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韩同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双边同盟,被韩国视为外交安全基轴。特朗普时期,在“美国优先”冲击下,美韩同盟一度出现“漂移”。拜登上台后,重新以共同价值观凝聚盟友、遏华谋霸,在“印太战略”框架下重塑美韩同盟。这一系列调整,蕴含着美韩同盟从地区同盟向全球同盟转型和围遏中国的潜在意涵,将对朝鲜半岛局势、东北亚区域秩序和中韩关系造成冲击。从长远看,美韩围绕对朝鲜政策、战略自主存在分歧,日韩关系前景难测,这将对美韩同盟的深化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需要,美国极力谋求削弱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为此采用了楔子战略,意在对中朝、中韩关系进行双重分化。美国分化中朝关系主要采取"以压促变"的方式,对中朝进行"拉打结合"的区别对待,不断加剧中朝两国内部的矛盾,使得朝鲜成为中国的战略负担而非战略资产。对于分化中韩关系而言,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签署美韩FTA、拉拢韩国加入TPP和阻止韩国加入亚投行等方式的效果有限,而在安全方面的楔子战略相对更加有效,"萨德"入韩便是明显的例证。美国在朝鲜半岛谋求双重分化的楔子战略加剧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性,也使得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导致东北亚分化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2021,(1):94-108
2020年,朝鲜半岛新冠疫情肆虐,受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战略"的影响,朝鲜、韩国各自调整战略定位。朝美、朝韩两个对话机制均陷停滞,半岛无核化冻结在"双暂停"状态。年内朝韩关系基本保持平静,没有军事冲突、危机事态,但也无积极进展。韩国致力于推进"自主性国防",谋求完善军事主权,国防建设立足于应对"全方位的安全威胁",发展外向型作战思想。朝鲜确立"自卫性国防"军事战略,发展非对称作战思想。朝鲜半岛不同步的军备建设,继续加大半岛的军事失衡。美韩协力加固军事同盟,维护美韩联合作战体制的稳固性。中韩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有所进展,传统安全领域的分歧依然存在。半岛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仍在路上,军备竞赛蓄势待发,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半岛政策将为半岛安全形势注入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内容提要]在美韩同盟调整中,美国试图将同盟关系纳入新的全球军事部署和地区安全结构之中,这与韩国谋求优先解决朝鲜核问题、保持同盟关系并加强平衡外交的战略考虑明显不同。目前双方在新的谈判机制下就驻韩美军相关的重要军事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但在重新定位同盟目标与功能这一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韩国国内存在着自主外交与韩美同盟的战略选择之争。卢武铉政府的同盟政策可能是继续强调国防自主、加强美韩同盟并追求多边安全合作,其特点是使韩国保持战略选择上的灵活性,未来再根据地区秩序和半岛形势确立安保战略。美韩摩擦将继续,可能的妥协点是接受“全面的同盟”作为过渡形态,即实现同盟功能地区化,将合作扩大到非传统领域并淡化其军事功能。  相似文献   

5.
