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光镜观察了用Nissl氏法、Golgi-Cox氏法及Weil氏法染色的15只奶山羊的结合臂旁核簇连续切片。奶山羊的结合臂旁核簇由五部分组成:①臂旁外侧核:位于结合臂的外侧,为凸向背外侧的弓形细胞板,细胞密集多为梭形。②臂旁内侧核:位于结合臂的内侧,为近于垂直的纵细胞板,细胞较分散。③臂旁大细胞核:位于结合臂的腹侧及腹内侧,细胞密集。④“d”区:在结合臂的背侧,臂旁外侧核和臂旁内侧核之间,细胞淡染,但与家兔的“d”区不同。⑤臂核间:为结合臂纤维间散在的细胞。在臂旁大细胞核尾端外侧为Kollker—Fuse核。  相似文献   

2.
以驴脑干作火棉胶连续横切片,Nissl氏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了舌下周核的形态结构。舌下周核为环绕舌下神经核的三个小核团。舌底核:核柱长约6.2mm,形态不规则,结构松散,前后不连续,伸出若干细胞索与相邻核团桥连。细胞体的长、短径平均为44.5μm和27.7μm,细胞体的体积平均为16197.7μm~3。闰核:核柱长约5.4mm,呈椭圆状。细胞体的长、短径平均为21.0μm和11.9μm,细胞体的体积平均为475.6μm~3。舌下神经前置核:为一卵圆状核柱,长约10.6mm。细胞体长、短径平均为29.3μm和19.3μm,细胞体的体积平均为5272.1μm~3。  相似文献   

3.
作者取奶山羊下丘脑,连续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光镜观察。视上核位于视束的背侧和后内侧,为一不连续的核团,前部称视上核主部,呈弓月状,后部较小,呈三角形,称视上核后部,两者之间有0.95mm的间距。核团内细胞密集有突起,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尼氏体深染,呈团块或细粒状。大细胞居多,约占70.8%。室旁核位于第三脑室室周,核团呈楔形。细胞形态同视上核,大细胞约占44.2%,多分布于核团外侧,称为室旁核大细胞部。小细胞多在核团内侧,称为室旁核小细胞部。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探讨了2~15岁恒河猴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细微结构。结果表明,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大小不等,平均直径173μm,由单层低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平均高度4.93μm,胞质内含较丰富的细胞器和胶质小泡等。滤泡旁细胞较少,平均直径13.20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胞质内含少量的分泌颗粒。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内,其实质由暗主细胞、淡主细胞、暗嗜酸性细胞、淡嗜酸性细胞组成,并可见腺泡样结构和脂肪细胞。主细胞平均直径6.96μm,嗜酸性细胞11.69μm。  相似文献   

5.
1982~1986年调查贵州省鸡白细胞原虫病流行情况时,在黔南自治州的独山县鸡体内发现卡氏白细胞原虫。每年6~9月发病,7月为发病高潮,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病鸡表现精神抑郁,采食减少或食欲废绝,母鸡产蛋停止或减少,鸡冠苍白,变软变薄,排绿便,气喘、咳嗽,痰中带血,重病鸡咯血,倒提病鸡时,口流酸味绿液,末期倒地抽搐死亡。剖检病死鸡,以全身性出血和脏器表面粟粒状灰白色结节病变为特征。用乙胺嘧啶25~30ppm拌料防治具有良好效果。 病原经染色镜检可见,裂殖子在血浆或血细胞内,为圆形或纺锤形,大小相等,细胞质淡蓝色,胞核紫红色,圆点形、豆形、肾形、蒜瓣形;宿主细胞核位置正常或偏移。早期配子体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圆形,宿主细胞核移位。发育至中期及后期,成熟的配子体外层具灰褐色或黄褐色略厚的宿主细胞膜,内层为圆球形的配子体,两者界限分隔明显,宿主细胞两端无菱角状突起,胞核消失,大配子体圆形,胞浆深蓝色,胞核粒状紫红色,圆形配子体平均大小12.2×14.1μm;小配子体圆形,胞浆淡蓝色,胞核淡红色,平均大小11.6×13.8μm。本文首次报道贵州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的传播媒介为荒川库蠓。并对荒川库蠓的活动规律及形态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硫代硫酸醛复红法(TAF)来显示催产素、加压素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两种神经元均为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呈圆形、梭形、梨形等形态,胞质中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它们集中分布在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中,有少量的神经元可分布在室周核、环状核、穹窿周核和交叉上核。个别的可出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前联合核等部位。在一些主要分布的核团内还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有的神经纤维内可明显地见到串珠状的分泌颗粒。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纤维有较明显地走向第三脑室和附近血管的趋势。因此,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向脑室和血管释放的可能性。