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贸易一体化是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初级阶段。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将加速亚洲贸易一体化进程,或将改变东盟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将亚洲的区域合作转变到大国主导的轨道上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彰显了中国作为地区领导者的自信与风范,同时也是中国政府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唯一区域战略选择。然而,中日韩之间的"强异质性"、美国主导的TPP对亚洲的渗透以及东盟主导的RCEP战略转变等,意味着中日韩一体化合作必将是一场超越经济的博弈。  相似文献   

2.
当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和平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体系约束也越来越明显.在周边层面,以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为导向,"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层面,以美欧"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为导向,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经济体系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必然会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亚太区域合作正进入一个新的"框架重构"阶段。由TPP所引发的东亚地区秩序或亚太区域合作格局的变化势必会对中国的东亚一体化战略和东盟为中心的渐进性一体化原则形成新的挑战。同时,以TTIP和TISA为代表的欧美新贸易投资协定正在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新的重大外部因素。因此,着眼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中国有必要在深化国内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完成更高标准的自贸区战略布局;在世界经济规则的重构中提出新的战略议程,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TPP因美国参与而备受瞩目,并增加了未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向的不确定性。作为横跨太平洋两岸的三大经济体,中国、美国和日本对TPP的立场和态度有所不同。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试图主导这一制定新一轮贸易游戏规则的新平台,借此构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日本将TPP视为进一步开拓亚太市场,提升FTA战略实施水平,强化美日同盟关系并提升亚太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对TPP谈判持开放心态,做好相关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试析TPP谈判进展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扩容谈判在亚太地区进展迅速.就内在动力而言,TPP扩容谈判受到世界经济形势不振、亚太区域合作瓶颈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多方面因素促动;就其前景而言,未来两年在现有十一个谈判国间达成初步协议的可能性最大.TPP有可能成为美国塑造未来亚太甚至全球国际经济合作秩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刚刚启动的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成为改变地区发展前景,实现东亚/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议程。鉴于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的开放现状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TPP发达成员在规则与标准制定方面的诉求,RCEP很难在2015年以前顺利建成。单纯的经济融合还不足以使东亚/亚太区域合作实现所谓的"纳什均衡"或"帕累托最优"。面对TPP的挑战,要想把RCEP作为实现亚太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还需要中日韩三国共同推动和支持东盟协调与推进。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制度选择"能力,未来东亚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走向从根本上将取决于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由于其更加优异的增长业绩,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二是在区域增长格局中,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三是在大国经济关系中,日本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地位勉力维持,而中国地位快速提升;四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东亚正取代欧洲和北美,成为全球性区域合作浪潮的中心;五是在区域合作架构中,APEC、EAS、TPP等带有显著"亚太"特征的框架,正在促使以"10+3"为主渠道的合作框架加速重构.东亚经济格局加速变化的直接后果,势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整体架构和发展态势产生深广影响.对此,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区内各国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以后,亚太地区掀起了一股以高水平、高标准为特征的地区合作潮流。毋庸置疑,TPP是美国亚太经济合作战略的集中体现,它的出现导致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分化。但是,分化并不必然导致对抗,TPP与"10+N"机制之间还是具有诸多良性互动的条件。中国应寻找一条实现亚太兼容性合作的战略路径,推动本国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权力结构变化和全球价值链展开的双重驱动下,亚太区域价值链的构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复杂特点。作为亚太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一环,TPP的高标准规则将对既有的亚太价值链的贸易、投资结构和发展机制以及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需要以深化内部经济改革和参与构建亚太价值链的实践为基础,主动调整它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运行结构和状态,实现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对接。同时,中国应积极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尝试接纳和运行TPP达成的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而实现亚太价值链的机制融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东盟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经济复苏、东亚经济增长、世界形势多变的情况下 ,东盟在2003年比较活跃 ,成为亚洲舞台上的一个热点 ,不仅促进了东盟内部在政治、经济、地区安全、社会的一体化进程 ,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国家的合作 ,加强了与美国、欧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它的启动积极地推动了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一、东盟 :扩大合作 ,促进一体化2003年的世界并不宁静 ,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SARS”上半年肆虐东北亚和东南亚 ,在这种多变的形势下 ,东盟在各方面加强了内…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other Asia-Pacific The Asia-Pacific economies has brought about a booming regional economy and turne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to an engine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address, Mr. Chen Yuan also introduces China's new round of reform and calls for a regional partnership that needs top-level designing, continued commitment to open regionalism,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3.
