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应用组织病理学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湖北省武汉市的2批14日龄和33日龄疑似禽白血病肉鸡进行了病理学诊断,并观察了病鸡肝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剖检可见病鸡肝、肾、脾均不同程度肿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肾、心等脏器可见散在或聚集成团的骨髓瘤细胞,胞浆内充满球形的嗜酸性颗粒;在病鸡肝肿瘤组织中p53和Bcl-2基因均呈阳性表达,诊断为J亚群禽白血病(ALV-J),提示p53基因和Bcl-2基因与肉鸡J亚群禽白血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氟苯尼考对肉鸡肾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180只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组(0.15,0.3,0.6,1.2和1.8 g/L)。从1日龄开始,连续饮水给药5 d。于试验第42天,翅下静脉收集血液并尽快摘取完整的鸡肾。记录和分析各组肉鸡的平均增重和肾指数;用HE染色法观测肉鸡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肉鸡血清中肾功能指标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以及肾组织中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p53,Caspase-3和Caspase-6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高剂量的氟苯尼考均能显著降低肉鸡的平均增重(P0.01)和升高肾指数(P0.05或P0.01)。各剂量氟苯尼考组中的肾组织细胞均显示出明显的损伤、变形、细胞萎缩和细胞间隙增大的现象。此外,所有剂量氟苯尼考均显著提高了试验肉鸡血清中BUN含量(P0.05或P0.01),1.8 g/L氟苯尼考显著提高了UA和CRE含量(P0.05或P0.01),1.2 g/L氟苯尼考组UA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所有剂量的氟苯尼考均能显著提高试验肉鸡肾组织中MDA含量(P0.01)却显著降低了CAT的水平(P0.05或P0.01);除0.15 g/L氟苯尼考组外(P0.05),其余剂量的氟苯尼考组GSH和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除0.3 g/L氟苯尼考组外(P0.05),其余剂量氟苯尼考组试验肉鸡肾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果提示,1日龄给予氟苯尼考对肉鸡具有显著的肾毒性,这种毒害作用会持续到肉鸡出栏,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种损伤可能与氟苯尼考促进肉鸡肾内氧化应激反应,上调促凋亡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法对兰州某鸡场具有皮肤眼观变化的5例自然发生的马立克氏病(MD)鸡皮肤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5例MD病鸡皮肤有明显的肿瘤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肿瘤性滤泡的形成,皮肤病变的发生同病毒在羽毛囊上皮内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工复制鸡马立克氏病(MD)病例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As2O3,按体重3.0mg/kg),分别于注射后第35,40和45d观察了马立克氏病病鸡的病理学改变,并检测了肝肿瘤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与构建型NOS(cNOS)活性和iNOS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了NO在As2O3抑制MD病鸡肝肿瘤生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D病鸡肝肿瘤组织内的NO含量,T-NOS、cNOS及iNOS的活性增高,iNOSmRNA表达水平升高,As2O3能够显著抑制肝肿瘤生长,使肿瘤组织内的NO含量,T-NOS、cNOS及iNOS活性和iNOSmRNA表达水平降低,并呈现时间效应。证实NO在AsO抑制MD病鸡肝肿瘤生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AsO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天津市某肉用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病鸡中取肾组织,按常规处理后接种9-10日龄鸡胚,连续传代培养至第7代,并对4-7代分离毒株的致病性、血凝性、EID50及对DNV的干扰性和乙醚敏感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4-7代分离毒株可使85%-90%鸡胚于接种后8-9 d死亡,多数死胚和残存活胚胚体出血、蜷缩、矮化等具有IBV感染特征;该分离毒株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毒株对乙醚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有65%的感染鸡在15 d内发病或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苍白、肿胀,肾小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外观呈菜花样.经鉴定,分离的病毒株JH9801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  相似文献   

6.
采用右侧关节腔直接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人工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药方剂,并在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第7、14、21、35天,各组随机取4只鸡进行剖杀,取心、肝、肺、肾等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本教研室所组方剂对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脏器变化趋势与感染对照组鸡相似,均为试验初期急性病变,此后病变逐渐减轻,但试验组鸡的脏器在初期明显较感染对照组的病变轻,且此后病变减轻与恢复出现的时间早,速度快。表明,本试验所用中药方剂具有保护内脏器官,促进组织恢复的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平均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了黑龙江籽鹅IGF-Ⅰ基因,并检测了生长期间该基因mR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鹅IGF-Ⅰ基因与鸡、鸭IGF-Ⅰ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9.3%;鹅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水平在30日龄和60日龄较高,而30日龄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22、28日龄鹅胚和1日龄籽鹅,显著高于10日龄雏鹅;30日龄雏鹅IGF-ⅠmRNA在肝、卵巢、胸肌、肺、脾、腿肌、垂体、肌胃、肾、心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肝、卵巢、胸肌、肺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增免散对鸡脾T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30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中药增免散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 左旋咪唑组、环磷酰胺 增免散组和正常对照组,6日龄时用鸡新城疫LaSota疫苗点眼滴鼻免疫,14、21、28、35日龄时测定鸡血液NDV抗体效价,脾器官指数,脾组织中CD4 、CD8 T淋巴细胞浓度和脾细胞凋亡率,观察脾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4、21日龄增免散组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1);14、21、28日龄增免散组脾指数高于其他各组,增免散组脾CD4 细胞浓度、CD4 /CD8 比例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4、21、28日龄增免散组脾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4、21日龄时,增免散组脾白髓和红髓内网状细胞和中淋巴细胞较多,脾小体比对照组略有增加。表明,中药增免散不仅能促进鸡脾的发育,增高脾组织中CD4 /CD8 比例,而且对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有一定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黄鸡β-防御素Gal-4基因的克隆和体内诱导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方法从广西黄鸡骨髓中扩增了β-防御素Gal-4基因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广西黄鸡Gal-4基因大小为321 bp,推导的Gal-4由63个氨基酸组成,其中N端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C端38个氨基酸组成Gal-4的成熟肽。另外,分析了Gal-4基因在正常广西黄鸡(对照组)和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广西黄鸡(感染组)的肺、肝、腔上囊、十二指肠、肾、气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个组织中,肺、十二指肠、肾组织Gal-4基因的表达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在肝、气管和腔上囊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感染组比对照组的Gal-4阳性样品数多。在肝组织中,对照组的30个样品检测到26个阳性样品,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全都是阳性;在气管组织中,对照组30个样品检测到19个阳性样品,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检测到24个阳性样品;在腔上囊组织中,Gal-4基因的诱导表达情况非常明显,对照组30个样品中仅有9个阳性,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中有21个阳性。  相似文献   

