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商业秘密的保护与刑事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秘密的刑事立法意旨在于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鼓励企业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投入 ,维持社会善良的商业道德标准 ,最终实现公正的自由竞争理念。●由于经济犯罪的特殊性 ,国外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有独立在刑法典中加以规定或在不正当竞争法中加以保护的倾向。●我国有关商业秘密的刑事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保障公平竞争的角度出发 ,有必要参照和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刑事立法。引言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商业财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 ,日…  相似文献   
32.
社会相当性理论的体系地位及其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社会相当性理论,是指对于某些在通常情形下本属于违法的法益侵害或危险行为,只要该行为符合历史形成的国民共同体的秩序而与社会生活相当,就应否定该行为违法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33.
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之诸争议问题中,行为方式是“持有”还是“不作为”是其纷争之根源,关涉到该罪的立法价值、证明责任与法定刑等。笔者认为,本罪应属于持有型犯罪,因此,对本罪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而不是被告人;与其“持有”方式相适应,宜将本罪的法定最高刑提高到十五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3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代更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著作权司法保护中出现了很多难点问题。尤其是相关法律适用问题函待厘清,为此,本刊述选一起利用移动终端App擅自传播境外剧集拉流量后变现的案件,邀请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5.
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关于"行政执法人员"的范围,主张"职权享有论",行政执法人员是指享有和行使行政职权的人员;关于"依法应当移交"的理解,应区分"依法移交"与"应当移交";同一违法行为引起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应合并适用,在程序适用上应坚持刑事优先原则,行政执法机关移交刑事案件前不应先予作出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36.
信用卡犯罪要求法律的相关规定专门化和特定化,然而,我国刑法关于信用卡犯罪的专门规定却存在诸多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惩治信用卡犯罪的立法经验,我国应就该罪的规范范围、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和罪状方式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7.
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犯罪构成理论是近代以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的嬗变入手,从构成要件和要素、对刑罚权的制约和与刑事诉讼机制的一体性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大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进行比较和考察,反思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从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机制的一体性出发,探讨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8.
也论先行行为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先行行为的范围,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也可以是合法行为,但不包括犯罪行为;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但不可能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限于有责行为,还可以是无责之行为;增高原有之危险程度的行为是否是先行行为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9.
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提起虚假的民事诉讼为手段,利用法院的错误判决,骗取他人财产或免除自己的债务,数额较大的行为。诉讼诈骗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应以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40.
于改之  赵慧 《法学评论》2005,23(1):156-160
一、引言诉讼诈骗是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 ,作虚假陈述 ,提出虚假证据 ,或者串通证人提供伪造的证据 ,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判 ,从而获得财物或财产上利益的行为。由于该行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 ,对于该行为如何把握 ,我国法律尚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各地司法机关对该行为的处理也千差万别 ,主要有 :(1)无罪 ;(2 )诈骗罪 ;(3)未作任何处理 ;(4)作为其他犯罪处理如合同诈骗罪等。正是由于司法机关对于诉讼诈骗行为性质的认识混乱 ,在客观上促成了诉讼诈骗行为的泛滥。针对诉讼诈骗行为 ,刑法理论上也存在激烈的争议 ,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