在细胞外还可见到较多的阳性颗粒,成堆分布,这些可能是催产素和加压素中的结合蛋白分离后被着色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比格犬甲状腺显微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免疫组化ABC法(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之氧化物酶复合物),冰冻连续切峙,对六只成年罗斯母鸡的间脑及毗邻端脑区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样物质作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LHRH核周体主要分布在隔区、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和下丘脑视前区。另外,在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内侧核、交叉上核、丘脑室旁核、丘脑背侧核、终纹核以及前连合核,均有零散分布。核用体多呈梭形、多角形、也有卵圆、不规则形态,直径在12.0~14.4μm,胞质内有探褐色不规则的免疫反应阳性颗粒。LHRH阳性纤维呈深褐色念珠状,膨大部直径约1.4μm。一般纤维颗粒小而稀少,着色浅,在隔区交织成网,在隔外侧核有许多纤维与侧脑室腹内侧缘平行成束,在皮质连合床核周缘及第三脑室灰质带内形成背腹向的疏松纤维带,僵区及后连合处,也有较多的纤维。纤维终末支颗粒粗大、密集而深染,主要集中于正中隆起,多呈栅栏状分布。此外,可见终未支深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血管腔内。皮质连合床核及周缘密布LHRH核周体和纤维,为鸟类所特有。鸡脑僵区及后连合处有较多的阳性纤维,在前人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来收治了患蠕形螨病的犬12例,经皮下注射依佛灭克(Ivomec)而治愈。病原检查 用去刃手术刀片沾上甘油在皮肤病变部和健康部交界处刮取皮屑,置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大量的形似蠕虫的蠕形螨(D.canis),包括各发育阶段的成虫、若虫、幼虫及卵,测量其大小(各测5个虫体)平均为:雄虫长220.6~250.3μm宽40.6~45μm;雌虫长231.2~302.6μm,宽44.3~46.2μm,头胸部有四对粗而短的足,腹部呈长椭圆形,有横断的条纹。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大小为161.3×34.8μm,具有4对短足。幼虫呈梭形,具有3对足,大小为120.7×25.1μm。卵呈纺锤形,大小为82.3×26.7μm。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猪卵巢表面的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和去核,供体细胞经过分离、培养和传代,注核并构建重构胚胎,融合和激活重构胚胎,以探讨供体细胞的形态、直径和传代次数对猪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胎的发育能力和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光滑的卵丘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显著高于表面粗糙的卵丘细胞(P<0.05),虽然融合率差异不显著(P>0.05)。直径小于15μm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融合率显著低于直径大于30μm的供体细胞(P<0.05)。直径20~30μm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与直径小于15μm的供体细胞组的分裂率差异显著(P<0.05),与直径大于30μm的供体细胞组差异不显著(P>0.05)。直径20~30μm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后的分裂率与囊胚率(63.73%和21.54%)较高,囊胚率有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代数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效果的研究发现,6~9代成纤维细胞的融合率显著高于3~5代和≥10代的成纤维细胞(P<0.05),但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表面光滑的供体细胞有利于重构胚胎的发育,直径20~30μm的供体细胞较适合进行核移植,用传代培养6~9代...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 A5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中提纯了一种蛋白酶,将提纯的蛋白酶腹腔注射斑点叉尾鮰,研究了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以及引起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斑点叉尾鮰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其LD50为3.49μg/g。病鱼鳃丝肿胀;肝及肾肿大,质地脆,有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脾肿大出血。组织学观察可见肝细胞肿胀,严重者空泡变性,大量细胞坏死、溶解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空泡变性,细胞淡染,逐渐溶解、消失,隐约可见细胞轮廓;脾严重出血,网状内皮细胞坏死;胃肠黏膜下层炎性水肿。超微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细胞糖原颗粒减少,细胞核染色质溶解,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模糊不清;脾大量红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细胞核染色质大量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微绒毛肿胀,脱落;细胞核染色质减少,边移,核膜扩张;线粒体肿胀,滑面内质网扩张。