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雅诗中的13 首叙事诗是诗歌史上第一批文人叙事作品, 它们叙写了周族兴起到强大的历史进程, 在 叙事诗并不发达的古代诗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一、古代文体有散文与韵文之分, 叙 事的工作由散文分担;二、中国诗论主张言志抒情, 不重叙事;三、封建文人不重视。《大雅》中的10 首叙事诗篇幅 短小、缺少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不能称为史诗。中国古代汉民族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一、儒家文化的限制;二、 中国诗论的影响;三、文明早期的汉字不适于记录;四、中国古代宗教观亦是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雅诗中的13 首叙事诗是诗歌史上第一批文人叙事作品, 它们叙写了周族兴起到强大的历史进程, 在 叙事诗并不发达的古代诗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一、古代文体有散文与韵文之分, 叙 事的工作由散文分担;二、中国诗论主张言志抒情, 不重叙事;三、封建文人不重视。《大雅》中的10 首叙事诗篇幅 短小、缺少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不能称为史诗。中国古代汉民族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一、儒家文化的限制;二、 中国诗论的影响;三、文明早期的汉字不适于记录;四、中国古代宗教观亦是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宿世之恋》是收录于小泉八云晚年的文学作品集《灵之日本》(1899)中的一部作品。经考证,该作品直接取材于《夜窗鬼谈》中的《牡丹灯》和明治时期落语家三游亭元朝的《怪谈牡丹灯笼》。而《牡丹灯》和《怪谈牡丹灯笼》直接依据的是中国明代《剪灯新话》中《牡丹灯记》的日本翻案作品——浅井了意《伽婢子》中的《牡丹灯笼》。本文将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方法探究《宿世之恋》的变奏轨迹,从而考察中国小说在其日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明确小泉八云再现文学的创作方法、主题以及其对纯粹、凄美、超越死亡的爱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在充满娱乐的今天,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母殇——国家安全发展中的妇女儿童问题》(以下简称《母殇》),你一定会感到沉重。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看过这本书后感到了震撼,感到了紧迫,感到了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尽管《老子》一书仅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辩证思想。为此,该书也引起了欧美学者的兴趣、关注。不同时代、时期、文化背景下的学者,仍不满足于前人的翻译,总希望获取新启迪、感受,因而留下许多见仁见智的译本。在对《老子》部分英译本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我们期盼更新、更好的译本问世,以利于老子研究方面中、西文化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学者L.P.布里格斯的《古代高棉帝国》是一部叙述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大型的权威著作,1951年由美国哲学协会出版于费城。它的叙述起于公元一世纪扶南王朝的建立,止于1432年吴哥王朝的灭亡,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扶南时期》(公元一世纪至550年),第二章是《真腊时期》(550——802年),第三章是《柬埔寨或吴哥时期》(802——1432年)。作者着重写吴哥时期,这一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D.G.E.霍尔名著《东南亚史》有关古代柬埔寨的部分,以本书为基本参考著作,援引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这篇序的作者R·赫涅一凯尔顿是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有《苏门答腊的考古与艺术》(1935)、《荷属印度史前时期研究》(1945)、《东南亚王国与国家的概念》(1956)等著作。作者在这篇短序中除了略介本书及其作者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高棉史的饶有趣味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谨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台湾问题"随着各自国内外环境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逐步显露出来,主要涉及贸易、航空等双边协定谈判问题及"光华寮案件"等事宜,且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纠纷频发的突出案例。日本政坛保守势力和亲台派合流相互配合,违背《中日联合声明》的宗旨和精神,使得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进一步表面化、复杂化。历史事实表明,日本的亲台势力在中日复交后随即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事端,导致"台湾问题"成为日后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8.
海内外短波     
《海内与海外》2006,(3):71-71
《公案·旧案·疑案—史家谈古论今》李德堂所著长篇小说《沉重的家园》(第一部血染、第二部践踏)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为写这部小说,作者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素材,直接引用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原始资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小说反映了一个中国农村的孩子成长过程,忠实记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徒然草》文本,分析了它的多重人本魅力艺术价值。就空海真言宗对其的影响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还把它与《方丈记》做一比较,探讨了这部作品积极进取的思想价值;以及广泛吸收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0.
