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是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国家,对亚太地区新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一些中外学者认为,受中美互动影响,未来亚太新格局有可能呈现新冷战格局、二元格局、陆海分治、共同领导、协调合作、中美共治六大趋势。由于中美在亚太经济、安全等领域各具优势且两国利益相互交织,中美协调合作将最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新格局的未来趋向。中美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何种亚太新格局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在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彼此的利益,适当采用议题联系战略,对于中美关系平衡十分关键,中美协调合作的亚太新格局将在中美理性互动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演变中,一直伴随着"开放的区域主义"和"竞争性自由化"两种指导思想的竞争。当前的TPP与RCEP是这种竞争的延续,二者各有优势,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也利弊兼之,应以发展的、建设性的眼光看待两个地区自贸安排,推动TPP、RCEP和其他自贸安排相互沟通和互动,形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局面。APEC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有必要且已经具备相关条件制定新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整体目标,即催生亚太自由贸易安排。  相似文献   

3.
徐梅 《东北亚论坛》2021,30(5):56-67
在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中美博弈长期化、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并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发展滞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进展.继2018年3月亚太11国达成CPTPP后,2020年11月该地区15国签署了RCEP,"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为亚太自贸区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增添新动力.RCEP与CPTPP是目前亚太地区已成型的两大FTA,今后其如何发展演变,关涉未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前景.追踪RCEP动向,分析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政治影响,尤其对亚太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5.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调整触发亚太地缘空间发生变化,并形成四大特点。首先、亚太地缘经济版图呈现双轨竞争格局;其次、地缘安全空间呈现中美竞争性低度合作走向;第三、地缘政治空间变动凸现发展模式之争;第四、新技术成亚太地缘空间变化推手。国内外关注于亚太地缘环境变化现状和前景,聚焦于遏制性对抗格局抑或是竞争性合作格局走向的辩论。笔者认为,亚太地区遏制性对抗格局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存在,应该推动地区格局朝向竞争性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外交应在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周边利益共同体,在亚太区域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可概括为:中美关系进入了亚太地缘战略利益竞争的时代;领土争议有可能成为颠覆后冷战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大诱因;东亚区域内主要国家国内政治走向对区域经济与安全进程的冲击日趋突出;朝鲜半岛形势严峻;区域内经济与安全"二元分离"在进一步加深。2013年东亚安全形势将取决以下因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能走多远,在钓鱼岛问题上中美日三边将如何互动,黄海、南海局势能否稳定。2013年可能是亚太安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亚太安全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纷纷从经济合作的角度探讨应对之策,然而危机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安全秩序所形成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中美两国虽然在安全观念上存在分歧,但在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方面仍有较大的合作空间。本文试图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亚太安全局势发展的新动向,并探讨中美在亚太安全议题上加强协调的需求和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从战略高度谋划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亚太区域经济秩序正处于变革过程中。中国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国将致力于构建横跨太平洋两岸、惠及各方的地区合作框架,推动在太平洋两岸构建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共谋亚太长远发展。在推进亚太伙伴关系建设过程中,中国有优势,但是也需要同美国及其盟国协调,共同努力。中美双方在合作与竞争的博弈进程中,不冲突,不对抗,建立起相互协调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在APEC区域内共同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相似文献   

