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白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是近年来报道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细胞、NK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其受体是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共同的γ链受体。IL-21与其受体结合后可调节B细胞的增殖,促进T细胞、NK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能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全文介绍了IL-21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活性,阐述了IL-21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旨在为进一步研究IL-21在寄生虫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在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和对宿主细胞毒力方面的研究进展,对部分棒状体蛋白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棒状体蛋白在疫苗研制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展望.表明,弓形虫棒状体蛋白对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起重要作用,是研制弓形虫病疫苗的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寄生线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RNA干扰(RNAi)的概念、线虫中RNAi的作用机理、RNAi的三个分子特性,即可遗传性、转移性RNAi的放大效应和RNAi信号的传播特性。从模板dsRNA的获取、dsRNA的导入和线虫中RNAi效应的检测方法三个方面概述了应用RNAi技术研究线虫基因功能的试验方法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可感染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和绝大多数温血动物,是引起人兽共患原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其在弓形虫的流行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猫科动物排泄的粪便中若含有感染性的弓形虫卵囊,这些卵囊便可在一定条件下分散到自然环境中并污染水体、土壤、瓜果蔬菜等,从而造成危害严...  相似文献   
15.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宿主领域广泛,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00多种哺乳动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给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研究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是防制本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畜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包括压片镜检法及人工胃液消化法),间接法(包括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方法)两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免疫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首次将平板血凝试验(PIHA)用于诊断人体旋毛虫病。用本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5505份人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5%及11.48%,二者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7.8%。应用平板血凝试验检测5份人体活检阳性血清,阳性率达100%。其与囊虫、孢子虫、蛔虫、钩虫及鞭虫阳性血清共75份试验末见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单独或与ELISA联合用于人体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鸽源禽毛滴虫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体外培养的禽毛滴虫对8种市面上常用药物进行了体外抗禽毛滴虫药敏试验。在发育繁殖稳定的禽毛滴虫的培养管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及其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37℃作用2和6 h后,计算各管活虫数;并与不加药物的培养管中的活虫数比较,计算活虫率,以此为指标评价不同药物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二甲硝唑、替硝唑具有显著的杀毛滴虫作用,制霉菌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唑仅有部分抑制作用而不能将滴虫完全杀灭,泰乐菌素、复方甘草、盐酸小檗碱杀虫作用不明显。试验结果为临床选用抗禽毛滴虫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究苍术、川乌等12种中草药的体外抗弓形虫感染效果,经制备水煎剂、测取吸光值和干重,评价其对Vero细胞的毒害作用;合成引物,优化real-time PCR条件,用9种回归模型拟合不同感染孔内弓形虫数目,求得24孔板单孔适合感染量;用适合数目RH速殖子与适当浓度水煎剂作用6 h、12 h、1 d、2 d和3 d,real-time PCR法定量水煎剂的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结果显示,所得水煎剂的吸光值大小与干重间无线性关系,高浓度水煎剂不利于Vero细胞生长。抗感染结果显示,槟榔、白薇、青蒿、蒲公英和柴胡作用3 d时弓形虫速殖子数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水煎剂和时间点则作用不明显(P0.05),表明槟榔、白薇、青蒿、蒲公英和柴胡可抑制弓形虫体外增殖,能用作研发抗弓形虫感染特效药的重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的人兽共患原虫病 ,由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sp .)所引起。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 ,在免疫功能健全者 ,这种腹泻表现为自限性过程 ,一般在 7~ 1 0d后自愈 ;而在免疫功能不全者 ,尤其是爱滋病患者 ,则表现为持续性腹泻 ,甚至威胁生命[1] 。隐孢子虫卵囊极其微小 ,常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水源。近年来 ,由于不断发生水源性隐孢子虫病的暴发流行 ,所以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污染及其检测问题倍受关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把它作为一种新的高传染性疾病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