11.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京1 株血毒对2 日龄SPF 鸡攻毒,40 d 后剖杀取部分内脏组织,一部分做病理切片,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者判定为阳性;另一部分组织利用TRAP ( 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 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的肾、肝、脾、神经、卵巢、精巢等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非常高,且其阳性率与肿瘤细胞浸润的阳性率吻合。  相似文献   

13.
对1日龄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后,胸腺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诱生活性于14~49 d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脾T淋巴细胞IL-2诱生活性于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21~49 d极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干扰素(IFN)的诱生活性于感染后7~49 d极显著降低(P<0.01).提示SPF雏鸡受REV感染后机体免疫器官的分子免疫调节机能明显降低或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快速鉴别诊断鸡肿瘤病的PCR技术 ,研制鸡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试剂盒。应用该试剂盒在两年多时间里 ,对来源于广西养鸡业发达地区的 13 9个鸡群共 5 0 5只病、死鸡的 15 70份肿瘤及可疑肿瘤组织病料进行了检测 ,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增生症和禽白血病的阳性率分别为 74.0 6%、11.49%和 6.73 % ,肿瘤病的混合发生率为 16.83 %。结果表明 ,应用PCR技术建立的鸡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试剂盒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保存方便等特点 ,不仅适用于临床肿瘤病的鉴别诊断 ,而且对开展肿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兽医检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的鸡IL-2和IL-15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采用RT-PCR法从山地乌骨鸡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克隆了IL-2和IL-15基因,与pcDNA3.1连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DNAIL-2和pDNAIL-15,研究了其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0d,pDNAIL-15 AI灭活疫苗组和pDNAIL-2 AI灭活疫苗组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AI灭活疫苗组(P<0.05)。免疫后第10 d,pDNAIL-15 AI灭活疫苗组CD4 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pDNAIL-2 AI灭活疫苗和AI灭活疫苗组(P<0.05);免疫后第23 d,pDNAIL-2 AI灭活疫苗组CD4 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pDNAIL-15 AI灭活疫苗和AI灭活疫苗组(P<0.05)。证实pDNAIL-2和pDNAIL-15能提高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分离于浙江省衢州和杭州的2株猪瘟病毒基因2型流行毒株QZ-07、HZ1-08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E2的分子进化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效价测定和进化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基因2型流行毒株与基因1型石门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石门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ST细胞;感染PK-15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可达107TCID50/mL,而在ST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5.25 TCID50/mL。基因2型毒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水平明显低于ST细胞,尤其以HZ1-08株更为明显;感染ST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为105 TCID50/mL,而PK-15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2.75 TCID50/mL。两基因型毒株E2的核苷酸同源性低于90%,氨基酸同源性约为90%。表明,基因2型毒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E2的分子特性均与基因1型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工感染12周龄SPF鸡体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的动态分布结果,感染后第2周可从外周血液白细胞中检出CAVDNA,在第3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6周时检出率仅为6.3%(3/48),第7周以后均未能从血液白细胞中检测到CAVDNA;人工感染后第2~12周均能从骨髓、胸腺、脾、肾、肝和腔上囊等组织检出CAVDNA,其中以骨髓和胸腺的检出率最高(85.0%),其次是脾(80.0%)、肾和肝(60.0%),腔上囊最低(25.0%),从12周以后上述几种组织中再未检测到CAVDNA。并从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组织中也分离到CAV。  相似文献   

18.
用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和0.4mL分别对3日龄雏鸡皮下注射,并于24日龄时以相同剂量重复注射1次,以注射后不同时间检测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28日龄小白鼠隔日皮下注射淫羊藿蜂胶佐剂0.2mL,并以环磷酰胺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佐剂能显著提高雏鸡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0.4mL剂量组明显优于0.2mL剂量组;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能明显增强,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的鸡出现了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组鸡血清进行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接种病鸡腺胃匀浆乳剂的鸡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抗体.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疫病可能与REV感染有关,而所分离到的IBV本身并不能引起腺胃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