脏进行肾动脉、肾静脉单独和联合灌注。结果显示,猪肾动脉为1条,在进入肾门之前已分支,分支类型为前、后干型和背、腹干型,且以前、后干型较为多见。前、后干型中,前干在肾窦内分成一背侧支和一腹侧支,再由背、腹侧支发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后干不分出背、腹侧支,而是由主干直接发出肾脏中部和整个后端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前干血液供应范围大于后干。背、腹干型中,背干直接分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背侧的各肾段动脉。腹干分为一前侧支和一后侧支,前侧支发出肾脏前端和中部腹侧的各肾段动脉,后侧支发出肾脏中部腹侧和后端背、腹侧的各肾段动脉。腹干血液供应范围显著大于背干。各级动脉间未见吻合。猪肾静脉为1条,在肾窦内由前干静脉和后干静脉汇聚而成。前干静脉收集肾脏前端和部分中部背、腹侧的血液,后干静脉收集肾脏部分中部和后端背、腹侧的血液,各同级或者不同级静脉之间均存在吻合,分级越小吻合越广泛。肾脏动脉和静脉间的伴行,随管径变细而更加紧密。结果表明,猪肾脏背部和腹部的血液供应随分支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静脉血液回流通路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2.
双峰驼肾动脉血管分布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管道铸型技术以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双峰驼肾动脉血管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双峰驼肾动脉在入肾门前约4~8 cm处分为背干和腹干,入肾后在肾窦内相继形成肾段动脉。左右两肾段动脉的分支分布各有特点,各段动脉分支延伸至肾的皮髓交界处,形成弓形动脉;弓形动脉是叶间动脉的延续,并不与肾表面相平行;肾血管球以及出、入球微动脉因分布区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也不尽一致。表明,双峰驼肾各段动脉分布的规律性强,段动脉分支之间没有吻合支存在;肾各部位的血管球随分布区域的不同,其形态结构也呈现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脊髓动脉血管由脑脊髓动脉脊髓支汇合成脊髓背侧动脉、腹侧动脉并得到椎动脉、颈深动脉、肩胛背侧动脉、最上肋间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荐中动脉脊髓支的加强。脊髓灰质的血管来自沟联合动脉、动脉冠和背侧动脉的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白质的营养血管来自动脉冠、背侧动脉和沟联合动脉的少量分支。沟联合动脉及分支管径自颈段向后逐渐变细,分支也少;动脉冠伸入脊髓实质的分支自颈段向后管径逐渐增粗,分支增多。灰质动脉血管较白质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44例马等五种家畜88个侧面的交通支标本。①交通支分前支、后支和混合型交通支三种。②交通支的空间定位,在马、猪的胸段或腰段,二交通支多数取前后位;而在羊、牛的胸段,其位置与马、猪的胸段显有不同。在胸、腰段,二交通支的前支较细,与脊神经腹支的连接点,距椎间孔较近;后支较粗,与脊神经腹支的连接点,距椎间孔较远。③交通支的分支与分型,其分支有一支的,有二支的,有无分支和有分支的,并将其分支分为三种类型。④根据有分支的交通支的分支方位又可分近侧支、中间支和远侧支。⑤交通支的名称,在胸、腰段的二交通支,应按其分布方位命名,灰支居肋间动脉或腰动脉之前,称前支;白支居后,称后支。  相似文献   

5.
经对双峰驼臂动脉的行走路线及其分支分布解剖学观察表明,臂动脉在肩关节肌远端内侧承接腋动脉,在臂下1/4段近端,桡窝内侧,于发出尺侧副动脉、肘横动脉和骨间总动脉之后,为正中动脉所承接。由臂动脉发出的侧支有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臂深动脉、臂二头肌动脉、尺侧副动脉、肘横动脉、前臂浅前动脉、骨间总动脉及一些分布于胸升肌、胸浅肌、臂二头肌、喙臂肌和臂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的肌支及分布于前臂背面及背内侧面的皮支和肘淋巴结的小支  相似文献   

6.
双峰驼荐尾部血管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荐尾部血管的构筑情况.荐中动脉(A.sacralis mediana)是荐尾部的动脉主干,自腹主动脉末端背侧壁发出,沿荐骨盆面向后延伸,其侧支有第6腰动脉(A.lumbalisⅥ)、荐支(Rami sacrales)、肌支(Rami muscularis)、尾外侧动脉干(Truncus caudalis lateralis)和直肠支(Rumus rectalis).尾中动脉(A.caudalis mediana)为荐中动脉在第2尾椎腹侧的延续.尾外侧动脉干末端分为左右尾外侧动脉.荐中静脉(V.sacralis mediana)在骨盆腔注入左侧髂总静脉.  相似文献   

