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致力于以多边策略建构针对中国的地区安全优势,南海是其主要着力方向。美通过强化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邀约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地区安全事务,拉拢菲、越、印尼等国,推动国际媒体塑造南海问题国际话语,试图营造其对南海地区安全的主导权。然而,由于美国等域外国家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在合法性上存在天然缺陷、南海地区安全结构的转型以及东盟主要国家对卷入大国安全对抗的高度警惕,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实际效果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2.
冯雷  喻常森 《国际观察》2016,(6):128-140
澳大利亚虽然不是南海争端的直接当事方,近期却积极介入南海事务,体现了其深刻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考虑。一方面,南海是澳大利亚连接与亚洲各国海上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同时,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与澳大利亚自身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积极配合后者实现"重返亚太",钳制中国的战略诉求。同时,作为自命不凡的"中等强国",澳大利亚也希望参与南海多边机制的建立,掌握地区事务的话语权。本文在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和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探讨澳大利亚南海战略目标形成的原因、政策选择、主要特征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海洋安全特别是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抓手。8年来,打着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旗号,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先后经历了积极中立、积极关切、逐步介入到试图主导4个阶段,持续打造了包括军事、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由美国政府、国务院、国防部、国会以及盟友、准盟友等不同主体参与的网络化的南海战略。美国南海战略的不断推进,冲击了原有的海洋安全秩序,带来了中美之间竞争加剧、东盟统一性受阻以及陆海国家对抗性增强等一系列地区安全问题。消除在南海问题上的安全悖论需要中美战略互信的增加、战略共识的达成,以及在南海地区建立起相关各方之间新的战略稳定框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虽然介入南海问题也面临诸多牵制因素,但日本不会轻易罢手。日本搅局南海给中国以"双轨思路"解决南海问题增添复杂性,加大中国在东部战略方向上的军事安全压力,也使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及塑造国际话语权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试析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正成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美国、日本、东盟等域内外国家已经提出或正在推进相关的合作机制。从合作目标及合作紧密度方面分析,这些机制呈“多层次”结构,包括军事联盟性质的合作、有倾向的平衡合作、多边及双边合作和技术性多边合作等。从战略意图分析,美国及其盟国试图以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调控该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进程,东盟则希望平衡各方力量,并借助大国提高自身安全能力。因此,在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建设进程中,充满了相互防范和激烈竞争的气氛。中国在该地区海域面临传统安全机制的结构性排斥和能源安全双重挑战,有必要在重视传统安全威胁的同时,以务实精神促进地区的功能性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分析美国的南海政策逻辑对于中国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是由于其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美国在南海争端上的干涉主义立场也从“多边协商体制”走向了“积极干涉主义”的道路。美国学者对美国在南海利益的界定,美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将会增强其在南海争端上的影响力,具体来说,美国将运用国际法否定中国对于南海的领土诉求,利用经济实力干涉南海争端,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将与中国海军实力的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构建多边安全机制,提倡运用国际多边机制解决南海问题,力求将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这些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南海争端是非常复杂的,解决南海争端也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争端时需要占据道德和舆论制高点,建设强大的海上力量,同时注重为发展中国经济服务,建立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处理好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关切,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南海在印度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印度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对大国地位的不断追求,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不断拓展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寻求扩大在该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力度越来越大。印度对南海问题的深度介入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使得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提出"南海冻结论"再次表明了积极介入南中国海问题的态度。美国虽然是南海的域外国家,但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霸权战略有着密切关系。二战后美国控制大陆边缘地带的霸权战略将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战略根源。奥巴马维护美国所谓"领导地位"的战略,使南海问题又成了美国战略利用的工具。美国不仅要维护其在南海的利益,还要借南海问题达到其主导地区秩序走向的目的。这使南海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场所。因此,中国在进行维权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战略利益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以及甲流感等新发和复发传染病危机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促进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是当今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美国曾经在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清晰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政策。美国于2019年5月首次发布《全球卫生安全战略》,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全球卫生安全政策正式出台。该《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以应对传染病威胁为核心,呈现出了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全政府"路径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负担分担""美国优先"和反多边主义的思维。在全球卫生安全领域,各国已成为"因病相依"的全球命运共同体。有效的全球卫生安全治理需要全球多边主义,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导向和以"美国优先"为原则的《全球卫生安全战略》与全球卫生安全的实现之间存在张力。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思维不仅侵蚀了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建构所必需的国际政治合作基础,也恶化了全球卫生安全的融资体系,因此对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秩序调整主要受到大国博弈、中小国家抱团和地区规范演变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于亚太地区秩序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重返亚洲"政策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进行了大幅改弦更张,这也使得"特朗普冲击"在美国当前的亚太战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战略目标由"地位优先"转为"实力优先";战略资源由"多方统筹"转为"依赖自我";战略手段由"多边主义"转为"双边主义"。"特朗普冲击"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政策导向的调整,在"美国优先"的整体导向下,其亚太战略呈现出"国内优先""实力优先""经济优先""中国优先"四大特点。受"特朗普冲击"的影响,亚太地区秩序也在不断进行着调整。  相似文献   

