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地区论坛(ARF)是冷战后由东盟发起建立的一个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于这样一个建立在我国周边的一种新的安全合作模式,不能不对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ARF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分析,来论述ARF的发展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即ARF在稳定我国周边环境、维护东南部安全、预防冲突和维护非传统安全等四个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应通过积极参与ARF的建设来维护我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2.
东盟地区论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结束给东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地区安全形势。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有关地区安全的问题第一次被列入议事日程,此次会议作出了加强区域内外国家在安全领域内的合作及建立东盟地区论坛的决定。东盟地区论坛是冷战后国际上首次出现的专门讨论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又有世界主要大国的参与,不能不引起世人对于其建立的原因、特点及其前景的关注。东盟地区论坛是在以下主要背景下建立的:(-)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蓬勃发展。本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超过全球相应数字的一半,而…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10年,东亚国家应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从共同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和战略。在坚持尊重地区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安全与国家生存安全相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解决突发事件管理、边界及海洋权益争端、非战斗军事救援、裁军及军控、打击跨国犯罪协调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等机制。加强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建设,适时举行东盟地区论坛非正式首脑会议,强化相互信任措施机制,努力推动朝核等问题的解决,促进东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持续发展,为本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多边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东盟地区论坛(ARF)的结构和作用,进而分析它的成就、前景和那种关于它不适用于作为一种安全制度的日益普遍见解。本文认为,关于东盟地区论坛适用性的任何分析,都必须研究东盟地区论坛的议事日程及其存在的理由是否违反主要成员国的利益。三个最强大的参与国(美国、中国和日本)和东盟都愿意支持东盟地区论坛。本文还认为,东盟地区论坛反映了地区参与者和地区外部参与者战略性利益的一致性。然而,本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盟地区论坛的作用肯定仍不足以完全实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于是否任何形式的制度都能借以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5.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盟国家安全合作的目的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边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东盟成员间的安全合作主要围绕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建立信任措施、南中国海争端、地区低烈度威胁及军事和防务等领域开展。东盟的安全合作是积极防御性质的合作,它将有利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东盟地区论坛(ASEAN Regional Forum,简称 ARF),成立于1994年7月25日,是东盟冷战后调整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迄今为止亚太地区唯一的官方多边安全对话机制。论坛的宗旨是:推动区域政治和安全问题的协商,使各国间有机会进行对  相似文献   

7.
东盟地区论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以来,在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对东盟地区论坛一直持支持和合作的态度。今后中国仍应继续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建设,以有效维护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8.
防务外交在东南亚实践中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冷战时期,双边防务和军事合作长期在东盟成员国中占据主导地位。冷战后初期,国际环境发生巨变,东南亚地区防务合作呈现出由双边向多边扩大的趋势。进入21世纪,东盟防长会议及其扩大会议等多边防务外交机制发展迅速。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兴起是地区权力结构调整、中国崛起、香格里拉对话出现、地区军备竞赛等外力因素和早期东盟及东盟地区论坛一系列防务合作安排、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推动等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应客观看待东南亚防务外交的发展前景,同时关注其对东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盟地区论坛与预防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地区论坛与预防外交●时永明1995年第二次东盟地区论坛部长会议确定了论坛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信任机制;第二阶段推行预防外交;第三阶段加强化解冲突战略。目前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论坛正在向第二阶段发展。由于预防外交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含义,东盟地...  相似文献   

