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北非中东大动荡的地缘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2.
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使朝核武实力、核意图、相关各方对朝核和朝鲜及朝鲜半岛等战略性议题的政策进一步明朗化.朝方既然排除万难,把核武开发推进至“热核武器”阶段,就更不会轻言弃核.美国更不可能以武迫朝弃核.在此情形下,美韩日等相关各方对朝核的政策将转向“现实主义”,即不公开承认、却不得不被迫在政策实践中按照朝已实际拥核的新现实调整其相关政策,其对朝政策重点将从诱迫朝弃核转向加紧对朝搞“政权更迭”.由此,东北亚格局将发生一系列新变化.美韩日加强同盟关系、共同加大对朝“政权更迭”的力度,虽不至于导致东北亚恢复原有的冷战格局,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局势势必更复杂、更混乱、更紧张.  相似文献   
93.
未来十年,是中国崛起进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阶段,中国将替代美国,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长为世界头号经济体,因而,对这十年的中国对美战略以至对外战略,应该有相对独立的阶段性思考和哲学思考.未来十年,中美关系总体上存在两种不同“范式”,一种是“冲突范式”,另一种是“合作范式”.中国应该积极“塑造”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合作范式”发展,力阻中美关系滑向“冲突范式”.  相似文献   
94.
一般认为,国际安全包含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两大类.冷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就世界范围而言,非传统安全威胁呈上升趋势,而传统安全威胁则呈下降趋势.然而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乱象丛生”,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同时上升,这增大了国际安全治理的困境,人们对国际安全治理及其有效性的疑虑也重新增多、增大.不仅如此,冷战后曾一度高调倡导全球治理、国际安全治理的美欧等西方国家热度急剧下降,由国际安全治理的倡导者变成阻力,这尤其增大了国际安全治理前景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5.
世界乱象纷呈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转折性变化、相关方尤其是美国及西方对所谓"后西方世界"来临产生了战略性焦虑情绪、未能做好应对准备。从长线观点看,未来国际力量对比仍将沿着不利于美国及西方的方向演进,美国及西方的战略性焦虑不会消失,国际乱局仍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这将考验中国国际战略、尤其考验中国对美战略。  相似文献   
96.
<正>1989年东欧剧变后,福山曾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制度将一统天下。时至今日,"历史终结论"已经成为历史笑料,西方国家要以"民主、法治、市场"等西式发展模式一统江湖的梦想正在走向"终结",其在经济、政治发展模式方面的话语优势迅速消退。面对"民主、法治、市场"三支箭失灵带来的"后西方世界"之乱,应如何应对?"后西方世界"将走向何方?只要世界"后西方化""去西方化"的进程未完结,世界乱局就不会了结。这一漫长过程需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97.
本文所述的是新中国诞生前后遇到的一极重大的外交纠葛案。“沃德事件”当事人安格斯·沃德是美国老资格外交官,1925年便被美国国务院外事处派往海外,先任职中国沈阳,后派往苏联,前后在中国任职9年,在苏联任职10年。1946年沃德再赴中国,担任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由于当时中共还未建立正式全国性政权,沃德及其领事馆的地位问题,便成为中美间必须正视的外交难题,这也是国际法上无先例可循的新课题。沈阳解放前,美国国务院曾指令沃德“寻求与共产党地方官员对话的机会”,①沃德为贯彻这…  相似文献   
98.
回首 2 0 0 3 ,战争、恐怖、危机可谓接连不断 ,似乎让人震憾与悲观。但理性作为人类特有的属性 ,其力量毕竟是强大的。“六方会谈”、印巴发出和解信息、东亚整合进程加快、大国关系紧张后的和缓等等 ,一再说明了这一点。展思新的一年 ,当然不排除矛盾、分歧与竞争 ,但我们更相信主流发展趋势是基于理性的合作。为了有助于您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思索 ,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研究员及相关领域的 11位专家 ,以“2 0 0 4年世界大势前瞻”为主题举行深入对谈。这是我们继“2 0 0 3年世界大势前瞻”后的续篇 ,期望以这种连贯的方式为您提供一个纵横结合的思考平台。  相似文献   
99.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将解决东北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国联,结果不但调解失败,反使日本侵略野心愈加膨胀。历史证明,惟有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才能真正维护民族利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0.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