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的一些观念与医学界有一定的冲突,医疗界和司法界对于医疗过错的认定、损害后果的发生、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及责任大小的裁判等问题争议较大,部分医疗损害案件的判决结果原、被告双方都难以接受,历经两审仍争论不休。本文试图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例的分析来为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今后城市化道路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考虑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双向推动理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新布局四方面发展要求,金融危机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应是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此,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医疗过失难免会发生。然而,对于医疗过失的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医疗过失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亦未有定论,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有效的判定医疗过失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本文试图分析医疗过失的刑法意义,并以此来阐述医疗过失刑事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问题。文章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底线生存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受益均等原则、主体广泛原则和优惠合理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四方面的歧视;消除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由各种保障公民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等基本人权的基本公共服务组成的完整体系,其目标是人人都能均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包括生存底线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当前应从这四项内容出发消除基本公共服务的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再论中医药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在有条不紊的制定中,但中医药基本法立法中出现的问题也折射出了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对中医药法立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再思考,进一步理顺中医药发展的脉络,为中医药基本法立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朱晓卓  田侃 《证据科学》2007,14(2):83-85
因医院在诊断过程中的失误,患者的肝癌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误诊,最终患者因肝癌死亡,随后医患之间发生纠纷。并就此诉诸于法院。该事件中,由于肝癌目前并无绝对有效的彻底根治方法,而医院的误诊又的确客观存在,这给责任的认定带来一定困难。本案经两审历时两年,法院最终明确双方责任并予以判决。这对于类似案件诉讼和鉴定类型的选择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等方面都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医疗事故案件是近年来我国卫生司法实践中的一大焦点问题,医疗事故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也是形式多样的,关于各种证据的效力,医患双方莫衷一是、各执一辞,审判人员在审核认定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把握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给医疗事故案件的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试图根据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来分析医疗事故民事案件中各种证据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患者维权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院受理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不断增多。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较为典型,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本文选取了优势证据制度的运用、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以及医患沟通的证据认定三个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医疗损害案件的办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邵振  祝龙  田侃 《中国卫生法制》2013,(2):26-28,38
我国中医药理论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我国也有将药食同源物质用于保健食品生产加工的传统。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关于保健食品的法律规制却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市场,导致对本行业的监管存在盲点。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思考,辨析药食同源食品的属性,明晰药食同源食品监管的法律依据,希望对净化保健食品市场,合理界定各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也为依法行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