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证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可致斑点叉尾鮰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特别是对肝、脾、肾、脑和胃肠道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别对3例宠物家兔患子宫肿瘤进行病理学分析。通过石蜡切片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病理学诊断及分析。病例一,子宫肿块显示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呈假复层或复层。肿瘤腺上皮细胞核颜色深,嗜碱性,核仁明显,细胞质稀少,有丝分裂低,异型性易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强阳性、vimentin阴性,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二,子宫内膜边界不清,伴肌层侵润,细胞筛状或实性排列,复层或多层,具有合体细胞聚集等特征。肿瘤上皮细胞由柱状、多角性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质丰富,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深染,从卵圆形到椭圆形不等,核仁明显。其免疫组织化学表型AE1/AE3阳性、α-SMA阴性。肿瘤间叶细胞,细胞核呈梭形或多形性,有轻度或深嗜酸性纤维质,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从卵圆形到圆形不等,核分裂现象易见,呈脉管侵润。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SMA阳性、AE1/AE3阴性、CD10阳性,确诊为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病例三,子宫内部充满组织液,局部呈虫卵状。有实体性组织肿块,瘤细胞梭形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核均匀,未见异型细胞。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SMA阳性、desmin阳性、S-100阴性。确诊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肿瘤。  相似文献   

13.
幼龄牦牛甲状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幼龄牦牛甲状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光镜下,幼龄牦牛的甲状腺主要由不同大小的腺泡构成;小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腺泡腔内含有较多的周边胶体空泡;大腺泡上皮细胞呈低立方状或扁平状,周边胶体空泡少.电镜下,小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胶质小滴和分泌颗粒等细胞器;大腺泡上皮细胞胞核小,呈扁椭圆形,胞质内细胞器不发达.表明,小腺泡上皮细胞较大腺泡上皮细胞具有更高的活性.在幼龄牦牛甲状腺中未发现腺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14.
将洁净微小牛蜱幼虫和长角血蜱饥饿成虫分别饲喂到人工感染牛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的牛体上,收集脱落饱血雌虫培育,逐日用断腿法制作血淋巴涂片观察。结果微小牛蜱脱落后第4天的血淋巴中,就观察到了牛巴贝斯虫的游离大裂殖子,其形态似压扁的圆锥体,前端大而钝,后端小而尖,有的尖端稍弯曲或弯曲如钩状。虫体中央有1~3个圆形的核,绝大多数为1个。原生质中有数目不等的空泡,大小为9.0~22.0×1.5~6.0μm,平均13.6×3.14μm。另有圆环形、逗点形、蝌蚪形及其它形态的裂殖子,大多周边布有染色质带,中央往往呈现出一个大空泡。在脱落后第4天的个别长角血蜱的血淋巴涂片中,就可查到大裂殖子,直到第20天,存活蜱的涂片中还可检出。蜱全部获得感染,但虫体出现的时间不规律,仅在少数蜱的涂片中可连续观察到。其形态与上述牛巴贝斯虫血淋巴中典型大裂殖子相似。大小为10.0~19.0×1.5~4.5μm,平均13.84×3.72μm。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电泳技术,将30%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引入北京鸭、麻鸭、鹅、鸡、鸽和鹌鹑的脊髓颈中部、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的一侧灰质中,灌流固定,冰冻连续切片,BDHC法显色,中性红复染,明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研究结果:家禽的疑核位于延髓的近腹外侧网状结构中,纵贯延髓的全长,尾端与副神经的脊髓核相连续,细胞呈弥散性分布,多数为大型神经元。在延髓的尾端,闩以后的部分,双侧疑核内出现了许多标记细胞。这些酶标细胞与副神经的脊髓核神经元混杂在一起,标记细胞的胞体直径为21~40μm,突起很明显,为典型的星形多极运动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内聚积了大量的深蓝色酶标反应产物。在颈中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数量最多,在颈膨大和腰膨大引入HRP后依次减少。6种家禽的种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家禽疑核的传出纤维可以直接下行投射到脊髓各段,这一直接传导通路呈双侧性投射而以向对侧脊髓投射为主  相似文献   

16.