11.
宋伟  张旺 《现代国际关系》2024,(1):43-62+136-137
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以来,印度实施从“东向政策”到“东进政策”的战略调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莫迪政府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主要依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安全机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联合东南亚国家积极干预南海问题;与美日澳合作加强军事能力和军事存在;向南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力。印度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一是因为印度拥有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二是因为亚太地区是印度将影响力超越南亚次大陆、推进世界大国梦的优先方向。亚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其优先方向,主要是基于印度周边大国博弈的格局以及印度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基础。由于印度北部陆地安全形势的牵制、印度与主要合作伙伴在对抗中国立场上的不一致,以及印度海军军备本土制造能力难以支撑远洋战略等因素,印度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仍然面临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南海问题,并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形成内外呼应之势,致使该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当前,中美在南海陷入多重外交困境,尤其表现为法理困境、安全困境和信任困境。这使得美国因素成为南海问题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变量。中国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限制和弱化这种因素,以免将南海问题变成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  相似文献   

13.
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南海地区已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南海问题已成为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重大问题,南海安全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区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介入,成为诱发南海地区安全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反对外部势力介入,成为南海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建设性力量。那么,南海争端各方的重要国家越南是怎么看待域外大国的南海战略呢?近期,越南原驻瑞典、墨西哥大使,原外交部外交历史研究室主任阮玉长博士相继发表了 4 篇关于美、日、俄、印南海战略的文章。现全文译出,仅供参考,不代表译者同意其观点。  相似文献   

14.
自2010年7月,美国全面介入南海争端后,对外公开表达的立场是,在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上,"不选边站""不持立场"。然而,自2015年以来,美国越来越偏离"不持立场"的态度,转向事实上的"持立场",公开反对中国的主权主张。美国政策的转变反映了美国对南海地区力量格局转变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美国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防止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的需要。美国的持续深度介入使南海问题将注定成为中美之间长期博弈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海地区,中国与有关东南亚国家关于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的争端久拖未决,该地区历史上爆发过数次国际危机,美国均不同程度介入其危机管理过程。当前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密切相关,美国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南海危机不会置身事外,在南海问题趋紧以及美国积极介入的态势下,中国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加强南海地区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维护我国在南海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菅义伟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沿袭并发展了"安倍路线",其以印太地区为重点,升级日美印澳"指导性安全联盟",深化多边多层安保体系,强调经济安全保障议题,强化供应链安全,并经历了从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到利用多边围堵制华的路线转变。国际形势和印太权力格局新变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推动战后日本安全战略转型和迎合国内政治需求等是菅政府调整和深化国际安全战略的主要动因。菅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在能力和框架上均存在缺陷,背后的安全理念也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获得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但其产生的复杂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7.
南海地区国家如何在主权纠纷未获解决的情况下开展区域安全治理及实现南海和平、稳定,这至今仍是一个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南海地区现有的区域安全治理理念、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与地区国家实现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愿景之间还有不少落差。归根结底,这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由此产生的互信不足、缺失有关。南海区域安全治理的核心内容应聚焦于中国、东盟与美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及互信关系的建立,而致力于缓解与消除地区行为体"恐惧"心理与建立身份、角色认同的"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有可能为实现南海安全塑造一条理想的路径。南海"安全共同体"在理论上虽与"安全共同体"相通,但它不强调一个集体身份的建立,而寻求在地区现有安全态势基础上致力于中国、东盟与美国等主要行为体之间信任关系与身份、角色认同的确立。惟此,南海地区建立"安全共同体"的标志———"和平变革可靠性预期"的条件才有可能得以成熟。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大国安全互动的热点之一。在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进行复杂较量和博弈的同时,日本也在积极谋划和设计对南海问题的战略介入,这无疑会使本已复杂的南海局势更为复杂。有鉴于此,本文以日美两国推进对南海问题的战略参与为切入点,分析了日美同盟战略升级和战略扩展的基本趋向,阐释了日本对南海问题积极参与的战略动因,并结合日本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实践,对日美合作的未来态势进行了前瞻与预判。日本积极介入南海安全博弈既是其国家安全战略转型的结果,也是迎合美国再平衡战略而转变日美安全合作方式的具体措施,其目标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建立新的地区安全机制,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崛起,塑造和重构一个有利于日本的安全秩序与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东盟战略经历了"善意的忽视""选择性再接触"和"全方位介入"3个阶段。在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国通过军事援助、经济合作、多边接触与盟友协助4种方式强化了同东盟关系,将其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其对"利益"和"对手"的认知,需要站在东南亚地区秩序转变的视角下来审视。目前,东南亚地区秩序出现了中美东盟"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提供"一代一路""亚投行"等经济上的公共产品,美国逐步强化军事安全体系,而东盟则发挥着地区机制和规范的"引领者"角色。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东盟关系面临着新的不确定性。稳定的中-美-东盟三边关系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助于东南亚地区建立新的秩序。  相似文献   

20.
太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人类对太空的利用与探索,也威胁着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应对太空安全问题的多边主义随之出现,并在致力于太空碎片减缓、建立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禁止太空武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太空安全多边主义发展仍面临巨大困境:处理太空安全事务的三个多边机构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美国从中作梗,干扰国际太空合作;太空安全问题与核武器问题密切交织,导致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