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观察肠挫伤死后18天的后的肠壁变化,尤其是在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可望作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1993年 ,Lin等[1] 从鼠胶质细胞系B49中分离出一种能有效促进多巴胺神经元摄取多巴胺的因子 ,命名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自GDNF被发现以来 ,学者们对它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对GDNF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1 GDNF的分子结构与基因1997年 ,Eigenbrot和Gerber报道了大鼠GDNF的晶体结构 ,与TGFβ 2十分相似 ,含有TGF β超家族的 7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 ,其成熟多肽链结构中的 7个保守半胱氨酸 ,分别由 41和 10 2、 68和 13 1…  相似文献   
43.
32例妊娠期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 3 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 2 5~ 3 0岁为多见 ,职业以农民常见 ,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 ,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 :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 ,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 结论 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方法对19 90~200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3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25~30岁为多见,职业以农民常见,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结论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5.
法医检案中,常把结膜出血作为判断机械性窒息死亡重要体表征象之一,但在非窒息死亡的案例中,亦可见结膜出血现象。如何区别二种结膜出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尸检发现,对结膜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在法医学鉴定中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1材料来源1.1材料本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46.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新发展。它不仅能清晰、准确地显示脑组织的解剖和病理改变,还能同时观察到脑皮层功能活动时的信息,可无创、实时地对大脑的功能活动进行成像。为法医学领域中所涉及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和伤残等级评估以及对法医精神病领域中认知功能的界定,从单一形态学研究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就人脑的功能活动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原理、优势、临床研究状况及法医学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螺丝刀致颅脑损伤少见[1,2],本文复习颅骨解剖生理特点,结合本例尸检所见,对螺丝刀致人颅脑损伤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我国暴力性伤害损伤特征. 方法调查四川省8个市县1990~1997年公安局登记在案且经过法医学鉴定的所有暴力性伤害案件2 855 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伤者及侵害者均以青年男性为主, 20~39岁多见.文化程度在伤者以中专及中学多见,侵害者则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致伤方式最常见的为钝器伤,其中拳打、脚踢最为多见(57.2%).损伤部位以头面部最为多见(37.3%).损伤类型多为挫裂创及刺、砍、切创(40.3%).损伤程度以轻伤多见(42.4%). 结论[ HT 根据暴力性伤害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对我国社会治安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确定弥漫性脑损伤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 u自由落体装置撞击大鼠颅骨制作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伤后1h、3 h、6 h、12 h、1d、3d、5 d、7d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用MIS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损伤后VEGF表达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6h,阳性信号位于神经元内;第二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5d,阳性信号除神经元外还可见于胶质细胞.结论 VEGF在弥漫性脑损伤中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为脑损伤形成时间及伤后存活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是新近发现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酶指标 ,作为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对缺血、缺氧导致的损伤高度敏感 ,对心肌梗死 (AMI)的早期诊断、不稳定心绞痛 (UA)与AMI的鉴别诊断等优于其他生化指标。在法医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