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时期周边外交方针,简洁生动、寓意深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好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既是新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造和发展,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结晶和延伸。周边外交,如果泛指与邻国的邦交,则古亦有之。古代中国各诸侯国及中原王朝  相似文献   

2.
周边地区是中国安身立命之首、发展繁荣之机,公共外交则是新形势下促进中国与周边关系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当前,面向周边的公共外交工作承载着重要的理念和任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瓶颈。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制定并完善一套完整的周边公共外交战略,主要路径是:增强宏观视野中的"大周边"意识;提倡与周边国家的互助与共塑;凝聚社会公众的资源与共识;致力于中国话语的总结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刘卿 《国际问题研究》2022,(2):1-19+153
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理论为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变化、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而不断创新,它弘扬了和平发展的外交思想,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理念,倡导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国与周边共同发展的核心内涵,强调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实践中,中国周边外交重视元首引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新安全观与区域安全合作,强化人文交流,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5)为研究文本,运用定量分析和语境分析方法对其中涉及"周边外交"的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可分为六个时期并得出以下结论:周边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周边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完善,依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加以调整;周边区域合作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安全、人文并重;周边安全由政治、军事领域逐渐扩展到经济、舆论领域;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由国家大战略决定、受大国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是一种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它通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对外输出,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说教,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定等渠道,向他国发挥"影响"、"吸引"和"说服"的作用。"软实力"理论的学理价值在于,从理论上把以文化为主要因素的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为国家制定其发展战略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升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已具备良好基础和积淀,当今的中国已从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到了中心,中国的一举一动正在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的软实力构建正在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外交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构成,也是推进周边外交的重要手段。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中国要重视发挥地方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协调不同部委在周边外交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的角色,深入思考经济激励和惩罚两种策略的使用。通过正确处理上述涉及体制机制和策略选择的重大问题,谋求各部门在推动周边外交过程中的最广泛共识,形成最大的经济外交政策合力,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地缘因素的角度看,建设和谐周边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最为关键。提出推动建设和谐周边,是当代中国顺应周边发展潮流并基于自身国情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建设和谐周边是一项有章可循的系统工程,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区域机制等领域有序展开。建设和谐周边,必将推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迈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张党琼 《东南亚》2015,(2):26-30,108
我国周边邻国众多,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国际格局及周边国家情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周边外交战略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201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把周边外交纳入"顶层设计",彰显新一届领导人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视。在与众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缅关系的地位较为特殊,发展同缅甸的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缅甸政治转型的背景下,中缅关系面临新挑战,需要审时度势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9.
“维稳”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显著特征,它有力促进了中国和平崛起及其周边安全.然而,随着国际体系的加速转型,以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再度升温为标志,维稳外交遭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逻辑困境和实践挫折,中国周边外交从维稳转向维权变得日益迫切.中国对菲律宾、越南以及日本实施的强力反制,则是这一转向的生动体现,显示维权模式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未来维权效能的强化取决于中国“硬的更硬,软的更软”、软硬兼施,以扎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意志在周边塑造对华新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东盟的持续繁荣需要深刻理解周边外交策略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实现党中央"睦邻、安邻、富邻"外交策略的重要举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从未有过的如此盛会,广西举全体人民之力,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期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且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陈翔 《和平与发展》2015,(3):25-39,110,111
在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中,周边处于首要地位,是发展对外关系的优先方向。但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遇到一系列麻烦与困境,遭受到来自权力、制度以及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在权力层面,中国崛起带来的中美权力转移加快及衍生的美国对华战略性阻遏,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外在干预性变量。在制度层面,周边地区的公共性问题层出不穷与周边制度"赤字"之间的不对称性矛盾,成为周边外交的内在干扰性因素。在观念层面,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恐惧与防范导致地区互信缺失,成为周边外交的一大破坏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周边的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周边安全构成了新挑战,主要体现为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军事上防范、政治上警惕、经济上挤压。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中国需要调整、更新原有的周边战略,通过全方位的周边外交打造一个稳定友好的周边。原则上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资源应继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将中国周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布局和经营。一方面要平等对待周边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要与重点周边国家构建政治互信,经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美国一国独大的现存国际秩序下, 不做挑战者也不做追随者应是中国大国外 交的原则。它的着力点是努力培育和营造国际关系的制度建设。这既包括在现有多边国际机制中 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正当性, 在大国间健全联系机制, 也包括努力培育新的安全机制及相 互协助。中国周边外交是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相切点。中国外交应在培育区域安全机制和加强区域 经济合作中与周边国家实现经济依存和安全信任。  相似文献   

14.