从普京出访看俄罗斯亚洲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俄罗斯外交十分活跃.从7月份开始.普京总统先后出访了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和蒙古五国。其亚洲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与亚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反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加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恢复和扩大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加强俄全方位外交的力度.增强同美国等西方大国在欧洲对抗的筹码。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Is a rising China good for the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dominant point of view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a resounding no. However, that realist point of view, based on the very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Europe, is not appropriate in the Asia-Pacific context. Area studies are a useful tool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sia-Pacific situ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e that a rising China will be good for the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rough the lens of histor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analyses. First, history shows that once China is strong and stable, order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 preserved. Second, with China's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after it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Asia-Pacific region has been enhanced. Third, regional security has been assured by a peaceful and strong China. Finally, the pape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 stable and strong China is beneficial for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16.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3):3-16,127
在世界大变局中,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老二”易位。苏联、日本皆不例外;21世纪以来欧盟也由盛转衰。未来国际格局可能有三种前景:1.中美两极对抗体制;2.中美竞争合作的“两极多元体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并存,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看世界潮流是走向和平多边主义还是暴力多边主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后的战略选择是“济弱扶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做贡献。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修改宪法,成为“能战国家”的一员,加入暴力强权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国际协调,还是搞排他经济集团,远交近攻,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利用中美对立从中渔利,还是促进中美协调而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和台湾问题,还是重走历史老路?囿于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决策逻辑,同中国搞战略对抗,还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些战略选择将关乎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起双边联盟体系,但近年来对于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更为积极。美国近几届政府在亚太安全战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都在推动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而为何发生这一转变值得探讨。美国在权力优势明显时,倾向于采取双边合作;当美国权力优势缩小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其安全合作形式是接近于联盟还是相对松散的安全合作,则取决于外部威胁性质和内部分歧大小。美国亚太安全合作形式的调整取决于中美实力差距、外部威胁变化和成员国分歧,多边形式可以更大范围地进行国际动员,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拥有稳固的合作基础、灵活的多边形式和共同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美国调动战略资源和联合应对共同关注的威胁。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但不同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程度不一、成员战略分歧和合作议题分散的影响,合作进程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短缺成为我国未来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中俄两国石油合作互补性强,俄罗斯石油的总储量约为200亿吨,而我国从俄罗斯和中亚的进口只占7.5%[1]。两国石油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波折和问题。通过对普京两任总统期间的石油战略分析,可以对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景进行理性的预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矛盾持续发酵,逐渐形成安全利益、理念和地区安全秩序构想的全面对立态势,成为影响中美和平共处的重要因素。秩序疑虑与热点问题的对立是中美在亚太地区安全矛盾的主要表现。中美亚太安全矛盾的全方位突显,根本上源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转移态势,是中美总体力量差距背景下局部力量平衡的表现。这种力量平衡表现为: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中心与美国作为地区安全中心的“二元结构平衡”;中国作为陆权大国与美国作为海权大国的“陆海权力平衡”;在中国近海区域,中美权力均衡态势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中美对既有安全矛盾管理的失效以及彼此安全威胁认知的反复塑造,客观上增强了矛盾对立的烈度,安全困境逐步形成。随着权力消长和政策互动,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逐步呈现出从经典安全困境转向“国家引导型的安全困境”加剧的趋势。未来,中美亚太安全矛盾仍然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经济相互依存趋势、技术发展引发的军事威慑变化、意识形态竞争以及非传统安全合作等因素,则将决定既有安全矛盾是否会走向冲突。  相似文献   

20.
刘文  刘婷 《东北亚论坛》2013,(2):66-80,130
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东亚货币一体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日韩3国货币合作在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货币合作具有经济基础:3国经济力量雄厚,产业结构和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增长迅速,汇率波动差异趋小,货币政策方向也渐趋一致。计算3国货币合作的OCA指数表明,与危机前相比,3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已经有了明显改善,3国2011年的OCA指数与1995年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相近,这表明与当初的欧盟相似,3国已具备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条件。人民币和日元的协调与合作对3国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中国应谨慎而积极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