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东北亚论坛》2005,14(2):54-58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韩国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了人口城市化,而且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工业选址政策以及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韩国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动因。韩国由集中到分散的城市化模式、通过国土综合开发促进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发展卫星城镇、工业选址政策、可持续的土地政策等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东城市化的原因、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城市化发展势头迅猛,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区域布局呈现出与战前不同的格局,大城市发展尤为显著。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下列因素:现代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和石油工业的兴起;中东国家的土改和工业优先政策的实行;现代医学进步和医疗设施的改善;传统观念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使中东地区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中东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过度城市化、城市首位度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差异大等特征。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东城市化布局将再次发生演变,且大城市仍是城市化发展最活跃的地带,但“城市病”将长期困扰中东国家。  相似文献   

3.
中蒙俄交通走廊建设的本质就是为加快其经济走廊建设,进而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因而,中蒙俄交通走廊建设意义重大.在推进中蒙俄交通走廊建设进程中,良好的经济互补性、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良好的战略合作基础都为中蒙俄交通走廊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使得中蒙俄交通走廊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交流以及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加快推进中蒙俄跨境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更好地推进中蒙俄交通走廊沿线建设,中蒙俄交通走廊上的国家地区要充分利用各自比较优势,积极开展跨境次区域合作,加快交通走廊、经济走廊建设,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心,进一步深化中蒙俄跨境合作.基于此,深入探讨中蒙俄跨境合作布局过程中的困境,并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领域探索出中蒙俄跨境合作的发展思路,进而提出中蒙俄跨境合作的对策:一是创新跨境合作机制;二是推进绿色合作与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中蒙俄三国跨境次区域合作.据此,更高质量推进中蒙俄跨境合作,重塑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为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4.
非洲城市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城市化进程中,在社会、经济、历史和战争等因素的驱动下,非洲城市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化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效应凸显,城镇体系尚未形成;城市化进程快于现代化;城乡差别大、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大。鉴于非洲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严重城市问题,非洲国家则大都采取了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镇综合开发和重点开发,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间发展合作,以推动非洲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巴西是拉美地区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较早地实现了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巴西的城市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巴西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的转型,并在21世纪头10年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小城市依托某一区域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而发展的独特现象,以此形成城市群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贫民化的"边缘化"城市和贫民窟并存是巴西建设现代化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问题及无地农民问题在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巴西城市化是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并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存在的问题也给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仅仅依靠城市化难以改变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也无法避免城乡之间贫困人口转移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贫民窟和"边缘化"城市群的形成;城市建设和公共社会政策应兼顾不同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丝绸之路交通走廊的初步建成,对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丝绸之路从“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空间。新丝绸之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关联带动作用为目的的中国—中亚跨国带状经济合作体。目前,中国—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合作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程度地化解全球化风险,实现民族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机遇。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每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印度城市人口开始增长,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印度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目益突出,究其根源,是由于印度城市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分析印度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区域协调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关键,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以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区域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城市化发展的空间载体与支撑效应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的主要机制和重要突破口,建立区域产业整体发展观及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强调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响应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从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力 《南亚研究季刊》2002,(1):67-69,76
城市化的建设要靠人来进行 ,城市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人来制定 ,所以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 ;在推行城市化进程中 ,大城市的主导作用不能抹杀 ,要重视城市经济带的连环影响 ,发展区域城市的经济实力 ;要重视城市的内涵发展 ,关注城市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提高 ,在城市化进程中 ,注意协调其外延和内涵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居住在农业地区的人口向城市或非农业中心转移,是每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必然阶段。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也必然经历城市化过程,而且印度的城市化规模在世界城市化史上将是史无前例的。城市是印度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也是印度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城市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不同社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共同的家园,城市在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政府在国家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加坡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政府在城市发展中合理规划、明确职责、高质高效、以人为本,实现了优良的人居环境,对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于2004年提出了建设南宁-曼谷经济走廊的构想。在2006年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建议。该走廊的路况和沿途实际情况如何?为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同志批示的“打造中国-东盟海陆空交通枢纽研究”课题,广西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含广西交通厅的工程师)一行8人,于2009年7月14~26日乘汽车从南宁出发,经友谊关到越南河内、顺化,老挝沙湾拿吉,  相似文献   

13.
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权力分配和"交往力度"两个变量。在东北亚区域权力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实现整个地区由消极的权力结构向积极的权力结构的转换,是由两个相互叠加的进程共同构建的。一个是东北亚地区各国交往力度加深并逐渐建立积极的体系结构的过程;另一个就是在区域各国自制的条件下朝韩两国的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浪潮下,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缓慢,与该地区大中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发展缓慢有密切关系。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是推动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方向。为此,应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积极吸引外资参与东北振兴,推动大中城市老工业区的改造及其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域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而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业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是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东北地区农业组织的主要类型可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劳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这些组织对农户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引导、组织、服务等功能,加速了区域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东北农业组织仍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制定发展区域性农业组织的对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下简称南新经济走廊)是中国-东盟陆路大动脉,在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在推进南新经济走廊建设中还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关键是南新经济走廊缺乏推动的主体和制度性框架。利用GMS成熟的合作机制来推动南新经济走廊建设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GMS框架下次区域经济走廊功能的演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已经成为亚洲地区主要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服务的、最具活力的重要合作机制之一,形成了宽领域、多渠道、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格局.经济走廊是在1998年GMS第八次部长会上提出的概念,是指将交通走廊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GMS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往来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11 September 2001 elev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th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 in US global strategy. Th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proved crucial bases for military and intelligence operations. The South Caucasus, in turn, provided the only realistic air corridor for the deployment of Europe‐based US forces to Afghan territory. As its Central Asian footprint grows, Washington must consider the interests of key Eurasian powers and demonstrate a sustain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mmitment to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