时永明 《和平与发展》2010,(5):45-51,77-80
2010年3月26日发生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韩国“天安号”反潜护卫舰爆炸沉没事件,韩国政府认定为朝鲜攻击所致。韩国对事件的认定有着明显的政治主导意识和政治倾向,企图使朝韩危机从双边扩大为地区多边甚至超地区的国际危机演化,这将为美国谋求扩展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提供机会。国际危机管理是国家在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中经常面对的课题,如果美韩坚持把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作为危机管理的目标,朝鲜半岛危机则始终存在继续升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2022年12月,韩国尹锡悦政府公布《自由·和平·繁荣的印度太平洋战略》,该战略基于对国家定位的重新规划,制定了韩国未来几年的外交战略。其内容体现了尹锡悦政府响应拜登政府的拉拢,进一步巩固韩美同盟对抗朝鲜,主动改善韩日关系,并以“价值观外交”为手段,扩充合作对象和合作内容,进而达到削弱中国对韩国影响力的战略目的。该战略虽综合考虑韩国国内外诸多因素,但在未来的实行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也可能妨碍中韩关系健康发展和引发东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韩献栋 《东北亚论坛》2023,(6):48-63+125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关系的发展已进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层次阶段,对整个东亚战略新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韩国的对华外交却承受着美韩同盟关系的制约,韩国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面临着严重困境。2010年发生的"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事件"以及2012年发生的"脱北者事件"等,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原本隐蔽着的问题暴露在世人的面前,其中之一即是美韩同盟关系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在结构性矛盾。李明博执政期间,美韩同盟有趋强的趋势,导致中韩关系面临着重大考验。韩国外交的根本出路:"须在中美间找准外交平衡点","中美韩‘三国演义’演不好,半岛南北就永无宁日"。为此,韩国需要有更多的独立决策能力,保持自身在两者间的平衡,既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又与中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任何倒向美国一边的政策,都会使韩国的战略决策失衡,使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受损。可以期待2012年大选后韩国政府的对美、对华政策会有新的调整,自主性、多元性、平衡性将成为韩国外交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朱旭  韩文超 《东北亚论坛》2023,(2):115-126+128
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韩国对“印太战略”的态度经历了文在寅政府时期“谨慎且有限地参与”以及尹锡悦政府时期“积极地调适型参与”两个阶段。尹锡悦政府执政后转变对“印太战略”的态度,主要包含对朝鲜实施安全威慑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以加入“印太战略”为杠杆重塑中韩关系从而缓解安全困境、推广“韩式民主价值观外交”以提升韩国在地区秩序中的地位以及推进“东盟政策”以寻求经济新增长点四大考量。从短期看,这一转变将激化朝韩矛盾,加剧地区紧张;提升“印太战略”的经济吸引力,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挤出效应;强化“印太战略”的“去中心化”特征,在地区秩序构建上增大对中国的压力。但从长期看,由于尹锡悦政府并未脱离“立足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仍具备“底线理性”,加之“印太战略”无法有效满足韩国的经济、安全与战略诉求,韩国缺乏持续参与“印太战略”的动力,其负面影响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1.
简析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的扩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布什政府转变国防政策和重新部署驻外美军,美国打算将主要任务是遏制朝鲜的驻韩美军,转变为可迅速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及全世界突发事件的机动部队,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开始扩大。2006年1月,韩美就“战略灵活性”扩大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朝鲜进行核试验,并未改变“战略灵活性”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美韩军事关系中的焦点,将对美韩同盟、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6—2017年朝鲜半岛局势不断恶化,虽然这种趋势与特朗普和金正恩的个人对抗等主观因素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朝鲜战争并未以美韩满意的方式结束,即消灭朝鲜、占领朝鲜领土而实现半岛统一。朝鲜的选择是通过制造核武器来与美达成"战略均势",迫使对手从形式上结束战争,承认朝鲜的地位,提供现实的安全保障和发展可能。但美国担心朝鲜的目标实现后会有"免受惩罚感",并进一步对美国的盟国实行讹诈,迫使美国做出让步。目前,通过武力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是美朝关系健康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东北亚地区扑朔迷离的形势可视为朝鲜核试验、萨德入韩以及美国的"亚洲回归"政策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亚洲回归"以及转而实施"亚太再平衡"政策其旨在应对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进行"战略封锁"。在此背景下,朝鲜核试验(第四、五次)、朝鲜频繁的导弹试射、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等破坏了东北亚既存的和平共处和战略均衡局面,大有使韩美日和朝中俄回归到"冷战式对立"之势,东北亚可能再现"新冷战"格局,地区"安全困境"也将日趋严峻。