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关注重点也从"马六甲困局"的破解扩展到多点多线的谋篇布局。建设海权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以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借鉴古代历史经验,结合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港口建设的布局,分类型、按步骤地将重点港口打造为本国的战略支点,其中,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应该成为优先选项。中国应兼顾经济与安全利益,加强对两岛重点港口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划定工业园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冶炼、造船等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使这些港口兼备商用与军用功能,可为中国船只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补给,助力中国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和掌控关键性航道。  相似文献   

2.
国际关系理论大多认为,国际关系史是一部大国兴衰的历史,大国兴衰及所由带来的国际格局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的互动及轮替也因此成为国际关系的经典命题.中国和美国被认为是当前国际体系转型进程中的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处理好彼此关系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1世纪伊始,中美为了各自战略需要,全力打造双边战略对话机制,为建立新型双边关系构建了新的平台.本文对中美战略对话发展历程、产生原因及其对双边关系、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是国际体系转型时期处理当代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关系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兰 《国际观察》2005,(5):60-65
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思想从冷战时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具体形态上,则从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下的非自主性模糊战略逐步转向强调自主外交的清晰战略;在战略理念上日益强调国家利益,进而强调"日美共同价值".以申请"入常"为标志,日本正逐步从地区大国战略向世界大国战略演变,目前这一过程仍在酝酿、发展之中.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型的两大基本任务是实现"普通国家化"和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为此,中国如何应对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4.
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2017年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标志着陆海复合型中国地缘战略向海洋转型的开始。陆海复合型大国在向海洋辐射权力之际,会普遍遭遇四大战略困境,中国目前还处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初始阶段,必须尽力规避或克服内外阻力,阶段性地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而未来中国"海洋强国"的权力定位,一个区域性的"海洋强国"符合中国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海洋利益,但并不一定符合未来中国海洋利益的长远需要,视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与国际战略环境变化等具体因素判断,以国家利益为导向,如情况允许应该积极追求全球性"海洋强国"的实现,从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去深度打造中国的海洋战略。  相似文献   

5.
陆海复合型强国在取得了陆地区域相对优势之后,其地缘战略往往进行不同程度的海洋转型,海洋空间是陆海复合型强国利益拓展与权力辐射的另一大方向,是陆海复合型强国走向进一步强大的内生需求。在向海洋转型之际,陆海复合型强国迅速发展的海上力量与海权大国投入的遏制力量相遇,会催生出充满冲突风险的"危险地带"。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地缘战略的海洋转型在"危险地带"迎来与海权大国的正面冲撞,在"他者结盟的梦魇"的海陆夹击中遭受了失败的命运。中国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迅速扩展的海洋空间控制和利用能力,与美国在此方向投入的威慑性军事力量进入了"危险地带",研究如何应对这一时期的风险与挑战,对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内经济社会转型、政治生态及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化”对外战略目标的步伐愈发坚定,尤其重视对国家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重新配置,实施战略的手段选择日趋多样化、综合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日本战略实施进程将重点围绕几个关键议题展开,包括联合国外交、日美同盟、对华政策及朝核问题等,其走向将直接影响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7.
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表明:后起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离不开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有效运用。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外资不仅提高了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促进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还加大了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外资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依据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采取引导外资投向优势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嫁接国有企业,盘活国有资产的战略措施来优化产业结构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第二年,日本这个国家的走向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上。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如何? 会否跃升为“政治大国”? 与各大国的关系如何演变? 这些是日本朝野人士广泛议论以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提出初步看法。一、世界地位 (一)在本世纪末或21世纪初,日本经济将对美欧形成更居优势的竞争地位,它将具备第一流的经济实力与较之任何国家都强大的投资能量。从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分别推行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投资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90年代日本仍将推行高技术-深加工-广投资-多盈余战略,凭借本国制造工业优势,对商品进行深度加工,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最优角色,尽可能多赚外汇,保持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金融产业,通过遍布全球的银行系统,在海外为日本的巨额资本寻找盈利丰厚的投资场所,以获取巨额贸易外收入。这种战略的实施及奏效,将极大地巩固并增强日本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这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9.