9.
姜跃春 《东北亚论坛》2013,(2):60-65,129,130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模式受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大国将为世界带来种种机遇。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纷纷调整其亚太政策。美国希望调整该地区合作"制度"规范亚太合作进程,日本希望通过呼应美国TPP战略来干预亚太一体化进程。东盟国家希望通过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强化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中日韩FTA谈判不仅有利于三国的经济利益,也将对亚太区域合作进程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同时,还必须加速本国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变化、经济合作深化、安全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中美在本地区的互动呈现出合作与竞争都在上升的趋势。中美亚太互动既塑造着两国关系,也影响着地区和全球局势。本文从利益和政策、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双边外交实践等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中美在本地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地缘重心东移的前提下,未来亚太地区新秩序的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或取决于包括中美在内的多重力量间的软权力均衡。与"硬权力均衡"多体现为"势均力敌"相比,"软权力均衡"主要体现为地区力量之间对彼此的认同、包容,及至实现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走向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实现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领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中美只有正确看待彼此在亚太的结构性矛盾,理性认知彼此的软权力现状,"柔性"管控分歧,提升战略互信以促合作,亚太新秩序的建立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为了提升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深化与亚太国家的经贸合作,智利、秘鲁、墨西哥和哥伦比亚4国成立了太平洋联盟.由于太平洋联盟具有经济总量较大、经济开放度较高的优势,且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成立将给拉美经济一体化、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太平洋联盟的成立也可能导致大国间的博弈更加复杂化,区域组织之间的竞争明显化,进而给拉美乃至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变数.中国应抓住大平洋联盟成立的机遇,积极与其发展自由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能源的供需、运输、价格在国际能源贸易体系中举足轻重。由于面临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激烈的战略博弈,该地区业已成为影响世界能源安全的关键区域。谋求中美亚太能源战略的积极互动,既需要构建能源合作的基本框架,更需要在适当的合作领域务实推进,达到不断深化的功能性溢出效果,从而引导亚太能源博弈格局的渐进性调整和方向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袁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1):55-66,156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及区域内其他力量的发展,导致亚太地区格局正在发生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中美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走势的最主要矛盾,因为中国崛起势头难以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也是一次兼顾历史与现实、涉及内政与外交、得到美国两党共同支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力量之变与战略之变同时发生,两强对立势难避免。但是,由于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和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在亚太地区各具优势彼此难以替代、在全球其他地域和领域的合作有助抵消亚太对抗,加之双边利益深度捆绑,中美博弈未必会走向战略对抗,而完全具备走向良性互动的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一个根本问题(亚太主导权)的破解、两套体系的对接、三大海域的危机管控、四组三边关系的经营和五个多边组织的互动等"一二三四五"问题。这既是中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能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范存祺  莫敏 《东北亚论坛》2024,(2):114-126+128
以东盟为轴心、“10+1”自由贸易协定为辐条的“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是当前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显著特征,然而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安排会造成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的困局。RCEP作为亚太地区进阶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在顶层设计上可以有效覆盖多个多边、双边自由贸易安排,通过制度融合与规则对接、政治互信与文明互鉴、经济重塑与话语权提升等三大路径,可有效降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碎片化和复杂化风险,推动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整合和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该从近期、中期、远期入手,深度参与RCEP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亚太地区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在欧盟和北美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热点。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也更加重视东亚以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和地区,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一、日本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新动向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才开始探讨双边和地区FTA的可能性,并且其相关部门陆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根本上源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转移态势,是中美总体力量差距背景下局部力量平衡的表现。这种力量平衡表现为: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中心与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二元结构平衡”;中国作为陆权大国与美国作为海权大国的“陆海权力平衡”;在中国近海区域,中美权力均衡态势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中美对既有安全矛盾管理的失效以及彼此安全威胁认知的反复塑造,客观上增强了矛盾对立的烈度,安全困境逐步形成。随着权力消长和政策互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逐步呈现出从经典安全困境转向“国家引导型的安全困境”加剧的趋势。未来,中美亚太安全矛盾仍然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技术发展引发的军事威慑变化、意识形态竞争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因素,则将决定既有安全矛盾是否会走向冲突。  相似文献   

20.
过去四年,中美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历经金融危机的同舟共济、美重返亚太的利益碰撞、经贸摩擦的日渐频繁,双边经贸合作与竞争不断扩展和深化。展望奥巴马第二任期对华经济政策,以“务实合作为基、战略遏制为本”的两面性经济外交的基调未变,具体经济政策将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和可变性。中美经贸关系大方向不会变,合作仍是主流,竞争将趋激烈,规则之争是焦点,摩擦更易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