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2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北方 《南风窗》2014,(7):62-64
<正>顶层设计的落实,与顶层设计的制定同等重要。在各种歪曲顶层设计的强大压力下,深化改革的正确航向能否坚持,将考验高层的决心和掌控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范畴可谓包罗万象,但推进的过程中总是有缓有急,有的领域动得快,有的领域动得慢。国资改革显然属于前者。在今年的"两会"召开之前,有的地方和有的企业就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国资改革议题在"两会"上也属热门,一些在制定中的推进细则也被透露出来。  相似文献   
62.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3):6-6
法治是在各利益攸关方的选择、权衡、妥协之中曲折前进的,是一个在流动中寻求平衡的制度。戈尔尊重最高法院的判决,林肯违抗判决,但他们都能成为受人尊重的人物,是因为他们都将美国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核心利益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3.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6):34-35
“底层设计”,即基层社会的组织化问题。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底层设计”的意义在于,社会需要自我保护机制,以免于权力和资本的侵蚀和伤害。  相似文献   
64.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2):8-8
志趣和职业的结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志趣不能当饭吃,还得靠它谋生,问题是,为什么那些已经成功地摆脱了基本生活需求束缚的人不再那么在乎自我表达了呢?这是个人愿望的真实反映吗?有些选秀类节目还是挺好看的。在欣赏歌唱水平之余,我比较注意参赛者在台上的其他表现,比如他们如何阐释自己的"梦想"。选手在晋级路上面临淘汰的时候,往往也是感情最饱满的时  相似文献   
65.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5):94-94
《高家村》是一本有着某种独特地位的书——很长时间以来,中文世界的读者对此书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这本用英文写成的、关于一个普通江西村庄当代历史变迁的小书在10多年前就被卷进了思想论争的漩涡,这个书名也就随之在中国广为人知。但该书的中文版一直没有出来,虽然译稿早就完成了。终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把它纳入了"30·30书  相似文献   
66.
北川陨没     
李北方 《南风窗》2008,(12):60-61
四川省的地质专家曾经不只一次建议北川县城迁址。1980年代中后期,北川县制定了完整的搬迁方案并上报。最终,报告没有批下来,具体卡在哪一个环节,县一级领导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67.
自由的B面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5):88-90
我们不能将自由主义带来的排斥性和压迫性简单地视为权宜性的政治策略,还需要看到其背后有完整的哲学依据作为支持,即始自洛克的家长作风和教化论。自由,这个词语镌刻在现代性的神坛上,熠熠放光。"自由!"在电影《勇敢的心》中,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了这一声呼喊。该场景所昭示的精神力量指引无数后来人为之浴血奋斗,如英国学者罗伯特·杨所言,人们可以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的1948年间找到一条清晰的线索,是为自由、民主、博爱的理念针对专制、反动、种族主义等逐步胜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李北方 《南风窗》2012,(3):10-10
很多人担心2012年的世界经济,担心欧债危机的蔓延会拖累世界经济再次探底。有人认为欧洲已经衰落,失去了增长的动力;欧洲领袖们则着急让经济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以此化解危机。经济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出路吗?即便危机在短期内被增长掩盖,但长期的问题怎么办?欧洲乃至世界迫  相似文献   
69.
<正>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将劳动视为人的本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既通过劳动获得维持生命的物质资料,也通过劳动改造客观世界,正是在人的生产劳动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可以更直白地理解为,劳动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产所需的产品,而动物只能被动地消费自  相似文献   
70.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94-95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再一次让"南京大屠杀"成为国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商品。当以挣钱为最大诉求的导演和文化商人们遭遇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灾难时,无论如何呈现,争议一定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上讲,从《色戒》、《南京!南京!》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在观众层面激起的争论,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影片本身的价值,因为这背后或许藏着大众文化思潮变迁的密码。本刊编选两位作者的短文,一位观影后对《金陵十三钗》进行电影文本分析,一位则是"大屠杀影像恐惧症"患者,观点迥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