周建华 《东南亚》2010,(4):32-36
中国和印度都属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但两国的贸易结构及方式、产业结构却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如何发挥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贸易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和印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服务业和工业已是印度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器,服务出口占出口的比重一直较大,制造业也不断融入国际分工;贸易模式的转型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转型国家的宏观经济处于"不安全"运行的区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本文研究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指出俄罗斯2009年<新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与特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临界值"的内容和要点;对1998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的经济安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经济转型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和维护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提供借鉴,为探索转型国家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国际实践启示我们,应对和处理海洋问题的关键是,在国内应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以及保障海洋战略实施的法律制度,以固化和保障这些海洋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重点通过发展海洋经济路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分阶段地实施,包括区域性海洋大国/强国和世界性海洋大国/强国等阶段,并指出了在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及基本指标,也论述了国家海洋战略的内涵及制定保障海洋政策和措施实施的海洋基本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拉丁美洲是距离日本最遥远的大陆之一,从15世纪至今日本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过了漫长的400多年。进入21世纪后,作为构成日本大国主义政治理想的外交战略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从小泉政权到两届安倍政权的15年里,日本对拉美外交由着眼资源、能源的经济外交朝着紧盯大国博弈的政治战略方向倾斜。对今天的安倍政府来说,笼络拉美国家寻求联合国改革中对日本的全面支持。已成为对拉美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而日本与拉美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关系,也因注入了"抗衡中国"的复杂要素而脱离了日拉之间经济往来的原有意义。这种变迁既包含着国际格局变化造成的外部牵引,更是当今日本强国、强军战略在日拉关系中的间接折射和直接体现。日本的拉美外交走向值得进一步观察,日本对拉美外交上的利弊得失也值得我们汲取成功经验或规避其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徐永智 《现代国际关系》2024,(2):100-120+140
日本“印太战略”由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经现任首相岸田文雄继承和发展,已经逐步确立。当下日本“印太战略”理念宽泛,议题和伙伴广泛,泛安全化色彩浓重,是兼具结盟性、遏华性、安全性和全球性的综合国际战略。日本强化“印太战略”受维系经济强国地位、“政治大国”夙愿以及遏制中国等考虑的驱动,将影响全球发展、损害区域海洋安全、干扰中国统一进程。同时,日本强化“印太战略”也面临着战略透支、经济基础不稳和外部支持不牢三重制约,这些制约因素虽难以在短期内扭转日本强化“印太战略”的方向,但将限制其成效。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战后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经历了一个由开发型援助向战略型援助转变的过程。冷战结束后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 ,其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既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配合 ,也是实现本国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 ;既是通过经济行为达到政治效应的有效途径 ,也是为政治大国战略服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墨西哥和一些中美洲国家通过客户工业的制成品出口迅速提升了国际贸易地位。历经40多年的发展,墨西哥的客户工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它对墨西哥的出口和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客户工业就业也受到美国经济周期、激烈的外部竞争、客户工业与国内经济二元分割和人力资本投资不平衡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客户工业以前仅被当作就业政策的一部分,后被视为国家创汇的"机器",将来应把其纳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晓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5):104-109
为应对世界能源形势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日本颁布了以"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毋庸置疑,此战略的实施过程、运行路径必将波及影响到比邻而居且同为能源进口、消耗大国的中国。因此,有必要从深层次剖析并解读其战略衍生的触发机制及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须探讨如何弱化和规避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转型国家的经济往往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如何保障转型国家的经济安全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对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解析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临界值"指标体系,研究2009年5月出台的俄罗斯《新国家安全战略》的特点,对1998年、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俄罗斯经济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探索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的动态趋势,认真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经济转型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正在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后起大国可能因不满现状总会挑战现存霸权的担忧,一直是美国政治家与战略家的心病,这也是布什政府上台之初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区位优势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主要以低层次初级产品与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东北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需要重构区位优势,调整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的产业组合。为此,要加快产业转型,打造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替代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20.
孟晓旭 《国际问题研究》2023,(2):103-121+126
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要求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提升防卫费,首次将经济安全保障明确纳入《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以集“外交力、防卫力、经济力、技术力、信息力”一体的综合国力实现国家安全利益,将中国定位为“最大战略挑战”。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向是日本追求“大国化”的表现,也有配合美国战略需求和牵制中国的地缘安全考量。它突破了日本战后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导致其成为新的危险性安全变量,这将加剧大国安全竞争和地区安全冲突风险,导致中日安全关系更为复杂。受内外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家安全战略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