10.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建设。通过“10+1”与“10+3”会议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同样也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ARF)会议和东盟与对话伙伴外长会议历时6天,于7月27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拉下帷幕。令人瞩目的是首次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出席者除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文莱的东盟6国外长外,还有东盟的7个对话伙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欧洲联盟,东盟的磋商伙伴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东盟的3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和老挝的外长们。由东盟主导、有这么多国家的代表聚首一处,商讨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问题,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它揭示冷战后的亚太地区开始了多边安全对话的新时期,同时也显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海非传统安全多边合作机制呈现“碎片化”特征,数量众多、不成体系、互不连属,造成了机制拥堵和功能重叠。南海多边合作机制“碎片化”和未形成多边合作整体架构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东盟声索国和域外大国这三类行为体各自牵头的机制多元共存,并对“谁的多边安全”“什么样的多边安全”“如何建立多边安全”这三个问题作出了各自的回答。构建南海非传统安全多边合作的整体架构,可将正在谈判中的“南海行为准则”作为“机制融合”的核心;同时,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一些原则、“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倡议融合到“南海行为准则”制定中;需要从高度紧迫且三类行为体尤其是中美都愿意合作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领域着手,并从已有的南海及其毗连海域非传统安全多边合作案例中获取经验。构建南海非传统安全多边合作的整体架构,相关国家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南海沿岸国寻求与域外大国的良性互动;打击跨国海盗和恐怖主义须作为优先选项;将提升海上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海洋环保和渔业资源管理的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3.
信任建立措施主要指相关国家为解决相互安全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冲突预防与解决的政策措施,防止彼此间发生冲突,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东南亚国家为减弱固有的和严重的结构性安全困境,联合地区外部分国家,建立了东盟地区论坛,采取了诸多建立安全信任措施,促进和维护了地区形势的安全与稳定。当前,东盟地区论坛已经成为促进亚太安全信任的重要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1999,(2)
东盟地区论坛是在东盟的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是以东盟组织为中心的地区安全论坛。1992年第四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在每一次部长扩大会议即将结束之时,再选择一个适当的空隙,召开一次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进行建设性磋商。”东盟将这样一个专门讨论地区安全问题的会议命名为“东盟地区论坛”(theAseanRegionalFo-rum)。参加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的国家包括东盟的正式成员国、东盟的对话伙伴国、东盟的观察员国以及东盟特邀的贵宾国。参加会议的国家,除欧共体外,都是亚太地区国家。因此,…  相似文献   

16.
刘宏松 《国际观察》2004,36(4):26-32
本文从国际机制理论的角度对声誉和责任两种多边外交需求作出了理论解释。随后又从原则议定、决策程序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对国际机制的公正性问题及其影响进行剖析。最后 ,本文结合中国的国家角色和国家利益推导出中国多边外交的三种需求 ,即声誉、责任与公正 ,而追求公正的多边外交则需要从原则议定、决策程序和议程设置三个方面维护国际机制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是亚太地区唯一以推进海军专业领域合作为主旨的海上多边机制。经过多年发展,西太论坛已经成为地区海上安全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区国家间阐明战略意图、增进战略互信提供了稳定的渠道,并在引领海军专业合作、创制海上行动规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各国海军展示软实力的舞台。中国作为西太论坛的创始会员国,应在客观评估论坛地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论坛框架下各项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为中国海军发展建设和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六方会谈的制度建设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方会谈已有的两份重要成果——2005年9月的《共同声明》和2007年2月13日的《共同文件》,都把探讨和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列为重要目标。在朝核问题上,多边谈判并非只是寻求安全保障的多边途径,而是冀望通过“问题解决”进程带动建立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为此,加强现有六方会谈的制度建设、在六方会谈架构基础上发展出多边安全合作的能力建设,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非合作论坛与中拉论坛是中国与发展中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战略的两个重要机制,也为研究中国跨区域合作战略提供了两个重要范本。从机制成立时间、机制架构、合作政策体系等角度来分析,中拉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之间有着较强的延续性,也就是说,成立较早的中非合作论坛为中拉论坛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但是,两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中拉论坛需要摸索出符合拉美地区特点和中拉关系发展阶段的发展路径。鉴于此,文章首先比较中拉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在机制建设上体现出来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然后针对非洲和拉美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体化程度、对华认知、与中国经贸合作动能、中国在两个地区事务中的参与度、中国与两个地区国家在国际多边组织中的交叉性进行微观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拉论坛合作的建设提出可供借鉴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竞争性多边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制度现象和国家在国际制度框架中的优势竞争行为呈现兴起之势.从国际制度合法性流变的视角来看,竞争性多边主义是特定领域国际制度"去合法化"及相关行为体对制度"再合法化"分歧而导致制度参与行为分化的结果,是制度改革失效后制度体系演进的必经阶段.在全球层次,国际经贸和金融领域的竞争性多边主义兴起均与各自领域制度体系的合法化困境有关.在地区层次,亚太地区小多边机制的涌现也是地区制度合法性长期缺失的结果.将对特定领域和地区制度合法性的探讨延伸到关于国际制度体系合法性的观察可知,制度体系合法性下降是秩序转型的主要诱因.竞争性多边主义不断解构着现行国际制度体系,因而成为推动国际秩序演进的重要动力.当前美国主导下的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美国制度霸权与制度合法性的动态演进规律之间的根本性矛盾而面临"再合法化"难题,未来秩序转型的结果将取决于新兴国家的广泛崛起之势能否保持以及秩序主导国美国的霸权护持态度是否出现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