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探讨卵泡刺激素(FSH)是否可以通过影响腹腔肠系膜后神经节的活动调节雌性山羊的生殖活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FSH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肠系膜后神经节中,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分布广泛,神经细胞、支持细胞、施万细胞以及过路纤维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中;在神经细胞中,FSH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分布较少,呈弱阳性。表明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神经元对FSH具有反应性,提示FSH可能通过肠系膜后神经节发出的交感节后神经这一途径调节生殖系统的机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4和6月龄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小肠各段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月龄到6月龄犊牛空肠肌间神经节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相比变化较大;4月龄以空肠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核质比(为0.16)最小,回肠与空肠的核质比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空肠与十二指肠的核质比差异显著(P<0.05),6月龄空肠的核质比(为0.25)最大,但小肠各段的核质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犊牛小肠各段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核质比的发育变化可能与其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选择健康、未产、体重220~250 g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方法鉴定其动情周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大鼠动情周期子宫内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子宫各层均有不同程度NSE免疫阳性产物分布,并随动情周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各期子宫内膜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肥大细胞等NSE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不大,但着色深浅有一定差别,动情期着色最深,动情后期、动情间期、动情前期着色依次减弱;肌层和子宫外膜中,动情期着色最深,动情后期着色最浅,动情间期表达量明显回升,动情前期比动情期着色稍浅.表明,NSE在子宫中的分布可能受性类固醇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硫代硫酸醛复红法(TAF)来显示催产素、加压素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奶山羊下丘脑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这两种神经元均为多极神经元。胞体较大,呈圆形、梭形、梨形等形态,胞质中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它们集中分布在视上核(SON)和室旁核(PVN)中,有少量的神经元可分布在室周核、环状核、穹窿周核和交叉上核。个别的可出现在视前区、下丘脑前区、下丘脑外侧区、前联合核等部位。在一些主要分布的核团内还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和毛细血管,有的神经纤维内可明显地见到串珠状的分泌颗粒。神经元的突起及神经纤维有较明显地走向第三脑室和附近血管的趋势。因此,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向脑室和血管释放的可能性。在细胞外还可见到较多的阳性颗粒,成堆分布,这些可能是催产素和加压素中的结合蛋白分离后被着色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绵羊和山羊嗜血支原体在甘肃、辽宁、内蒙古、宁夏、重庆、海南等地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种类,利用瑞氏染色方法和已发表的嗜血支原体通用qPCR方法,对2011—2015年间采自上述地区的绵羊和山羊血液样品346份进行了检测,并对部分qPCR阳性样品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在甘肃、内蒙古的绵羊样品中和重庆、海南的山羊样品中检出嗜血支原体;其中,瑞氏染色方法的绵羊样品阳性率为12.45%(33/265),山羊样品阳性率为24.69%(20/81);qPCR绵羊阳性率为22.26%(59/265),山羊阳性率为37.04%(30/81)。对部分阳性样品的qPCR产物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绵羊样品中5/7份为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共同感染,1/7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7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山羊样品中,2/3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3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本文在我国首次证实山羊和绵羊中流行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两种不同的嗜血支原体,且绵羊中存在两种嗜血支原体共同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在不同海拔地区黄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精功能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了PGP9.5在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黄牛睾丸组织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PGP9.5显著分布于平原黄牛和高原黄牛睾丸Leydig细胞中,间质血管周围或血管壁内为阴性,生精小管内初级精母细胞为阴性,其余生精细胞为阳性;PGP9.5在平原黄牛Sertoli细胞为强阳性表达,而高原黄牛阳性信号有所减弱,仅在Sertoli细胞顶部呈弱阳性表达;PGP9.5阳性信号高原黄牛和平原黄牛表达均在睾丸头和睾丸尾较强,睾丸体最弱。结论:PGP9.5在不同海拔地区黄牛睾丸生精小管及Leydig细胞中均有分布,表明PGP9.5影响精子发生和激素合成等生殖机能活动;PGP9.5在高原黄牛Sertoli细胞中的分布明显较平原黄牛弱,提示高原环境对睾丸生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分离自1日龄仔猪体内的胰腺干细胞为检测细胞,诱导其向胰腺β细胞和三胚层功能性细胞分化,以证实分离的胰腺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采用RPMI 1640培养液添加烟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胰腺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添加5-氮胞苷向心肌细胞诱导;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和抗坏血酸盐联合向成骨细胞诱导;用不同浓度的β-巯基乙醇作用不同时间向神经细胞诱导。