褚卫 《海内与海外》2006,(11):50-52
产生于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长篇叙事诗《孙雀东南飞》,亦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文学创作才能,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时至今日,对我们仍具有不容忽视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意义。这首长达一千七百  相似文献   

11.
老挝人民淳朴善良 ,生性活泼乐观 ,能歌善舞。在老挝各地广泛流行着“咔”和“喃”两种民歌曲调 ,“咔”和“喃”就包含了“歌”和“舞”的意思。人们形容“咔”和“喃”是一种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表演艺术 ,歌与舞就像红花与绿叶一样相互映衬 ,相得益彰 ,使人们在动听的歌声和美妙的舞姿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在农闲或节假日 ,老挝人喜欢用“咔”和“喃”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 ,抒发内心情感 ,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实际上 ,“咔”和“喃”是说、唱、舞交替进行的一种表演形式 ,根据地区各民族的不同 ,老挝北方地区大多称“咔” ,而南方地…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与日本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文学是内含多元性的文学,这可以从日本文化中的南北结构、自古以来所形成的椭圆文化圈、单一性复合文化等特征中得到体现;日本人在文学中所寄托的生命意识具有宇宙论性质;日本文学的主体是以共生思想为基础的日本自我。  相似文献   

13.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日语谚语是承载日本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日本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从消费观、经商观、风险观等方面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归纳整理、试译与分析,并从中抽取出了日本传统商业意识与商业规范的特质。采用将语言、文化、经济、商业等多元因素相结合的手法,对日本谚语中所蕴涵和折射出的商业文化特征加以系统性论述。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Japanese youth as the social group that is (r)evolutionising the consumption trends in their society by a cultural change in values and lifestyles. These changes are reflected in new ways of social relations, work, gender issues and mainly consumption patterns. Japanese youth is creating a pop culture of their own that is spreading arou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ffecting their consumption trends as well. Such influence confers a new identity to the region that will be a key issue for marketer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author thanks the help of the Spanish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R&D Project BS02003-07810, that enables the funding of this ongo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思想家对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联盟行为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这些思考构成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既有在有关联盟功能、联盟生成等方面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一致的地方,又有在联盟的目的性以及“非”联盟思想方面显示着中国文化特性和价值追求的独到认识。与现代西方联盟理论相比较,前者赋予联盟行为以极强的道德意味,并已高度内化于中国的联盟实践中;后者则更重视联盟对“均势”的影响。前者主要从抽象的道德角度论述联盟的目的和价值,后者则是用工具理性去看待联盟行为与联盟现象的;前者虽然提出“非”联盟的思想观念,但并未给出除“自强”与“中立”之外其他更具想象力的实践方案,后者虽没有实质性地论及该问题,但却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可能超越联盟政治的某种实践路径。中国古代经典联盟思想最终虽未像西方联盟思想那样发展成完备的理论形态,但依然以丰富的思想性和对后世中国的深刻影响彰显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诸多北方小民族为世人留下了神秘莫测的精神遗产—萨满教。作为残留于现代文明世界中少有的原始文化遗存,萨满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俄国学者从18世纪开始将萨满教置于研究体系中,至苏联解体时,已形成了关于萨满教起源、性质和职能、地位和价值等方面丰富的学术成果,为探索人类文明的宝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之间的一条远洋贸易航线,它是古代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等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古代中国运用这条贸易航线发展对外的经济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9.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对儒学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与古代不同,他们对儒学既虚心学习吸收,又采取理性的态度进行批判与改造。他们并不是全面否定中国儒学,对孔子、孟子学说基本上是持尊崇态度,对宋明理学则大力加以批判,而这种批判,既不限于宋儒,亦非儒学本身,而是儒学中的"臆度之见"和"支离破碎、细末无用之事"。日本知识分子注重实践,趋于实用,也即是他们所说的"益"是否有无,成为判断一种学说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他们吸取中国儒学之精华,却除其糟粕,最终使中国儒学日本化。他们自身亦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尚侠 《东北亚论坛》2011,20(3):125-129
战后日本能否始终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国家政策,是国际社会防止和控制核扩散的一个焦点所在,因此一直受到密切注视。作为学术选题,核政策问题通常是日本政治的领地,但日本政治在本质上是文化与人的产物,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一直影响和制约着日本人关于核问题的思考与行为方式,而离开了这样的视角,对日本核政策的认识注定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