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外资政策改革不断深化,印度外资政策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印度外资政策改革历程、印度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印度外资政策对中国的启示等方面对印度外资政策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深度解读和预测印度外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印度被殖民的恶梦可溯源至以外资面貌出现的东印度公司。因此,独立以后的印度社会,对外资具有天然的恐惧、厌恶和抵制。但基于殖民经济的固有特色,以尼赫鲁为首的印度资产阶级统治精英认识到立即驱逐外资的可怕后果。这决定了印度对待外资的矛盾性。观察印度独立60年来的外资政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印度外资政策的三大特点:实用主义;理性、务实、灵活;非意识形态性和非超国民待遇性。  相似文献   

3.
印度第十五次全国大选以印共(马)为首的左翼力量败北,国大党大获全胜。这一结果与这次大选的金融危机背景有很大关联。对这次金融危机,左翼政党与国大党的最大分歧是对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在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方面,双方分歧主要是在统计数据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在对付危机的政策措施方面,双方在国内政策措施层面有一定差异,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则截然不同。印度左翼政党和国大党的分歧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可以说,国大党政府对待危机的政策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更符合印度的客观现实及选民的需要,且国大党政府极有可能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机会在全球成功地打响“印度牌”。  相似文献   

4.
莫迪执政以来,为了实现GDP稳健增长,促进印度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断就外国直接投资(FDI)政策进行改革,希望通过政策改革吸引外国资本进入本国投资,弥补本国国内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梳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FDI政策改革内容,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认为印度通过FDI政策的改革,不断放开外资投资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使得大量外资涌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与复苏。但也应该看到,在未来,莫迪政府如果持续就FDI政策进行改革,将遇到较大阻力,同时由于印度本身存在土地制度、劳工法等问题,使得外国投资项目真正落实存在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并研究了印度在危机下的经济刺激政策与效果。研究表明,印度的刺激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的回升,国际收支与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有所改善。但是,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压力带来了负面影响。刺激政策尽管达到了短期效应,但没有解决长期问题,其效应在减弱。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但各自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分别形成了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引起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应对的当下,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却依然焕发着巨大的活力。两种模式各有优势,通过比较分析,相信将会对中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动力的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新兴经济体印度的外向直接投资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危机对印度外向直接投资主要形式的褐地投资在投资量、投资行业和投资区位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导致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而投资的恢复则依赖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及市场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依然一波三折。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尽管其成因不同,但均对全球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实质性影响。历史上,拉美地区饱受各种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当前拉美国家比10年前具有了更好地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能力。面对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拉美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应对  相似文献   

9.
印度保险业发展较早 ,但在 1990年代的经济改革之前 ,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之后 ,尤其在 1995年印度加入WTO后 ,印度鼓励私人资本积极参与保险业 ,同时改革国有保险企业 ,增进其活力 ,以此应对WTO背景下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合作方兴未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文化教育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中国-东盟合作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明显扩大,印度-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续有进展。总体看,中国、印度竞相推进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态势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金融危机后,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分析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结构的演进轨迹、投资部门结构和投资空间结构,对推动、扩大我省对远东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可以发现,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并且与俄罗斯脆弱的银行体系和外资大量流出密切相关。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则明显带有世界性特征,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外资大量撤离使卢布贬值,企业和银行普遍面临流动性短缺。俄罗斯应当充分吸取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调整金融自由化战略,并以治理金融危机为契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迈上了经济转轨之路,纷纷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步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然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东欧国家普遍受到冲击.中东欧国家之所以在劫难逃,主要是由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可以说,导致这些国家遭受厄运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外资、高举债"的发展模式.因此,...  相似文献   

14.
Karel van Wolferen argues that, since Japan's political economy was the main factor in creating the circumstances that led up to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studies must focus on it to understand this event. The Japanese economy, which is here described as a war economy operating in peacetime, provided the model for East Asia's 'tiger economies' that imitate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its targeting of sectors for investment,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1980s. These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proved more vulnerable to crisis than the Japanese economy because they were more open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id not have Japan's closely kni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s. After presenting this preface to the crisis, van Wolferen then criticizes the current East Asian economic situation, in which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ontinue to force the Western ideals of transparency and deregulation on most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while permitting Japan to remain the least transparent economy of the entire region.  相似文献   

15.
曾被归纳为东亚模式的东南亚三国与东北亚的台湾、韩国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历史条件、人力资源、政体与产业政策、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模式四个方面揭示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业化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轨迹,并讨论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Belt and Road, unveil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late 2013, is China’s most ambitious geo-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y initiative in decades, combining a land-based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a sea-based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which connect China to Europe. With this grandiose initiative, Beijing seeks to tackle industrial overcapacity at home and acquire political influence abroad through investment. Sitting at the end-point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Southeast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have been the main focus of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so far. If managed successfully by both sides, China’s Belt and Road could be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a European continent that is still struggling to recover from the crisis. What is urgently needed in Europe is a comprehensive response to China’s new initiative, with the focus not only on the economy and trade, but also on the monetary and financial aspe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cluding discuss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Beijing’s inroads into Europe and its neighbourhood.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的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引发股市暴跌并波及全球.随后,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扩散,引起全球金融动荡乃至全面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9.
柳明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2):3-9,14,79
在当前经济制度背景下,欧债危机主要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机制影响拉美经济:欧盟需求不足可能使拉美国家的出口收益减少;欧盟信贷额度下降、股市波动、资本流动性减少,会减少对拉美国家的投资,导致拉美国家投资不足和金融市场不稳,对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面对危机,拉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并非临时的或短期的政策,而是从长期应对危机的历史中汲取了经验和教训。拉美国家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浮动汇率政策,通胀处于可控水平,银行监管适当,整体债务水平较低,加上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经济运行状况总体良好等因素,为拉美国家抵御欧债危机的冲击发挥了相当大的减缓作用。但是,欧债危机对拉美经济可能会存在长期效应。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中拉关系中还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未来中拉之间的战略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经贸往来也将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20.
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韩国国内外政策起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全面落空.由于牛肉风波及接蹱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韩国经济大有陷入第二次金融危机之虞,不仅所谓的"747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且李明博政府目前根本无力在国内达成应对危机所必需的政治共识.对外政策方面,韩美同盟修复与扩展的议程众多却无实质性举措,美国对朝政策的急剧变化更使韩国手足无措;韩中双边关系虽有提升之名却无突破之实,南北关系在朝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更是走到了全面断绝的边缘.深陷内外危机,却处处应对失策,李明博政府的执政能力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