叶海林  李铭恩 《拉丁美洲研究》2023,(1):28-49+153-154
中共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周边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在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效应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美国通过调整“印太战略”收紧对华政策,不但导致中美关系严重倒退,也使中国周边环境受到了强烈扰动。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推动的“印太战略”摆出了“常山之蛇”阵势,这一战略在手段运用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多点布局、缺乏重心的缺陷,很难充分发挥美国联盟体系的整体力量。然而,它仍对中国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周边地区主要行为体随美国战略调整而出现的因应策略变化,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在中美矛盾激化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经略周边,这要求中国转变周边安全工作思路,实现从维护周边稳定到塑造安全秩序的思路转变,强化对周边秩序的塑造和引领能力,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中民  范鹏 《亚非纵横》2015,(1):11-24,121,125
中国对阿富汗重建的外交参与大致经历了从低调走向不断深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2013年以来,伴随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接近尾声,伴随阿富汗形势的变化和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阿富汗政策更加清晰,中国对阿富汗重建的外交参与的主动性和力度明显加大。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对阿富汗重建进程和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应对阿富汗可能出现的动荡和混乱,如何妥善处理与涉及阿富汗问题各方的关系,如何帮助阿富汗实现真正的"阿人治阿"和"阿人所有",都是中国阿富汗外交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接纳与单一寓意时期、广泛使用与两种寓意并存时期、反复调试与拒斥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地缘政治"始终未能成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语和主流的战略性概念,而自2015年以后,"地缘政治"在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中开始被强烈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首先是因为"地缘政治"这个概念歧义过多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其次是因为"地缘政治"不符合外交话语上升为外交话语权的条件;再次是由于近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和行为感到疑惧,在外交话语中拒斥"地缘政治"能够增信释疑;最后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效用被各种新因素、新条件所削弱,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还能否适应当代与未来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但是本文认为地缘政治因素在当代并未失效,只是其维度变得更广、内涵更加复杂,古典地缘政治逻辑和思维对大国的决策层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此,中国在外交话语体系中拒斥"地缘政治"而高举"全球治理"大旗的同时,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周边大国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特别关切,另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本国即将形成的海权强国的地缘政治身份,积极引领地缘政治与全球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国家,中原王朝的每次完全统一和成功崛起往往是基于对联盟体系的有效管理。中国疆域之内的部族、疆域之外的政权或行为体,均可能成为中原王朝每次崛起的强大阻力和安全威胁。为确立在东亚体系中的主导权以及建立稳定而持久的朝贡体系,朝廷选择联合一部分盟友,为其提供安全保障,并且与之合作击败那些威胁中原的游牧部落或其他行为体。羁縻关系和宗属关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中原与边疆政权之间在安全上的相互支持。与今天美国的基于价值观一元化的联盟体系不同,古代中原王朝的联盟政策是基于对道义原则的遵守,包括守信、慎战、强恕。它一方面恪守对盟友的安全保护承诺,另一方面对破坏区域和平的政权尽量不采用武力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怀柔远人、弘扬道义,公平公正地调节周边政权之间的矛盾。在上述手段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朝廷会选择联合盟友消灭主要敌人。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建立了最为成功的联盟体系,具体表现为它与北方草原和朝鲜半岛各行为体之间确立了羁縻关系或宗属关系,保证了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类似地,其他几个主要王朝在崛起时期,也是通过联盟保证政权安全和实现统一,进而提升在体系中的地位,这大体上是一个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多数时期的规律。相对于研究美国的联盟体系,研究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对联盟体系的管理经验,对于今天中国的国家安全同样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加,经济手段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提供了更多的政策选择,其在服务周边外交工作中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具体经济政策入手,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贸易、投资、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经济政策调整提供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任务,中国政府确定了新时期的和平发展战略。睦邻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周边外交中的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周边地区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睦邻外交政策与实践,并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的融合,台湾、朝鲜半岛、美日同盟三大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经济往来和政治关系的良性互动,决定了东北亚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由此,这一地区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