洁净微小牛蜱幼虫,在健康易感牛体上叮咬10天后,试验牛再用液氮保藏的双芽巴贝斯虫接种。收集脱落的饱血雌虫,将其培育在28℃、相对湿度约85%的温箱中,采用断腿法和穿刺法逐日制作血淋巴涂片。检查结果表明,饱血雌虫脱落后的第3天在其染色血淋巴涂片中,就可见到早期未成熟裂殖体,第5天观察到成熟裂殖体,第6天有典型游离的大裂殖子出观。第12天大裂殖子达最高峰。其形态呈棒状,前端大而钝固,后端小而尖,大小范围为7.0~19.0×1.5~4.0μm,平均为12.49×2.75μm。断腿法与穿刺法检出的符合率为100%。在卵的压片中见到梭形和小梨子形虫体。在次代幼虫的压片中,观察到大量的小裂殖子集群。  相似文献   

17.
形态学描述:该种球虫发现于无任何临床症状马的粪便中。卵囊呈梨形(见图1),深棕黄色,不透明,膜孔位于卵囊锐端。根据5个卵囊测得量度范围:73.1~78.75×51.0~62.3μm,平均:75.26×55.92μm。卵囊壁三层,厚约11μm,外层平均厚度7.7gm,易破裂,暗褐色,不透明,中层2~3μm半透明,橙黄色,内层约1μm,无色透明。新排出卵囊原生质充满卵囊腔,后收缩为球形。未作孢子生殖时间的观察。孢子化卵囊生成4个长形的孢子囊,子孢子钝端有一个大的折光体(见图2)为了进一步观察斯氏体,内、外残体并测量孢子囊量度,企图机械地将外壳剥离,未获成功。就以上观察到的特征与Reichenow,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对100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的消化道进行嗜银性染色,观察了其消化道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基本形态。结果显示,在中国黄羽鹌鹑的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发现有嗜银细胞的分布且分布密度呈现波浪形,在腺胃和直肠中最高,盲肠中最低。雌雄之间同一部位嗜银细胞数量比较只有十二指肠部差异显著。嗜银细胞主要分布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固有膜中,盲肠和腺胃中发现有嗜银细胞分布在结缔组织中。嗜银细胞的形态有梭形、椭圆形、锥形和圆形,还有一些为不规则形状。其中锥形嗜银细胞突起伸向肠腺腔,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分别指向肠腔和固有膜。根据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推测嗜银细胞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19.
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硝基苯染毒致小鼠脑的毒性作用,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进行了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52、105 mg/kg,每日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椎处死,立即取出脑,检测SOD和GSH-Px活性和MDA含量,并对其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硝基苯对小鼠脑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大脑血管间隙扩大,周围神经纤维疏松;小脑、海马区部分浦肯野氏细胞核固缩、核溶解,锥体细胞核固缩;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形态扩张;大部分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胞核变小、核固缩,胞质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有些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微丝溶解;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活性不断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硝基苯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和诱发细胞凋亡对小鼠脑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绵羊睾丸支持细胞对山羊痘病毒的增殖特性,采用胶原酶Ⅳ和胰酶两步法分离绵羊睾丸支持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染色鉴定以及特异性表达ABP蛋白鉴定,然后接种山羊痘病毒疫苗株。结果显示,分离的原代细胞24 h可长满单层,用0.05%的胰酶消化处理3次可得到纯度约为80%的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可观察到绵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含有大量脂肪滴,细胞核可见双极小体;HE染色后细胞核为蓝色,细胞质呈红色或粉红色。ABP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可观察到在绵羊睾丸支持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周围有绿色荧光,经显微镜下计数其纯度达80%以上。接种山羊痘病毒疫苗株后第4天有90%细胞产生病变,细胞变圆,细胞聚集成簇状,细胞收缩、细胞核出现空泡化。qPCR扩增Ct值为18.81,Ct值低于其他细胞传代数值。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绵羊睾丸支持细胞,该细胞能较好地培养山羊痘病毒疫苗株,对羊痘疫苗的生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