结果表明,分离的仔猪胰腺干细胞在向胰腺β细胞诱导后,表现出胰岛素特征性双硫腙染色阳性,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诱导胰腺干细胞可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向心肌细胞诱导后,表现心肌细胞的α-actin和肌糖原阳性;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细胞表现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阳性和基质细胞钙离子茜素红染色阳性;向神经细胞诱导后,表达神经细胞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神经丝蛋白-200等多种表面标志。证实分离的仔猪胰腺干细胞具有向三胚层功能性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对脑炎原虫性脑肉芽肿形成的影响,应用普通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对脑炎原虫性脑肉芽肿进行观察,分析脑炎原虫性脑肉芽肿形成与信号转导通路中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丝裂源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四种关键性蛋白的关系。结果显示,所有患病家兔的脑组织中均有数量不等的脑肉芽肿和非化脓性脑炎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GF、TPK、MAPK和ERK的表达在肉芽肿中的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明显增高,呈强阳性反应,染成深棕色;用Western-blot检测,患病家兔脑组织中的NGF、TPK、MAPK和ERK等信号转导通路关键蛋白表丰度明显高于健康家兔。以上结果表明,ERK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强大的级联反应参与了家兔脑炎原虫性脑肉芽肿的形成,在脑肉芽肿形成过程中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发情周期山羊卵巢中的表达规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关中奶山羊卵巢中GPR30和NGF的定位和相对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R30和NG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不同程度地分布于发情周期山羊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两者在各级卵泡中的表达量不同,GPR30在各级卵泡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1);NGF在原始卵泡中以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1),在初级卵泡以间情期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在发情周期的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中的表达规律和GPR30相似,间情期NGF在黄体细胞的表达强度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P<0.01)。表明GPR30和NGF不同程度地参与关中奶山羊卵巢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以及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的链霉素抗生物素 过氧化酶(streptaridin peroxidase,SP)法,对羔羊丘脑下部催产素(oxytocin,OT)神经元的定位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丘脑下部分泌OT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室旁核和视上核,在环核、视上弥散核、弓状核、室周核、穹窿周核、丘脑下部前区、丘脑下部外侧区、丘脑下部后核和乳头体各核团等也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纤维仅见于室旁核、视上弥散核、视上核和交叉上核,在正中隆起第三脑室附近有较多数量的阳性神经纤维。观察结果提示,OT在羔羊丘脑下部分布广泛,且丘脑下部OT经神经垂体、第三脑室、血管3条途径释放,经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发育的第3.5~20.5天鸡胚腺垂体卵泡刺激素(FSH)细胞的发生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鸡胚发育的中期(第10.5天),可观察到少量明显的FSH细胞分布于腺垂体后叶,随着胚胎的发育,FSH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发育的第16.5天FSH细胞数量增加到了整个孵化期的最大值,分布于垂体后叶的腹侧,前叶仅有少量零散的FSH细胞;在发育的第18.5天至出生期FSH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早期FSH细胞体积小、细胞浆少、细胞核大,单个或团状分布,随着胚龄的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增多、细胞浆浓染。结果表明,鸡胚胎腺垂体FSH细胞发生于胚胎发育的中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中后期;FSH细胞分布于垂体后叶腹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鸡胚胎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细胞的发生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分别在鸡胚胎发育的第 3.5~ 2 0 .5d采集鸡胚胎垂体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鸡胚胎腺垂体ACTH细胞的发生、数量和形态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鸡胚胎发育早期 (10 .5d)可观察到少量明显的ACTH细胞分布于腺垂体前叶 ,随着胚胎的发育 ,ACTH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分布于整个腺垂体前叶。早期ACTH细胞体积小、细胞浆少、细胞核较大、细胞界限不清 ,随着胚龄的增加 ,ACTH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浆增多、细胞浆浓染。结果证明 ,鸡胚胎腺垂体ACTH细胞发生于胚胎发育的中期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中期至出壳前 ,而ACTH细胞的分泌功能在胚胎后期最活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适于鸭瘟病毒(DPV)弱毒增殖的细胞系,利用4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鸭品系,体外分离鸭胚肝细胞,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获得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DuLMSC)。