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迅速实现了高度城市化,形成了极具巴西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树立了榜样。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巴西出现了诸如城市贫困、环境恶化、分配不公等问题。本文在介绍巴西城市化历程基础上,对巴西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力图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添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城市一极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各国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新加坡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被称为亚洲的“四小虎”。各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如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城市化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城市化也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东南亚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但首都一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城市首位度①较高。1950年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人口仅为150万 ,到1990年就达到850万 ,1995年已经接近1000万 ,占国家总人…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城市建设始于沙俄时期的领土扩张,苏联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并达到顶峰。苏联解体至今的20余年间,虽然俄罗斯城市建设还在缓慢推进,但以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重要标志的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处于结束阶段,"郊区化"已初露端倪。工业化"裹挟"下的城市化带来诸多问题,而人口和发展资源向中心城市的集聚使俄罗斯城市网依旧较为稀疏,城市发展不平衡加剧,城市发展画卷呈现"斑驳"之态。整体而言,当今俄罗斯城市发展主要由规模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前半期,俄罗斯城市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接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并且总人口呈负增长趋势,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在逆城市化阶段所特有的现象。因此,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在城市化水平达到很高的程度之后同样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本文回顾了俄罗斯自19世纪中期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并针对不同城市分组进行了相关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并非逆城市化现象,而只是由于动乱而引起的暂时波动。在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之后,俄罗斯城市化进程再次步入动乱前的正轨。鉴于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其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当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势不可挡且日渐加快的城市化,大大促进了中东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中东国家带来了多种“城市病”。住房短缺、失业与贫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东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其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则与中东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对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韩国城市化进程,并指出进展的急速性、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政府推动型是韩国城市化的特点。韩国城市化的特点与韩国实施据点发展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当然,韩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加深了社会二元结构、城市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城市基础设施难以承载日益膨胀的人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相关法规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等,但通过研究韩国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高庆波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32-35,44,80
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城市出现快速贫困化现象,20年内其贫困人口从5%以下上升到50%以上;90年代,阿根廷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贫困率降至20%以下;进入21世纪以来,阿根廷进一步将贫困率降至个位数。40年间,阿根廷贫困波动幅度之剧烈是十分罕见的,其进程与成因均有着鲜明的特点。文章回顾了阿根廷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贫困化发展历程,认为阿根廷的贫困问题不仅与其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其国内的政策紧密相关,新穷人问题正是这一结论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的人口因素 总的来说,东南亚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除城市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外,到2000年,只有菲律宾,或许还有马来西亚会超过50%。1985年菲律宾城市人口仅占39%,但是该比重已远远高于印尼(25%)、缅甸(24%)和只有18%的泰国。柬埔寨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该地区的另外两个共产主义国家,越南和老挝的城市化水平一般也都很低,分别是20%和15%。总体而言,1985年该地区(除新加坡、文莱和柬埔寨外)的城市化水平是25%。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不同国家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贫困人口的构成存在差异。降低贫困水平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制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增长,建立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测机制,同时国家须积极参与反贫困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转型,并在21世纪头10年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小城市依托某一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而发展的独特现象,以此形成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贫民化的"边缘化"城市和贫民窟并存是巴西建设现代化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问题及无地农民问题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巴西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仅仅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无法避免城乡之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贫民窟和"边缘化"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1.
李力 《南亚研究季刊》2002,(1):67-69,76
城市化的建设要靠人来进行 ,城市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人来制定 ,所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 ,大城市的主导作用不能抹杀 ,要重视城市经济带的连环影响 ,发展区域城市的经济实力 ;要重视城市的内涵发展 ,关注城市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提高 ,在城市化进程中 ,注意协调其外延和内涵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结构主义的方法考察了智利在新千年消除贫困的实践,重点介绍了"智利团结社会保护体系"减贫项目的产生背景和过程,将其实践的主要特征归纳三个方面:政治正确、政策理论创新和执行中的三个一体化举措。智利历届政府消除贫困的国家意志取得了显著进展,实际中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对明显。在过去近20时间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稳定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智利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极端贫困人口和中等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出现下降。尽管如此,目前智利在该领域依然面临多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自2015年以来智利贫困水平基本陷入了统计上的停滞阶段,如何制定更加有效的减贫政策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在消除贫困过程中,农村地区以及城市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最后,在消减贫困过程中,收入分配领域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城市走廊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空间大型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埃及城市化进程深入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北部三角洲城市走廊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通达性、土地利用复杂化和节点城市间引力差异明显等特征。三角洲城市走廊已成为该区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带、区域发展的核心以及国家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从世界范围看,三角洲城市走廊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城市沿走廊无序蔓延、协调机制不完善和地价飞涨等问题。尽管如此,三角洲城市走廊跨国化发展已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印度城市人口开始增长,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印度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目益突出,究其根源,是由于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居住在农业地区的人口向城市或非农业中心转移,是每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也必然经历城市化过程,而且印度的城市化规模在世界城市化史上将是史无前例的。城市是印度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也是印度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城市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不同社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共同的家园,城市在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中俄贫困问题比较及反贫困意义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俄两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 ,转型期都经历了此前不曾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尽管两国选择的转型模式不同 ,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目前两国却共同面临着贫困问题。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数量与贫困发生率、贫困的地域分布以及基尼系数等问题上 ,中俄两国具有明显的对比空间。反贫困是中俄两国转型期的共同选择。它对于维护两国的政治秩序、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部非洲的贫困与人力资源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部非洲经济增长率得到恢复,但人类贫困指数却逐渐升高。在南部非洲,收入贫困与偏高的失业率密切相关,而根据人力资源能力对就业与投资的影响,可以认为这一地区的贫困是由于比较人力资源能力不足所致。消除南部非洲持续的广泛贫困,目前应立足于消除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现象,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以及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来看,非洲城市化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频繁的战乱是推动非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非洲城市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病”方面,即非洲城市化因超越其现代化进程而暴露出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如就业严重不足,贫民窟盛行,城市基本服务非常欠缺等等。但是,本文认为,非洲城市化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城市化为非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城市化推动地价快速上涨,加快财富积累;城市化为非洲的生产和消费提供极大的商机。在中非关系大发展的背景下,非洲城市化为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可以利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利用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将交流城市化经验、应对城市化挑战作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缓慢,印度全国超过半数的人口至今仍然居住在农村。虽然近年来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但由于发展不均衡,已经对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印度的农村正在变得日益空荡,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印度政府必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贫民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者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自1980年代开始兴起, 1990年代以来逐渐展开。关 于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社会空间进行点式的研究和考察;城 市化和人口的变动情况是我国城市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 学者们对于城市居民迁居行为的特征、 因素和机制等的探讨已经比较深入和广泛;近年来, 我国关于城市贫困群体和贫困空间的研究得到 了较大的发展, 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贫困产生机制和应对措施的论证有待深入;针对特定群体的城市 生活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老人和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