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诚  张弘扬 《东北亚论坛》2023,(1):72-85+12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变,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成为中国国家发展、东亚区域合作与东西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中日韩三国历史上深厚的文化交流传统、长期共享的儒学知识与儒家文化、由相似近现代历史促成的“东亚意识”、以“鲁迅文学”“东亚鲁迅”为代表的现代思想传统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前置条件。然而,日本近代以来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其在战后缺乏深刻反思以及“美国内在于东亚”这一事实,造成了诸多阻碍东亚人文共同体形成的质素。此外,在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过程中,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治与文化的互动均应纳入我们的视野。在审慎处理“儒家文化—本土文化”“精英阶层—大众阶层”“东方文明—西方文明”三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现实路径应聚焦于以下几点:官方文化对话与民间自发交流共进;重建文化领导力与尊重文化异质性并举;改革教学体系与运用文化遗产并重;以智识支持促进规范内化,寻求原创性知识产品。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局部经济圈的形成。如果把环黄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和北回归线经济圈相互连接起来,可以促成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形成。为防止海域污染,目前已成立了两个沿岸城市间协议体。并定期召开有关环境污染和技术转让的专家会议。日本北九州、山口地区将在城市间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亚一体化经济合作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内容提要:东亚经济整体增长,经贸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化。总体上看,东亚经济合作正循着贸易—经济圈—自由贸易—金融、货币合作形式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田几多郎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历史课题,即"世界性的世界形成主义"。西田的世界观是以东亚为视角、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观,其目的是将"八纮为宇"的"皇道精神"发挥于世界。在日本政府已经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洲战略之后,西田提出"东亚共荣圈"理念,试图从哲学的世界观、文化观角度解读并深化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西田的"东亚共荣圈"中包含浓厚的日本历史特殊性和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与军部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5.
“雁行模式”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的新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经济在不同阶段依次相继起飞,其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之一缘于东亚分工模式———“雁行模式”。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中国、韩国等部分国家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雁行模式”的分工排序。在未来的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资本、技术主要提供者的日本能否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人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合作与东亚区域经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是中日韩合作10周年。三国经济占东亚地区GDP的3/4和贸易额的2/3,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亚是富有发展潜力和欣欣向荣的重要地区。当前东亚经贸合作中出现了三个新情况和新起点。在三国合作的基础上,东亚未来有望成为依存性、互补性很强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圈”。但中日韩合作需要进一步提升。中日间维持“战略互惠关系”的关键是必须要建立“信赖关系”。中韩间的合作仍须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给东亚提出了两大问题,这与东亚金融危机一起加快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的雏形——“10+3”机制的产生。作为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唯一主渠道,“10+3”机制适合东亚的特点,推动了东亚合作的进程,为地区一体化确立了框架;并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松散性、高起点性等特征;为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应采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机制、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增强东亚地区互信等措施。“10+3”机制是区域合作新框架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正式向东亚各国提出了由“10+3”机制向建立“东亚共同体”发展的长远设想。2004年第八届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则从政府层面明确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可以说,东亚的区域合作已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但要加快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理念建构是基础。国内外的学者对构建东亚地区的集体认同,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的探索,但并没有对东亚共同体理念进行专门的研究。笔者基于东亚文化结构状况、区域合作现状和区域观念整合目标等层面的分析,认为东亚共同体建构的是一种多元共生的理念,这种理念根植于东亚以“兼…  相似文献   

9.
东盟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通商政策的新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由东盟+3组成的“东亚”是清迈协议所倡导的国际金融合作的地区概念,也意味着国际生产网络形成的地理范围。因此东盟+3在实现了从自由贸易协定(FTA)到东亚共同体的更深的一体化时便考虑到极其自然的经济一体化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东亚经济合作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亚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以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化的发展新阶段。由于包括日本、中国、东盟等在内的东亚主要国家都参加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来,使经济合作机制化在东亚地区具有了普遍的性质。但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惟一形式。目前东亚经济合作已经出现多种机制并存的局面。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它给东亚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东亚经济合作机制化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离成熟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增加,环黄渤海地区受到关注。最近,韩国公布了“第四次国土综合修正计划”(2006—2020年),而中国也发表了“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虽然韩中两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其关注角度也不同,但是长期发展计划从“地区均衡发展”角度看具有共性。因此,把韩国全罗北道圈发展构想和中国天津圈发展展望一同考虑并研究两个地区相互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中韩两国应加强在生产、流通、物流、文化、教育方面的相互开放,联系与合作,以促进环黄(渤)海经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韩经贸合作与东亚自由贸易区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作为21世纪区域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关注。以中韩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推动未来建立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地区各国或地区的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积极探索。新的区域战略支点与运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集散功能、配置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有效运用中韩两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以“互利双赢”的利益关系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协调、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东亚区域合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韩签署FTA是两国对现实背景和贸易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尽管美国的遏制意图和韩国的抢占制高点的意图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试图使自身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动位置,但美韩FTA的久拖不决也使其潜在的影响产生了变数。韩国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在走一条有别于东亚区域合作既有模式的道路,必然会对原有进程产生影响。它还使中国目前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缩水,因而有必要重新评估我国自身的FTA战略,以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hina’s growing power and assertiveness towards its smaller and weaker neighbours has been a wakeup call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which, as a result, have stepped up their involvement in East Asia. EU security policy in the region shows many elements of alignmen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differences. In North East Asia, the EU has adopted harsh sanctions against North Korea but, contrary to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ich continues to seek regime change, has left the door open for dialogue. Moreover, the EU supports the process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ile Washingt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lukewarm towards a process that excludes the US and risks being dominated by Beijing. The transatlantic allies also show differing approaches with regard to maritim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ile EU security policy in East Asia is largely complementary to that of Washington, in some cases Europe tends – albeit inadvertently – to favour Beijing.  相似文献   

16.
中日韩东亚共同体构想指导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韩对建立东亚共同体达成共识后,各界对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并不乐观。从各国关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指导思想上看,日本是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应对中国崛起,提高本国在东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韩国是为了摆脱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三明治"地位;而中国更多地从"和谐世界"理念出发,为本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尽管中日韩对东亚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但三国指导思想的相互矛盾影响了三国的切实合作,同时,现存的领土问题、主导权之争、美国因素等都是现实障碍。因此,处理好中日韩与美日韩的关系,加强中日韩合作是推动东亚共同体获得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进入新千年后,中朝经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发展,特别是2003和2004年连续取得突破10亿美元的最好业绩,使中国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得以凸现,使东亚各国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中朝双边贸易未来几年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经济圈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外贸增长迅速,但人民币汇率对环渤海经济圈国际贸易收支影响却很小,环渤海经济圈地区收入水平对该地区国际贸易收支影响也较小,而外国收入水平是影响该地区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稳定现有发达国家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国家市场对该地区企业进行贸易转型和贸易创造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远东与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全俄经济回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有待转型,人口流失,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远东与俄欧洲部分相距遥远,在很多问题上俄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远东的优势是与东北亚地区国家毗邻。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合作,有利于远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俄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促进远东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