接种DPV疫苗株C-KCE后,结果显示:F1~F10代均能稳定出现CPE;将F10病毒接种细胞24 h后,通过扫描电镜在胞质、胞核及细胞间隙均能够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F1至F10代均能扩增出DPV UL2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F1、F5、F10代的扩增产物与NCBI中公布的DPV株(EU082088)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源自B4系单倍型鸭的DuLMSC细胞系增殖DPV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B1、B2和B3系。本研究为稳定培养鸭瘟病毒提供了优良稳定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免疫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日龄健康番鸭为研究对象,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IL-2和IL-6含量,脾和腔上囊中浆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MDRV感染组番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腔上囊和脾中浆细胞数量在攻毒后第10~20 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中IL-2和IL-6含量在攻毒后第10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MDRV感染能较快且持久地降低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破坏免疫器官中的浆细胞,影响体液免疫功能,还影响免疫分子IL-2和IL-6的形成,进一步干扰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从而容易诱发继发感染,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硝基苯致小鼠骨髓细胞的突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讨硝基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将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染毒组(26、52、104mg/kg)、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花生油)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连续灌胃染毒7 d,检测骨髓细胞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骨髓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均有增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减少,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硝基苯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6.
以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ATCC VR 2332 株人工单独感染3 头3 周龄仔猪,并用PRRSV ATCC VR 2332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联合感染2 头3 周龄仔猪,每日检查试验猪体温、采食情况及临床表现,并用HerdChek IDEXX 试剂盒测其血清抗体。PRRSV PCV2联合感染猪分别在感染后1、3周剖杀,PRRSV单独感染猪和健康对照猪分别在感染后1、2和3周剖杀,对全部试验猪的肺组织进行灌洗处理以获得肺泡巨噬细胞(PAM),用PAM进行抹片,同时用肺组织直接进行触片做间接免疫荧光(IIF)检测。结果表明,用所获得的3 株单克隆抗体均检测到人工感染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另外,用IIF检测7 头临床疑似PRRS病猪的PAM抹片,其中沭阳县的2头猪呈现阳性反应;对这2头猪的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在盲传到第4代时Marc 145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证实用所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检测临床样品的结果准确而可靠,且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通过IIF用于检测猪肺组织中的PRRSV抗原。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外源性TGF-β1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表达CTGF mRNA的影响,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和纯化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细胞的纯度。然后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TGF-β1(0,1,5,10ng/mL)作用乳腺上皮细胞,作用12,24,48,72h后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CT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并对CTGF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TGF-β1处理组(1,5,10ng/mL)较对照组(0ng/mL)差异显著(P<0.05);处理组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并呈正量效关系: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基本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测序分析结果证明扩增产物为牛的CTGF基因序列,表明外源性TGF-β1可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TGF mRNA的表达,进而在奶牛乳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原核表达并纯化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3A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H2、4B1、7F5,并对这3株单抗进行了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单抗3H2和4B1为IgG2a亚型,7F5为IgG2b亚型。单抗7F5针对的表位与3H2和4B1两株单抗的表位不一致;这3株单抗均能够与FMDV特异性结合,且单抗4B1与所有3A相关蛋白均反应。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3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建立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