本文认为,美国积极推进"萨德入韩"的根本动因在于:一方面向日益紧密的中韩关系打入楔子,另一方面要实现对中俄的战略遏制。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本身,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明显的战略误判。"萨德入韩"使得半岛局势急转直下的同时,也使得半岛成为东北亚各国回归传统战略博弈的主战场。中国之所以对韩国同意部署萨德的行为产生怀疑并敏感的反应,原因在于萨德系统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攻击,而是为了弥补美国应对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缺口。从这种意义上说,部署萨德的负面影响将日益凸显:一是它并不能减少朝鲜的安全威胁,反而有可能刺激朝鲜而使得韩国更加不安全;二是中韩关系将因此严重受损,两国政治、经济、人文交流与合作必将受到冲击;三是东北亚地区将可能再次回归到两极对立状态,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国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的作用主要由中国因素、国际因素及二者相互作用来决定。过去,中国对朝鲜半岛问题奉行不主动介入的政策,但自2002年朝核危机再起后,中国开始介入朝核危机,推动了“六方会谈”。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基本政策目标是维护和平与稳定,在半岛安全中主要发挥战略平衡作用。中国这一目标是通过中朝关系、中韩关系和中美关系等几方面外交政策来贯彻的。中国对朝核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政策目标,以及中国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中国扮演的是“诚实的调解人”角色,未来中国将继续为推进“六方会谈”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朝鲜半岛处于美朝无核化博弈和东北亚地区大国战略博弈之中。美国主动出击,在朝鲜半岛地区推行其"印太战略",中国和俄罗斯正面迎击,韩国谋求与美国"印太战略"对接,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呈现新态势,缓和下的博弈成为一种新常态。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缓解,军事对抗强度降低,安全形势无巨变亦无升温。美国的对朝制裁施压、对韩约束限制政策为韩朝关系投下了阴影。韩朝关系有缓和,但也有波折:军事和解取得进展,但军事合作协议尚未完全履行;保持了对话合作的渠道,但合作交流止步不前。有关国家为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付出了努力,无核化进程仍然处于"双暂停"阶段。半岛问题出现钝化迹象。  相似文献   

16.
中韩建交前,受世界政治大格局的强烈制约,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1950年代,支持朝鲜对抗美国所扶植和支持的南朝鲜政权;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一方面继续支持北方反对南方,另一方面则防止朝鲜倒向苏联;进入1980年代后,在维持与朝鲜良好关系的前提下,改善与韩国的关系,直至建交。  相似文献   

17.
韩国调整防务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月15日,韩国海军和朝鲜海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延坪岛以西海域,发生了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首次海上交火事件。就在海上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又传来朝鲜将发射“大浦洞2号”远程导弹的消息,从而使半岛乃至东亚局势更加趋于紧张。在韩国政府于此前后的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应对中,其正在调整中的国防战略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一、重新以朝鲜为主要防卫对象,但在对策上变武力对抗为“以柔克刚”。冷战结束后,韩国军方对周边安全形势和所谓“威胁”的判断曾发生几次变化。90年代初,刚刚签订了南北基本协议书的韩国,一度放弃冷…  相似文献   

18.
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实施周边依托战略、平衡美国的战略围堵有着积极意义。中韩关系深化过程中将遇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中国应积极作为,推进中韩FTA建设,纠正贸易、投资的不平衡,并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先重点落实货币直接兑换项目,再渐进地把韩国拉到AIIB的建设中来。在朝核问题、朝鲜半岛统一等问题上,引导韩国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缩小立场差距形成合力,推动这些问题早日解决。中国应尝试从历史文化的"区域特性"入手,消除历史争议,化解民间对立情绪。在深化中韩关系之时应注意舆论陷阱,积极推动中朝关系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朝鲜意指“朝日鲜明”,即“晨曦清亮之国”。古称高丽,意“山高水丽”。 朝鲜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面积12.2762万平方公里,人口2240万。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与韩国相连。朝鲜东临日本海,西南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1120毫米。全国为单一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韩国峨山政策研究院(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在韩国总统朴槿惠执政后对韩国国民进行的中国认识舆论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当前韩国民众对中国以及中韩关系的认知以及变化。研究发现,当前韩国民众在对于中国的认识上具有好感、信赖与威胁感并存的双重特点,韩国民众对于中韩关系发展呈乐观态势的同时,认为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大于"竞争"。另外,中韩两国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的合作以及FTA等领域的经济合作始终是韩国民众最为关切的议题。研究当前韩国民众对华认识的现状及特征对于深入了解韩国民众对华认识的转变、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未来中韩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