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社会心态是某一历史时期内社会上广泛形成和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中的知、情、意、行和价值取向的总和。调查显示,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高校教师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心态出现了一定偏差,表现为法制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性低、仇富仇官和怀旧情绪等。但总的来说其心态基本良好,价值取向积极、社会情绪乐观、具有比较清醒的社会认识、强烈的责任意识,表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践行。鉴于社会心态是主体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且与时代的整体精神相联系,笔者认为应从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参政热情和伦理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来塑造高校教师的和谐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他人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和谐社会心态的塑造需要借助道德调控的力量.道德调控既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有效手段,也是塑造和谐心态的重要保障.确立道德调控的目标体系、运用多种道德调控手段、构建良性的道德保障体系、加强道德调控的法律规约是塑造和谐社会心态的重要策略.尤其在社会公德方面,把"道德的应当"转化为"道德的必需",以强化民众对道德规范的践行,增强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和塑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