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天主教在拉美的广泛传播和欧洲殖民者的大批涌入,欧洲宗教建筑中的罗马式、哥特式、穆德哈尔式(即罗马、哥特式与阿拉伯式的混合)、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式等各种艺术风格都先后被移植到拉美。然而,这些欧洲建筑流派在进入拉美大陆后,受到美洲大陆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具有鲜明拉美特色的宗教建筑艺术。拉美宗教建筑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意识日益增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拉美距离中国更遥远,文化更复杂,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更深,从而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构建带来了特别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态度调查和"拉美晴雨表"公司有关拉美对华认知的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拉美的形象虽好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远逊于在非洲的形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于四点:中国对拉美的认知反过来影响了拉美对华认知;拉美的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导致拉美人对一切外来者采取怀疑和忧虑态度;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的拉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混合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由此成为中拉认知偏差的核心根源;西方媒体对拉美媒体的主导性影响和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构建尤其困难。作者认为,鉴于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亟须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国家形象意识日益增强。相对于其他地区,拉美距离中国更遥远,文化更复杂,受西方价值理念影响更深,从而给中国在该地区的形象构建带来了特别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态度调查和"拉美晴雨表"公司有关拉美对华认知的连续调查进行比较性分析,发现中国在拉美的形象虽好于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但远逊于在非洲的形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于四点:中国对拉美的认知反过来影响了拉美对华认知;拉美的历史和文化形成过程导致拉美人对一切外来者采取怀疑和忧虑态度;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的拉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西方文化占主导的混合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由此成为中拉认知偏差的核心根源;西方媒体对拉美媒体的主导性影响和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相对滞后,导致中国在拉美的形象构建尤其困难。作者认为,鉴于国家形象日益成为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亟须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因古巴革命而流亡欧洲的福尔内特—贝当古在"历史被宣告终结"之际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辩护,其辩护的方式是梳理1861—1991年期间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发展的历史,指出这段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色化的历史。具体而言,拉美马克思主义最初通过移居拉美的希腊人罗达卡纳蒂与拉美根基深厚的基督教传统联结在一起,之后则通过胡斯托和因赫涅罗斯与风行拉美的实证主义深入对话,产生了实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拉美文化传统相交融所产生的理论高峰则是秘鲁共产党创始人马里亚特吉所倡导的印第安美洲社会主义,形成了使马克思主义拉美化的"马里亚特吉纲领"。此后马克思主义本色化事业受挫,但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马里亚特吉纲领"得以复兴。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拉美的传播一直受到拉美本土文化传统的某种校正,因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讲不是外来人的事业,而是拉美人自己的事业,不会因为外部事件而终结。  相似文献   

5.
现代拉丁美洲文化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出强烈的继承性特点。历史表明,在漫长的殖民地时代形成的拉美社会经济结构不可能从其内部孕育和产生出巨大的独创精神。新大陆文化主要依靠直接输入或借用外部的文化科学成果来填补因自身结构造成的严重不足;因这种文化的输入或借用而形成的杂交文化基本上是一种进口文化,而不是从内部发育起来的。传统结构造成了拉美文化科学的外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框架, 拉美国家形成了一种“美洲国际法”, 强调各国有义务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拉美各国倾向于将领土争端通过诉讼和仲裁之类的正式法律程序或半司法程 序加以解决, 但也有不遵守仲裁裁决的情况, 如厄瓜多尔废除里约议定书(1942年)和阿根廷拒绝 1977年就比格尔海峡群岛案达成的仲裁结果。在拉美, 和平最终能够实现, 但不是通过司法或半 司法的途径, 而是通过政治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外史学界对自哥伦布首航美洲至今拉美历史的分期提出过许多看法。从时间划界上,史学界大多以哥伦布首航美洲的1492年为分野,把美洲的历史分为哥伦布到达以前和哥伦布到达以后两个大的时期,也有一些外国史学家以1500年或1520年为分界。但总的来看,对哥伦布到达以前时期的美洲古代史,其下限的时间差不是很大;而对美洲古代史的上限则大不相同,有的上溯至公元前数千年;有的上溯至数十万年以前。对哥伦布到达以后时期,史学界的分歧比较大,分期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以美洲重大历史事件为转折点;有的以社会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形成各不相同的历史分期。例如: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朱红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美洲大陆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土地。当欧洲人“发现”今天的美洲大陆时,这里已经有3种较为发达的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卡文化。1492年8月3日,欧洲航海家哥伦布...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第6次年会暨美拉关系学术讨论会于7月3日至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来自首都及外地的约60名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美国对拉荚的政策、拉美国家对美国的政策以及90年代美拉关系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首先,与会学者从历史角度探讨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特征。从“门罗宣言”到武装入侵巴拿马,美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166年。门罗宣言中“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思想就是美国对拉美政策的集中体现。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独霸拉美,维护资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拉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读《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张森根在美洲,美国在独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拉美至今仍在现代化道路上蹒跚。美国已故拉美史专家E.B.伯恩斯教授认为,其原因就在于拉美"殖民地历史长时期遗留下来、并在...  相似文献   

