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1.
<正> (一)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认法在社会生活中,包括在革命中的意义,但法在社会生活中、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是在社会发展、革命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一样的。列宁曾经指出:“显然,在军事进攻的情况下,在苏维埃政权被人扼住脖子的时候,如果我们把这项任务(指加强法制——笔者)放在第一位,那我们就是书呆子,就是把革命当儿戏,就不会搞革命。我们的政权愈巩固,民事流转愈发展,就愈加迫切需要提出实施更多革命法制的坚决口号。”(《列宁全集》第33卷,第148—149页)这就告诉我们,法的重要性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激烈的阶级斗争条件下和在和  相似文献   
52.
一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就经济领域而言,全球化起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经济的深人一体化80年代以来,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了市场导向的经济变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开始削减六、七十年代的福利国家政策,重视市场的作用;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或前社会主义国家则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就为整个世界形成统一的市场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依赖第三世界国家广大市场,发达国家之间加剧了争夺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为了获取发展所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又依赖发达国家的投资和高科技,并把发达  相似文献   
53.
全球化的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全球化是正在进行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过程的法律表现,不存在脱离这一社会内容的独立的法律全球化。在社会生活领域全球化的过程中,法律全球化实际起到使这一过程规范化、定型化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法律全球化既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又是它们的保证。本文所探讨的法律全球化,实际是社会生活领域所出现的全球化趋势的法律方面。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一词已经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本文将集中讨论以下几种意义上的法律全球化的法理基础和社会内容:( 1)克林顿主义的法律全球化;( 2…  相似文献   
54.
谈到现代法,无论是西方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们总是认为,所谓现代法是一个议会立法占据中心地位.其中法典又起到核心作用的内在逻辑统一的体系。现代法是“法学家法”、“法官法”或“法律家法”,专家在立法中起着突出的作用。然而,在当代一些主要国家的立法中.我们又看到了另外一种发展趋势.与上述趋势相反,行政立法、地方立法、非法典化和立法的大众化正成为与议会立法、法典化和立法的专业化相互制约的倾向。本文试对这些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5.
关于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问题一向是法理学领域里的基本问题之一,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对于诸如法的概念、性质、根源、范畴、作用等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本文拟就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略述管见,以为引玉之砖。 一、法律意识是法产生的前提,还是法是法律意识产生的前提 众所周知,法作为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直接的和自动的,而是要通过法律意识——更准确地说,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的中介才能完成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发生上看,法律意识的形成是法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法的创制过程不可能脱离法律意识的作用。也有的学者提出:从产生上看,应当是先有法,后有法律意识。否则,法律意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6.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 4年 1月 10 - 12日 ,由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大学法学院协办的“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联席会议”、“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领导、教育部法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重点研究基地所在学校的主管领导、部分法律院校负责人和法学专家 30余人应邀出席会议。为了推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之主题的深入研讨 ,本刊决定将“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发表。  相似文献   
57.
今天《环球法律评论》请到各位,参加这样一个小型的、多少有点儿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我和编辑部的同仁们都感到极为荣幸。请允许我代表编辑部简单说几句。大家都知道,最近,关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有没有“原罪”,以及如何理解、认识和规范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活动,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看到今天早上( 2 0 0 4年2月2 7日)搜狐网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富先生在最近一个会议上强调说:民营企业家有所谓“原罪”,根本站不住脚,是一个伪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58.
朱景文 《新视野》2007,(1):67-70
以往的法治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把他们的视角局限在国家边境以内,似乎这些法律成就的取得完全依靠这些国家自己的力量,更有甚者,把它们与种族中心主义相联系,似乎西方是一个天生崇尚民主、自由、法治的民族,而其他民族则是劣等的。但从全球的观点看,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上述这些西方法制成就的取得是以牺牲、剥夺世界其他民族的利益为代价。而解决这一不公平的现象也只能以历史的眼光和从全球的角度来探究。  相似文献   
59.
朱景文 《法学家》2003,(3):125-137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开发国际标准的背景和国际标准的功能;第二部分回顾近年来开发国际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公司治理标准、金融监管标准、反洗钱和恐怖分子融资标准、商业贿赂标准、信息透明度标准、证券监管标准、保险监管标准、会计和审计标准的实践,以及中国在相应领域的法律改革;第三部分探讨国际标准的性质,指出国际标准是否具有法律拘束力,是“软法”,还是“硬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四部分讨论与国际标准和国家主权,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主权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制定国际标准过程的民主化,国际标准与国内环境,国际标准的执行方式,建议的方法和附条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一、西方立法听证会的历史渊源听证一词,英语为hearing,在普通法系原来指的是司法听证。而司法听证可以包括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作为司法审判程序的一部分,在法庭审理的任何阶段双方当事人在法官或其他司法官员主持下,在法庭上公开交换证据,相互对各自出示的证据和证人交互提问;另一种含义是指在司法审判程序之外,法庭为了获取或证实某一事实和法律问题的有关材料或意见,听取有关当事人的陈述,审查证据和证人,虽然它不如审判那样正规,在听证中证据的审理不如正式的刑事与民事审判那样严格,证据的可接受性也较宽松,但它采取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