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中亚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是全球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并以咸海生态危机为标志.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亚国家的社会发展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把中亚生态环境问题分为四类并分别做了说明;介绍了中亚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况和制约环境生态治理的因素,指出主要由于经济财政困难,中亚环境治理迄今未取得重要进展.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中亚国家必须进行区域协调与合作.中国应从中亚生态危机中吸取教训并与中亚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2.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在涉及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国家构建和社会转型历程这一庞大课题的反思和研究中,中亚地区的地区治理状况及其变迁是一个能带来诸多学理价值和政策启发的学术议程.空间重塑、治理实践、互动规则、象征政治四个方面是中亚地区治理及其变迁研究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四个维度.从这四个维度予以考察,大体能勾勒出中亚地区治理变迁的大致轮廓及由此衍生的地区秩序类型.不过,这几个维度是涉及中亚地区治理的"骨架",而要描绘出其"血肉",还需要对其中的几个重点议题予以深入分析.这些议题包括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演进及其动力、中亚地区秩序的特征及其变迁、中亚地区治理的主要领域及对地区秩序形成和维持的影响、各治理主体在中亚地区秩序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策略.对涉及中亚地区治理的四个维度和四个议题进行细致考察,有望能较为清晰完整地把握三十年来中亚地区的治理状况、变迁轨迹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就突出地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中亚地缘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生成的跨国性和地区性,仅凭个别国家能力很难有效治理。而中亚各民族国家曲折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着地区各国建立起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致使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酵、升温。这一趋势如仍不能引起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独立25年来,中亚各国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蔓延的危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联合行动,"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但存在于各国高度关注之外的民族关系、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非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仍然不断积累,并正在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Republic of Uzbekistan,Pec)位于中亚的中部,北面和东北接哈萨克斯坦,南连阿富汗,东部及东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北濒咸海,西南与土库曼斯坦毗邻,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宽925公里,国土面积44.74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2.54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发展新动力,是中国对外开发和中外合作的新发展,覆盖从中国周边由近及远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的腹心区域,是中国最直接的邻近地区之一,也是亚欧陆路交通的要冲和多种文化的交汇口,与南亚、东南亚一起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最直接接壤、项目最多、力度最大的"重点地区"。中国应与中亚相关国家持续努力推进,力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更多、更大、更显著的发展及合作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勾勒了"受力平台-外部力量-回应"三要素的简单结构,并设想中亚为受力平台,外国在中亚的角逐为外力,中亚的地区化为回应.文章概略地介绍了中亚"平台",主要对外力在层次上和类型上进行整理,对中亚地区化的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文章认识到中亚与中国的重要性,并力图客观分析之.  相似文献   

7.
构建丝路粮食通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枢纽部位,具有从内陆贯通亚欧大陆的地缘区位优势。耕地资源是中亚最具优势、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使中亚具备打造出世界级粮仓的天然禀赋。在中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哈萨克斯坦具备发挥这两种优势的潜力。以哈萨克斯坦为切入点,拓展中哈农业深度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共建丝路粮食通道,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第二条为了发展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和东欧各国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杂志的社会功能,特建立《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理事会。第三条《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理事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以及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造成沉重打击。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给中亚各国吸引外资缓解本国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由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使之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不可避免招致美俄等国的猜疑和忧心,从而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挑战。不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合作是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资源互补"基础之上的双边关系,未来合作的机遇仍然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后阿富汗战争时期的美国中亚外交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3年里,阿富汗战争主导了美国的中亚政策。在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国中亚利益的结构将发生变化,阿富汗战争不再是美国中亚政策的主导因素,这将导致美国中亚政策的变化。中亚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将下降,美国对中亚的关注将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亚的地位也将下降,但美国政策选择的自由度将提高。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将上升,地缘政治将重回美国中亚政策的中心,大国力量对比将呈现新形态。美国将继续推进"新丝绸之路战略",继续参与中亚的"大游戏",但它将以俄罗斯还是中国为主要对手,存在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11.
图片报道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驻华使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社会治理经验比较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7月9日在京举行,各界学者6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会见了来京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鸟兹别克斯坦总统国家管理学院院长阿卜杜瓦希托夫一行。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于2010年10月19日在兰州大学共同举行了"美国中亚政策与中美关系"研讨会,来自国防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甘肃友联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美国的中亚政策和中美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会议对美国到底有没有中亚战略、中亚战略与中亚政策有没有区别、美国目前在中亚的存在对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以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安全是机遇还是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我国学术界的中亚研究拓展了思路。这里选辑了部分会议稿件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作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重要的一极,其能源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获得中印两国的重视。为了维护能源供应安全,中印加强了针对中亚地区的能源战略布局。印度以加快战略北上,通过发展与中亚周边国家关系和加强与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合作等策略逐步建立起围绕中亚地区的"半月形布局";而中国则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以发展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为重点,通过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构建起以中亚地区为节点的"线性布局"。未来,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博弈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的分配上,同时,维护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稳定将成为两国开展合作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陆上直接与中国接壤的地区之一,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要道和多种文化的汇集点。由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中亚五国自苏联解体获得独立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国和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重点区域。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了中亚地区国家的积极响应。6年来,中亚地区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成果最多、进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这些国家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同样也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该倡议在中亚地区国家取得的成绩,分析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面临着国家政治稳定性、军事安全性、国内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国家间利益冲突、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干扰等五方面挑战。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我们在中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构建中国-中亚"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的产生是中亚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亚五国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对民主治理模式的新探索。这一探索包含了对以往政治模式的惯性依赖。这种惯性过程不仅在现在塑造着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还会在未来对中亚地区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是中亚国家独立三十周年的特殊年份。回顾中亚地区的治理历程可发现,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大体经历了规则治理为主到关系治理为主的演进。中亚国家独立后的优先任务在于学习并接受国际规范与规则,提升自身的国际生存能力,而国际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中亚国家间的互动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这种态势,导致中亚地区治理具有浓郁的规范治理的特征。而“9·11”事件后,尤其是当2003~2005年间“颜色革命”波及后苏联空间时,中亚国家意识到处理好与域外大国的关系极为重要,因其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政权生存,由此导致各国将实现对各种关系的大致平衡视为国家优先任务,这使中亚地区治理的关系治理特征凸显。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反映了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行为体逐渐增多、地区治理议题日益繁杂、治理主体间关系日益复杂等现实。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转型有多重影响,如中亚国家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地区治理成效好坏参半,各国寻求关系平衡增大了大国主导中亚事务的难度,使中亚地区逐渐形成了后自由主义的地区秩序类型。  相似文献   

17.
沃罗比约夫2012年12月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他认为中亚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深化,“中国模式”对中亚国家有一定吸引力;上合组织的成立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有共同利益,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张屹峰  潘光 《和平与发展》2009,(1):31-35,4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中亚战略的重点几经波折和调整,现已趋向成熟稳健,形成了以推动中亚区域合作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并取得了显著实效,为美国在中亚的存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和现实基础,对中亚局势的走向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的中亚经济战略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亚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国可以顺势而为,尽可能通过多边机制参与美国主导的经济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亚各国家正在推进的民族发展战略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契合,中亚国家地处南北、东西交通运输走廊的交汇位置,在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政治外交等方面中亚国家可为丝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借力资源,同时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也可为中亚国家民族发展提供借力资源,前者与后者彼此之间应形成合力。在中亚国家中,土库曼斯坦在很多个方面都能找到与丝路经济带建设相匹配或者契合之处,它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中亚推进的重要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亚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中亚外交的基础.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一起.中国充分认识到中亚地区的特点,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由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所有中亚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中国推动中亚和谐地区建设的构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