7.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髂外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并就双峰驼和其它家畜之间的一些差异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①旋髂深动脉的前支和后支是两条独立的自信外动脉分出的分支。②在腹壁后动脉和腹壁前动脉之间及乳房后动脉和阴唇背侧支之间没有吻合支连结。③双峰驼没有腹后动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解剖驴7头,牛、羊和猪各5头的盆神经。驴的盆神经来自第3~5(4,5)荐神经腹侧支或第1尾神经的腹侧支;牛的来自第2~4(2,3)荐神经腹侧支;羊的来自第3,4荐神经腹侧支;猪的来自第2,3荐神经腹侧支。盆神经位于荐坐韧带的内侧面,一般有1~3支,于分支之间常有交通支。盆神经与腹下神经的分支构成盆神经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鸡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有无背侧组、腹侧组之分,用游离原型HRP(FHRP)和酶标类霍乱原(CB-HRP)注入鸡舌下神经所支配的舌部肌肉和气管部肌肉,用四甲基联苯胺(TMB)进行显色,在延髓横断面上清晰地观察到被标记的舌下神经核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即舌下神经起自其神经核的背侧组和腹侧组,而舌下神经气管支是由腹侧组神经核发出的,证实了鸡舌下神经核腹侧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血管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双峰驼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情况。发现胫前动脉是动脉的主干延续,其主要侧支有胫前返动脉、小腿骨间动脉、外侧踝前动脉和内侧踝前动脉。足背动脉的侧支有跗外侧动脉、跗内侧动脉、跗穿动脉和趾伸肌腱动脉,其中趾伸肌腱动脉在其它家畜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脉灌注法观察了 1例初生东北虎胃和肠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胃、肠的动脉分别来源于腹腔动脉、肠系膜前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阴部内动脉的分支 ;胃十二指肠动脉分胰十二指肠前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两支 ;回结肠动脉的结肠支分布于升结肠。  相似文献   

12.
剖腹产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经临床实际观察及笔者个人体验,就施术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浅述如下。 (一)肷部后切口的起点 水牛剖腹产,采取腹侧手术通路。取肷部后切口时,对确定后切口起点的位置说法不一(如距髋结节下角6~8厘米,距髋结节下角8~10厘米,距髋结节下角10~15厘米等)。根据水牛解剖学特点,目前所确定的位置是不适宜的,切口上端往往出血多。其原因是水牛的旋髂深动脉的前下支,与马(驴)、黄(奶)牛相比靠下。若沿用马或黄牛的肷部后切口起点的位置,必然会损伤旋髂深动脉的前下支。故笔者认为水牛剖腹产,腹侧通路的肷部后切口起点,确定在距髋结节下角15~18厘米处为宜。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肾内动脉的管壁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形态学计量分析,探索肾内各级动脉的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牦牛肾动脉分为弹性动脉和肌性动脉。弹性动脉内膜较厚,中膜有丰富的弹性膜和弹性纤维,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弹性动脉向肌性动脉过渡时内弹性膜可分出次级弹性膜并出现断裂,断裂处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细胞。肌性动脉内皮下层包含纵行的平滑肌束,当血管收缩时突出管腔呈内膜嵴状,内膜中的纵行平滑肌可延伸至中膜层成为其普遍的组成成分。动脉管壁中膜层与血管外径的百分比(MT)变化幅度很大(14.2%~43.83%),均值为28.21%,说明成年牦牛肾内动脉管壁平滑肌相对增生变厚。管径越小的动脉管壁中膜层平滑肌和胶原纤维的含量相对增多,MT值较高,平滑肌的功能更发达。随着动脉管壁中膜层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相对面积比(C/E)明显升高,进一步说明低氧环境对牦牛肾动脉管壁构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微小动脉的影响非常显著。肾内各级动脉管壁的特殊结构可能是为适应低氧环境作出的改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牦牛子宫及卵巢动脉的结构特点及供血特征,本文利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血管铸型技术,对20例未发情的健康成年牦牛子宫及卵巢动脉进行离体铸型标本制作和观察。结果发现,牦牛的子宫动脉非常丰富,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上行支在子宫角部发出卵巢支和输卵管支,与卵巢动脉吻合;下行支主要向子宫体和子宫颈供血,并且两侧子宫动脉下行支有吻合现象;卵巢动脉分支包括卵巢支,子宫支,输卵管支;卵巢支呈高度盘曲的螺旋状,尤其在近卵巢门端呈拳头状或球紧密盘绕。上述结果表明,牦牛具有丰富发达的子宫动脉,可能是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学特点。牦牛的卵巢动脉呈高度盘曲的螺旋状可能是为了维持血压的稳定,保证了性腺在动物生殖过程中供血的稳定性及优势卵泡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之氧化物酶复合物),冰冻连续切峙,对六只成年罗斯母鸡的间脑及毗邻端脑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样物质作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LHRH核周体主要分布在隔区、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和下丘脑视前区。另外,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内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室旁核、丘脑背侧核、终纹核以及前连合核,均有零散分布。核用体多呈梭形、多角形、也有卵圆、不规则形态,直径在12.0~14.4μm,胞质内有探褐色不规则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LHRH阳性纤维呈深褐色念珠状,膨大部直径约1.4μm。一般纤维颗粒小而稀少,着色浅,在隔区交织成网,在隔外侧核有许多纤维与侧脑室腹内侧缘平行成束,在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及第三脑室灰质带内形成背腹向的疏松纤维带,僵区及后连合处,也有较多的纤维。纤维终末支颗粒粗大、密集而深染,主要集中于正中隆起,多呈栅栏状分布。此外,可见终未支深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血管腔内。皮质连合床核及周缘密布LHRH核周体和纤维,为鸟类所特有。鸡脑僵区及后连合处有较多的阳性纤维,在前人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冕宁县复兴公社水城五队公水牛一头,年龄二岁半,体重150公斤,营养中下。一年多来,全身陆续长出大小不等(2×3~10×12厘米)的肿块和疙瘩约二十余处,分布于颈部、颌下、背腰、臀部、腹侧,除腹底区及胸下外,几乎遍及全身。有的脓肿成团块,柔软,不发烧,切开流出豆渣样并混有结缔组织纤维的脓汁(灰白色,恶臭);有的团块发硬突出于体表  相似文献   