12.
本书作者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欧洲及拉美各国的专家与学者,总编辑莱斯利·贝瑟尔博士是伦敦大学的西语美洲及巴西历史系讲师。他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工作于1974年开始编写本书。该书是世界上一部规模大、影响深、水平高的关于拉丁美洲历史的著作,在拉美史学界享有盛名,具有权威性。本书历史跨度  相似文献   

13.
异质社会文化的相遇、碰撞和融合──评《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一卷陆国俊《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三、四、五卷中译本相继出版后,第一卷的中译本又与读者见面了。《剑桥拉丁美洲史》是研究拉美历史的一部权威性著作。其第一卷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西语美洲和巴西史主讲人莱斯利...  相似文献   

14.
《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一书由李德恩先生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 11月出版。除“前言”和“后记”外 ,正文有 2 9篇 ,342页。全书共2 4 .5万字。本书荣获“国家中华社科基金”资助。李德恩先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杂志副主编。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15篇 )是对拉美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的论述 ,主要篇目有拉美文化与文学、拉美作家与社会、拉美文学嬗变的启示、拉美文学的美洲主义、拉美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魔幻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拉美新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等 ;第二部分是拉美主要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31日,著名拉美问题专家、博士生导师徐世澄研究员在拉美所作了题为“拉丁美洲的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学术报告,内容概述如下。拉美文化是一种“混合”性质的文化,其内在原因是300多年的殖民统治造成西葡文化、印第安土著文化以及非洲黑人文化三者之间相互交融。这种“混合”使得拉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也正是现代拉美文化的底蕴。拉美现代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现代主义文学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是古巴诗人、革命家何塞.马蒂,他的诗集《伊斯马埃利约》标志着现代主义的诞生。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四、“美洲二元论”与拉美联合思想长期来美国鼓吹“泛美主义”,强调“美洲”是一个整体。拉美国家和人民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美洲具有二元性”,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代表的北美洲是根本对立的;拉丁美洲应脱离美国,实现拉美团结和联合,即用“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拉美著名政治家《视界》杂志主编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马岛战争后连续发表文章,强调“美洲是两个,而不是一个;他们的美洲和我们的美洲(即拉丁美洲)”,明确提出“美洲二元论”。他认为,拉美“已开始了一个以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的新时期”。这种“美洲二元论”和“拉美主义”,已成为影响和指导拉美国家外交行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拉美左派已东山再起,其原因远不那么简单,不仅涉及拉美经济,而且与拉美社会的历史和政治密切相关.拉美左派领导人之间的内政外交主张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国内外学术界尚未对拉美左派的定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无论如何,拉美左派崛起对拉美地区乃至美洲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拉美左派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业已掌权的左派如能采取符合本国实际和当前全球化趋势的措施,发展经济,推动社会发展,正确处理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其发展前景将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本期有以下三个看点。 其一,如何看待拉美的印第安人社会运动。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15世纪“新大陆”的被“发现”彻底改变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及政治和文化平等权利的运动出现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美洲对话”(Inter—American Dialogue)于1982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成立,是美国一家重要的拉美研究机构。“美洲对话”研究实力雄厚,学术成果丰硕,不仅在拉美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影响,而且也是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重要智库。近年来,“美洲对话”开始关注中拉关系,并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及影响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中外学术界对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拉美国家“民族一体化”问题的研究已相当深入。大体说来,人类学家多强调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特性,将其看成是同拉美国家社会完全水火不相容的成分;社会学家则强调土著印第安人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将其看成是国家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主张“民族一体化”,意欲将其融进国家社会总的发展进程。笔者基本同意后一种意见。作为一个种族群体来说,自哥伦布首航美洲起的500年来,拉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我们拟从历史发展角度,对土著印第安人的过去与现在、他们在拉美国家民族形成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族一体化”的提出与实践、发展情况作一阐述,并以玻利维亚土著印第安人问题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