17.
(一)保定 采用单绳倒马法,患肢在上,横卧保定,同时将两前肢系在一起. (二)器材 两条与倒马绳同粗的麻绳,一根木杠(直径10厘米,长2米左右)。 (三)施术 由兽医一人,助手八人进行。马倒后,由助手一人固定头部,其他人辅助术者将一绳双头,同时通过尾下侧穿过两后肢内侧,并将两游离端拉向患畜背侧。分别由四人固定(每端两人)。  相似文献   

18.
作6只驴脑干连续切片,Nissl氏染色,光镜观察。驴结合臂旁核簇长8.1~9.0mm,由结合臂旁的3个核柱组成。内侧臂旁核尾极平核簇尾极,长约6.3mm;外侧臂旁核嘴极平核簇嘴极,长约7.5mm;臂旁大细胞核见于核簇中部稍前,长约3.3mm。内、外侧臂旁核有大、中、 小三类细胞,胞体长、短径分别平均为45.2μm和30.8μm、23.2μm和18.3μm、10.8μm和9.6μm,大细胞形态多样,中细胞多呈梭形,小细胞卵圆形。臂旁大细胞核有大、中两类细胞,大细胞与上述相似,集中在核腹侧;核背侧楔状延伸部主要由中等梭形细胞组成,胞体长、短径,平均分别为32.2μm和9.4μm。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心肌组织结构及其CX-43蛋白的分布特点,将10只健康成年黄淮白山羊经麻醉后颈动脉放血致死,取其心制作标本。一部分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制备,心肌及冠状动脉标本常规石蜡切片,经MASSON三色、VV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观察并摄影;另一部分冠状动脉标本通过戊二醛磷酸盐缓冲液固定后,于60℃300 g/L的KOH溶液中浸泡、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冲洗、37℃胶原纤维酶Ⅱ溶液处理6 h后通过20 g/L鞣酸浸泡2.5 h,10 g/L四氧化锇浸泡、梯度乙醇脱水,喷镀氯化金,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摄影。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主要形成左冠状动脉旋支、前降支、左前降支对角支及窦房结支;右冠状动脉可形成右冠状动脉旋支,前、后降支和窦房结支等重要分支,黄淮白山羊冠状动脉属于左优势型。弹性冠状动脉管壁中弹性纤维捆扎成束,部分弹性纤维呈螺旋状,肌性冠状动脉管壁平滑肌丰富,少见或偶见弹性纤维。隔缘肉柱心内膜下方分布有浦肯野细胞束,小动脉位于其近中央分布;乳头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有少量胶原纤维,浦肯野细胞束沿乳头肌中血管边缘分布;心耳心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明显多于室中隔心肌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含量;CX-43蛋白主要分布于隔缘肉柱、乳头肌、心房和室中隔的心肌细胞连接处和浦肯野细胞胞膜。  相似文献   

20.
自1986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迷交干”穴位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患消化道疾病的家畜31例,其中牛21头、马5匹、猪5只,治愈29例,治愈率达93.5%。 (一)穴位及注射方法 在马、骡颈静脉沟上1/3和中1/3的交界处,鹘脉穴的稍上方取穴,左、右侧各一穴。常规剪毛消毒后用16号注射针头,沿颈静脉的背侧垂直皮肤刺入皮下,然后针头向对侧的稍下方刺入约3.3cm,接上注射器注入药液。一般行单侧注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